前两天,北京连着下了三天雨,市区的日降水量都在20毫米以上。但是,对于久旱的北京来说,这次降雨虽然多少能够缓解一些旱情,却不能完全解渴,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迫在眉睫的水资源危机。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北京人的水资源占有量仅为300立方米,这个数字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八分之一,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十分之一。水,仍然是北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伤痛。
北京新世纪饭店只不过是北京上百家星级酒店中的一个,但是它却有着与众不同的地方,它有一个独立的中水循环系统。记者在该饭店第十五层的一间客房看到了经过处理的中水,它与自来水毫无两样。那么什么叫中水?
记者一走进北京高碑店污水处理厂的第一道工序进水泵房,一股刺鼻的恶臭扑面而来,来自北京南城各区的各种生活用水都从这里进入污水处理厂,在经历了格栅,污水泵,曝气沉砂等十道工艺以后,记者看到刚才还是腥臊恶臭的污泥浊水,现在不仅变得清澈见底,就连娇贵的小金鱼儿也可以在这种经过深度加工的污水中游弋生存了。这就是中水。
中水是不能为人饮用的再利用水资源,它可以用来冲厕所,洗车,喷灌树木,草坪和花卉,还可以改善河源景观。但是,记者从北京市水利局了解到,全北京市中水利用率仅为42%。就拿总投资达16.44亿元的高碑店污水厂来说,每天可以提供100万立方米的中水,但其中只有20立方米的中心注入水源六厂和南城几座公园,而其余的80万立方米都流入了通惠河。记者观察到,近几年在北京河边钓鱼的人确实多了,河水还清而且没有臭味了。但是,一方面快要没水吃了,另一方面又让中水流光了,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那么中水利用的空间在哪里呢?北京计划再建立14个污水处理厂,总投资将超过200亿元,由于中心不能饮用必须单独铺设管道,建设费用又需20亿元,这些费用都在等待投资方。
此外,北京市还没有一种激励市民和企业合用中水的机制。目前北京市每吨自来水仅收费1.6元,污水处理仅收费0.4元,这种水价是不可能培养出节水观念的,自然人们也看不到用中水的好处。那么,提高水价行得通吗?记者测算了一下,即使水费增长到2005年的一吨4元钱的单价,也还不到人均收入的3%,而国际上一般为5%以内。
近几年,北京市经过慎重协商,几次上调了企业用水的收费标准,结果利用中水的好处反倒突显出来。北京新世纪饭店供水负责人李新安说,现在饭店水价达到了4.6元一吨,而处理一吨洗澡水的费用为1.4元,这样一年就可以为饭店节约十五六万元人民币。
近日从北京市平谷县传来消息,北京市地质工程勘探院在平谷开采出岩溶水源。岩溶水附存于地下700米以下,经过沙石岩砾层和粘土层的过滤,岩溶水可以直接饮用,在北京水资源短缺的今天,岩溶水很可能成为新的水源。
当记者向北京市地质工程勘探院提出前往平谷采访时,记者被告知水井已经封起来了,只留下了一个标志插在井上。原来,开采岩溶水在首都地质界和水利界之间引发了激烈的争论。部分水利专家认为,岩溶水深藏于地下1000米,用起来痛快回收起来难。而且,目前北京市已经超采地下水50亿立方米,部分地区地表一沉,再开采岩溶水地表会进一步下沉。此外,岩溶水可以应急,现在喝了岩溶水,战争爆发怎么办?岩溶水在地下沉睡了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现在喝了,子孙后代怎么办?
争论的热点在于岩溶水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当代人有没有资格开采岩溶水,为了解这些谜,记者走访了北京市地质工程勘探院的总工程师叶超先生。
在一张示意图上,记者看到代表大气降水的蓝色直立曲线和代表地下水动态的红色曲线。显然,大气降水丰沛的时候,地下水储量也随之增高。北京地区的岩溶水来源于大气降水,岩溶水虽然深藏于地下,但它的补给是开放性的,降水回收迅速。
北京地质工程勘探院总工程师叶超告诉记者,因为岩溶水是开放性的,这跟大气整个水圈的循环是有关系的。它不断地获得补给,不断地进流然后排泄掉。如果这部分水不用,它也要自然地排泄掉。
记者在采访中为岩溶水和中水算了一笔帐,与中水相比,岩溶水的利用可能经济的多。岩溶水可以直接饮用,无需深度加工,岩溶水可以用自来水管输送,无需另建网管,仅这一项就节省20亿元。岩溶水主要设备相对简单,投资比中水要少。目前北京市建立平谷、昌平、西山、房山等四个大型岩溶水源地,前期总投资为20亿元。
记者在调查中获悉,岩溶水开发工程虽已完成可行性报告和立项,但北京市仍在展开如何科学的认识开采和保护岩溶水的讨论,然后再启动新水源的建设工程。
在2005年以前,北京市将建成4个岩溶水开采基地,全部投入使用以后,将每年向北京市提供6亿立方米的新水。同时北京市还将建成14个污水处理厂,全部投入使用以后也将向北京市提供6亿立方米的中水。到那个时候,北京市总用水时的四分之一将来自新的水源。
寻找新的水源固然重要,但更为现实的做法是节流。北京是一个缺水严重的城市,但它同时也是一个浪费水严重的城市。为了节约用水,不少地方都采取了一些特别措施,比如限制用量,提高水价,在大连甚至还关闭了部分桑拿洗浴场所。而在北京,即使是在如此干旱的季节,人们也不大能感受到用水的压力,对水的漫不经心和随意浪费到处都可以看到。也许,我们缺少的并不是水,而是节水的意识。(章弘)
点击此处发送手机短信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短信发送,浪漫搞笑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