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以后,如何尽可能减小对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及我省社会经济的影响?22日,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武汉大学水利电力学院的专家教授提出,必须高度重视生态保护、治理污染,采取“引江济汉”等相应补偿措施。
这两个单位承担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环境影响研究》课题,刚刚通过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的专家组评审。
据了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为,从汉江丹江口水库年引水145亿立方米,经河南省穿过黄河,沿京广线经河北省至北京、天津。
研究表明,调水后,汉江中下游流量将减小35%——40%左右,会降低江水对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的稀释自净能力,使水质总体有所下降。武汉江段水体可能会由现在的二类水体下降至三类水体。汉江“水华”发生率将提高。
调水将影响到汉江中下游的动植物繁衍。汉江中游以浮游生物为主食的小型鱼类将锐减或消失,“四大家鱼”繁殖期也将受影响。由于生态环境变化,汉江中下游仅有的经济洄游鱼类鳗鲡、长颌鲚以及珍稀鱼类胭脂鱼、白鲟等,种群数量将继续大大减少。
另外,汉江中下游灌区是我国粮、棉、油的商品生产基地,调水后汉江干流水位下降,引水条件趋于恶化,整个灌区的农业生产及农业生态环境将会受到影响。汉江支流东荆河将有70%时间断流。
针对上述问题,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沈晓鲤等人提出了一系列生态保护对策:兴建引江济汉工程,对潜江以下的汉江干流年均补充流量326立方米/秒,这能有效弥补汉江脆弱的水环境容量,极大减少“水华”发生的概率;水库调度充分考虑下游的生态用水需要,在“水华”发生的敏感时期增加丹江口水库下泄流量;加强汉江上游及中游鄂北岗地生态环境建设;对汉江中下游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实行总量控制,实行全面禁磷;健全汉江水环境的流域化管理,等等。专家们认为,实施这些综合防治措施,可以弥补南水北调带来的不利影响。记者李静 通讯员李飞
点击此处发送手机短信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短信发送,浪漫搞笑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