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美中两国期待何种大国关系 五种因素不可回避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07月16日07:31 环球时报

  [美国]罗伯特-罗斯(陆伯彬)

  美中之间将会有怎样的大国关系?这个问题回答起来并不容易。我们的挑战在于,在各自不同的国内政治体系以及各自不同的国际利益的限制下,如何考虑我们之间的合作,以及如何处理两国之间的问题

  美中关系就像一个窗口,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存在着令两国关系朝着更具建设性的方向发展的机会,同样也可以看到两国间仍然存在着传统的五种因素,决定着美中关系的走向

  在制定对华政策方面,吉米-卡特花了18个月的时间,罗纳德·里根花了18个月的时间,比尔-克林顿花了5年半的时间。对于一个新政府来说,对外政策的制定不是轻易和随便的

  进入21世纪以来,亚太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中心,而不久的将来它也将成为世界战略的中心。在这个世界最重要的地区,美中两个伟大的、生机勃勃的大国正在彼此面对。我们的问题是,这两大力量将会成为什么样的关系?

  新政府上台的6个月:并非最艰难的时期

  同中国相比,美国只有短暂的历史。作为一个大国,我们有一种经验,那就是和苏联的冷战。可能在美国人中会有一种倾向,认为美国同下一个大国相处的模式一定是另外一场冷战。但是历史上有许多种大国关系,冷战关系只是其中最坏的一种———军备竞赛、危机、对第三世界国家的争夺等等———这些都是令人厌恶的。大国之间的关系不一定非如此糟糕不可。比如说,19世纪上半叶欧洲最主要的大国关系是英国和法国的关系,它们彼此根本不喜欢对方,准备着对对方的战争。不过,它们之间有贸易、有文化纽带,战争和危机都没有发生,两个大国长期和平相处。美中之间将会有怎样的大国关系?这个问题回答起来并不容易。我们的挑战在于,在各自不同的国内政治体系以及各自不同的国际利益的限制下,如何考虑我们之间的合作,以及如何处理两国之间的问题:我们有着艰难的10年,也有着艰难的6个月———我们都知道,过去的6个月对我们来说是很不容易的。

  我可以轻易地列举出布什政府上台以来的种种新政策,我们都会同意,这些新政策并不有助于美中之间的合作。但让我们先回到过去,把目前这6个月和我们自1989年以来的十几年中的不同时间段做一下比较,来看看这6个月到底有多艰难。我相信我们都同意,1989年至1991年相对而言要糟糕得多,我们停止了经济和文化上的联系,中止了一切接触,2001年则没那么糟。然后到1993、1994年,美国把人权和贸易问题联系起来,中国则在1994年5月声明对此采取报复性措施,相比而言现在也没那么糟。再到1995、1996年,李登辉去了美国康奈尔大学,此后发生了台湾海峡两岸的对峙,相比之下,过去6个月似乎好得多。再来到1999年,这可是很糟的一年,我甚至无法历数在这一年发生的所有坏事情:《考克斯报告》指责中国窃取美国核机密;“政治献金”事件指责中国在大选中用非法手段帮助了民主党;在科索沃问题上美国和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意见不同,引起中国不快;然后美国轰炸了中国大使馆;再后来还有李登辉的“两国论”……1999年是可怕的一年,2001年看起来要好多了。回顾十几年的历程,我们很清楚这是段艰难的时期,但我们同样清楚,艰难是可以被克服的。

  美中关系就像一个窗口,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存在着令两国关系朝着更具建设性的方向发展的机会,同样也可以看到两国间仍然存在着传统的五种因素,决定着美中关系的走向。这五种因素是:台湾问题、安全问题、贸易问题、人权问题以及非政治性合作。

  台湾问题

  先来看看台湾问题。我想说的是,台湾问题的框架然未受到毁坏,就是说,两国政府仍然是在美中20年来关于台湾的合作框架之内处理问题。其中有两个主要问题,一个是售台武器,一个是“一个中国”的原则。布什总统对于台湾问题显然准备不足。让我们通过综合所有的谈话以及采访,来看看新政府对于“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如何理解的。我觉得,布什政府与克林顿政府在这点上十分相近,布什说,“美国要尽可能协防台湾”———这是一个长期的承诺,可以追溯到1949年,这个承诺在70年代、80年代以及90年代始终存在,这并不是一个新立场。实际上,新政府上台后台湾独立的呼声要比在克林顿政府时期更强,但“一个中国”的原则,作为美中关系框架中的最主要的一个方面,并没有受到破坏。关于售武问题,我想说,是的,美国破坏了有关对台售武的协议,但这种破坏10年前就发生了,这也不是新的问题。美国认为售台武器是以一种不损害中国基本利益的方式进行的。两国在这个领域的矛盾并没有妨碍双方在其他领域的合作。

  安全问题

  有很多说法认为,美国新政府在改变战略重点,要更关注中国。是,我可以列举许多例子:美国对俄政策、美国对印度政策、美国对日本政策……所有的都似乎是为针对中国而设计的;有媒体认为,美国在调整其核目标,更为关注中国;我们对战争的准备已经从欧洲转移到了亚洲,特别是对中国;国防部更多考虑的是与中国的军事关系;导弹防御:先是与俄国协调,现在是与中国……这些都是存在的。但是,所有这些,从某个角度上看意义重大,但从另外的角度看其实无一对中国构成威胁。美国的底线是,阻止其他国家在可能的战争中威胁到美国,而这一定不会是美中之间的战争。中国显然不喜欢看到这些,但它们并没有威胁到中国根本的战略利益。当然,其中有一个例外,就是美国宣称要发展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我们是否真的能实施NMD呢?没有人知道。阻碍是巨大的:首先是国内政治上的阻碍,现在国会被民主党控制,国会控制着预算,而对五角大楼的预算是国会影响外交决策的一个方面。所以实施NMD的可能性在下降。第二,技术上的可行性仍不清楚,我们将在7月进行第四次NMD试验,不知道这次是否能取得成功。从历史上看,一两次实验的成功不足以决定我们是否发展防御系统,将来也不会这样来决定。让我们假设我们实施了NMD,这对中国有怎样的威胁呢?有人认为这会削弱并压制中国的二次战略攻击能力。我不这么认为。中国将在美国发展导弹防御之前发展它下一代的战略导弹,中国会逐渐加强其安全水准,而其二次攻击能力会因此不受破坏。NMD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完成,而要花费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比如5到10年的时间里,NMD会对中国构成什么压力呢?这期间中国会开发新的导弹,而这并不昂贵,而且速度会很快。

  贸易问题

  贸易问题集中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问题上。是的,但更多的,我们应该关注谈判本身。我们看到的是真正的谈判,而不仅仅是美国坐下来说,你必须这样,或者必须那样。双方各有妥协,这是两个大国应有的合作方式。你们有你们的利益,我们有我们的利益,我们通过谈判达到相互满意,相互获益。第二点我认为更加重要,谈判给中国两个信号,其一,支持中国加入世贸是美国政府的持续政策,从民主党到共和党都乐意支持,这中间没有新的挑战;其二,也是使美国前贸易谈判代表巴尔舍夫斯基声名远播的原因:“接触”。我们可能不会从新政府中听到“接触”这个词,但“接触”仍然是美国新政府对华政策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人权问题

  从某个方面说,这不是一个可以通过谈判来解决、取得满意结果的问题。但关键不是我们能否解决掉这个问题,而是在我们继续存在分歧的情况下,这个问题是否可以不影响两国整体关系?很明显,如果仔细观察美国外交政策就会发现,这个因素的作用是在降低的。去年美国国会辩论是否给予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时,人权并不是问题,安全问题、武器扩散问题才是问题。人权问题将继续存在,但其背景和内容已经不同。从世贸谈判中可以看出,很明显美国希望把人权问题和经济问题分开,这是新政府在贸易问题上的承诺。我认为,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人权问题将在两国关系中相对受到抑制。另外还有一点是,今年日内瓦的人权会议没有引发美中间的过度紧张,在明年,关于中国人权的提案将在议程中比前一年减少。对中国来说,这意味着美中关系中的人权问题,与以前相比,将更少地以国际问题的形式出现。

  非政治性合作

  最后还有另外一个领域,可能不太受到注意,但它却很重要,这就是我们两个政府在许多方面的合作,而其中很多是低于政治的层面的。其中最成功的一项是我们对毒品走私的共同斗争。近年进入美国的毒品更多的是来自哥伦比亚而不再是亚洲的“金三角”地区,问题的严重性得到缓解,但这方面的合作仍然在继续。我们在环境问题上也有合作,并且合作也在继续。很多的美国人相信对毒品的斗争,对环境的改善,他们不受政府或者国会的派遣,自发地与中国合作。正因为这是在政治争论的界限之下,所以即使面对今天艰难的情况,我们的合作仍然在发展。我们是否可以做得更多呢?是的,比如一个双方可以合作、并且都感兴趣的领域是难民流动问题。我们可以期待更多方面的合作,这并不用改变双方的政治以及经济战略关系。

  期待新政府的走向

  那么撞机事件会对两国关系有什么影响呢?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事件发生了,我们无法控制,无法预测。当意外发生,领导人知道这仅仅是一起意外,最终现实会说明,这并不是政策,而是其他的东西。

  问题是,新政府将会走向何方?我们不知道,这是一个年轻的政府,它还没有确定中心,仍然在考虑。它不仅在考虑对华政策,还在考虑对朝鲜政策、对俄罗斯政策、对科索沃政策、国家导弹防御政策……它在考虑所有政策。它仍然是一个在寻找中心的年轻的政府。6个月对一个新政府来说是很短的,不足以确立稳定的政策。在制定对华政策方面,吉米-卡特花了18个月的时间,罗纳德·里根花了18个月的时间,比尔·克林顿花了5年半的时间。为什么克林顿花了5年半?因为我们还不知道如何利用冷战胜利的机会去处理国际问题。对于一个新政府来说,对外政策的制定不是轻易和随便的。

  我乐意指出一个迹象,令我们可以从乐观的角度看待美中未来的关系。我们都在报纸上读到,国务卿鲍威尔可能访华,我觉得这可以说明两点。第一点,他是新政府中第一个为10月份北京峰会而来的代表,中国和美国都希望总统能来中国访问,这件事情已经提到议事日程。第二点,我们都知道,美国在决定应该和中国建立何种关系的问题上存在不同的意见,对那些决策者来说,国务卿的首次访问将是政府决定对华政策的机会,这将促使政府决定对华政策到底是什么。在美国国内政治体系中,这是一次由国务卿扮演对华政策制定中主要角色的机会。

  应该说,纵观新政府上台的6个月,还是有好的迹象。我希望我们可以先等待,看新政府如何做,看它将往何处走(因为没人知道它会往何处)。与其采取行动以促使新政府决策,不如首先看它的走向,然后再做出自己的决定。

  罗伯特-罗斯(中文名陆伯彬)是美国波士顿学院政治系教授,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研究员,长期从事中国政治和美中关系领域的教学和研究。他与姜长斌合著了新书《从对峙走向缓和》,还曾与安德鲁-内森合著《长城与空城计:中国寻求安全》。本文根据罗斯教授6月15日在美国驻华使馆的演讲录音整理。(宋念申翻译整理)《环球时报》(2001年07月13日第四版)

       短信发送,浪漫搞笑言语传情


发表评论】【时事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分 类 广 告
  • 经贸大在职研究生
  • 北方新兴铃木降价
  • 中国人旅行找中旅
  • 所有小吃一律1元
  • 新浪与你共成长!
  • 金长城“雷霆e击”
  • 美格装饰永恒品味
  • 北京月嫂爱心服务
  • 花园别墅办公用
  • 分类广告刊登热线>>

     相关链接
    江泽民对中美关系前景表示乐观 (2001/07/11 06:32)
    中美关系缓和 美两艘扫雷舰获准本月底在香港停靠 (2001/07/09 18:27)
    江泽民: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符合两国人民利益 (2001/07/07 23:24)
    江泽民主席就中美关系同美国总统布什通话 (2001/07/05 23:34)
    评述:“扭曲”已成过去 中美关系开始回暖 (2001/07/01 11:51)
     新浪推荐
    新浪文化新版--网罗天下文人 荟萃奇文妙笔
    订阅手机短信头条新闻天天奖多款时尚手机!
    最新推出足球经理游戏--风云总教头之甲A
    追踪高考动态 贴心服务考生
    联想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专题
    全新北京都市生活--引领时尚 白领必读
    订阅手机短信 知纳斯达克中国概念股最新行情
    为漫画梦找一个家-漫画作家专栏闪亮登场!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