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健,研究生学历,高级经济师。目前是成立不久的市通信管理局局长。近日,张健就任后首次接受媒体采访。本报记者就包括电信资费、手机通话质量等市民关心的一些电信焦点问题对他进行了独家采访。
固定电话垄断坚冰何日能破
■其实我们所说的固定网分两块,一块长话,一块本地网。本地网对上海来说就是市话,长话破除垄断引入竞争相对难度小一点。事实上,IP电话出来以后,已经分流了它相当一部分话务量。而市话的垄断地位看来一时难以动摇。铁通出来时,大家是抱以希望的,但是在实际运作中还有一定的难度。这里有比较复杂的因素,难就难在接入这一块,或者说得再白一点,就是“最后一公里”。
长话这一块,引入竞争比较容易。比如在香港,做长途转售业务的经营者已经有将近100家。这个对长话市场冲击很大,但是香港的本地网,引入竞争打破垄断,同样也遇到了我们一样的问题。从形式上说,他们有5家可以经营本地网业务,但都举步维艰。说到底,电信业要参与竞争的话,没有互联互通的前提,不能形成竞争。
如何看待铁通入市
■这个不用着急,有个过程。就像一个小孩一样,刚生下来时,没有战斗力的。铁通有很多急待解决的问题,包括观念转变、机制转变、体制如何适应市场竞争的问题、网络优化等。
它对中国电信真的要形成竞争或者说威胁的话,要有个过程。
要在一个开放的电信市场站住脚不那么容易。我个人认为,铁通要实现快速发展,抢占市场制高点,必须要有合作的战略,要有合作的考虑。资源整合得好,会形成更大的生产力。
电信重组如何形成有效竞争
■回顾一下电信改革走过的路,当时把中国电信重组的思路是按照业务来分的,寻呼、移动、卫星出去了。那么,现在形成的格局就是每一家都是专业公司,就像卖酱油的、卖醋的、卖酒的,有没有竞争?基本上没有。全业务的公司之间才能有比较充分的竞争。现在的运营商不是太少,而是太多,因为规模和经营范围的关系,形不成有效的竞争。不管结果是横切还是竖切,我认为,必须要考虑到整个电信业的重组。这不仅会对国内的电信业的公平竞争有好处,而且对入世以后的整个电信业格局有好处。
电信资费如何调整
■双改单,只是一种选择,双改单还涉及到设备的技术改造问题,时间会很长。其实,明明知道移动资费是暴利,先降一半再讲,何必非搞双改单、单改双死路一条呢?而且在解决这个问题条件不成熟的时候,要解决暴利的问题,要维护老百姓的利益,可以先降价嘛,这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企业降价的事情,只要不出格,不属于恶性竞争,我想我们不会过多地干预,上海的寻呼市场就比较好。寻呼的竞争比较充分,所以在资费上,老百姓的选择余地就比较大。
上海移动公司的网络质量问题
■关于这个质量问题,用户意见比较大,并引起了信息产业部和移动集团总部领导的高度重视,要求上海移动限期整改。上海移动这两年发展成绩是显著的。但是网络运营质量不佳的问题也是明摆着的,既有管理上优化工作跟不上发展的问题,也有制式过多、先天不足的问题。我们通信管理局也介入这个事情,我们认为他们的整改是认真努力的。经过这一段时间,我们觉得网络质量已经有所改善。上个月底,我们组织了邮电部研究一所对他们的网络进行拨打测试。结果比原来要好,和联通的差距也在缩小。我们提出的目标一是总体水平要达到全国的平均水平。上海移动网络质量现在是全国倒数第二,仅比青海好;二是重要会议的场馆要达到全国一流水平。手机信号不好,主要还是个覆盖问题,希望用户也能够支持上海移动公司的工作。
短消息何时互通
■目前看来,移动电话市场的竞争不充分,现在实际上是双寡头垄断。因此,我个人认为,移动牌照一定要出现第三张、第四张。这样才能形成有效的合理的竞争。比如,移动公司和联通公司的短消息不能互通的事情,我们已经协调过。移动公司方面认为,他们是要服从移动集团公司的安排,要通不是上海一家的问题,是整个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问题。
因此,不是上海一家好决定的,涉及到他们总公司的问题,就超出我们管理的范围了。
打破垄断,瓶颈在接入
■互联互通最难的,主要是网络元素的出租问题。就是当你的资源是空着的时候,第二家有资格经营的运营商要用的话,你必须出租。但这里面存在一个结算的问题。这个就复杂了,这个价格不属于政府定价范围。这是议价的范围,双方要协商。那么,要租用的这家运营商能不能承受就是问题。所以本地网垄断的打破,瓶颈在接入。最近,信产部决定在全国13个城市进行用户宽带网的试点,这是个好消息。现在我们进居民家的用于通信广播的线是两对,一对是用来看有线电视的,一对是用来语音通信的。那么现在我们要开放用户宽带数据网,就得允许再进一根线,我们称之为五类线。那么5类线上可以传输高带宽、高速率的东西,就是光纤到楼,或者光纤到小区。然后楼到户是用5类线,这样可以保持全过程的传输是高速率的。当我们的5类线进去后,有可能形成第两个接入网。所以说,在未来的日子里,固定网的这种非常严密的垄断局面会在一定程度上被打破的。
短信发送,浪漫搞笑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