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真情使他们更美丽 上海一对夫妇热心助困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07月19日14:23 新民晚报

  他俩都是布衣平民,却用令人难以置信的勤俭和克己向社会的特殊群体默默奉献着满腔的真爱。通过他俩的善举,我们看到了普通百姓身上所闪耀的人格魅力和人性光辉。他俩,就是家住本市梅岭北路的李英冬和沈雅丽夫妇。

  家里添了个“女儿”

  1991年,插队于江西宜黄县的上海女知青郁凤珍和当地人婚后生育的女孩唐海英已长到16岁,按政策可以回沪。可在上海唯一的亲属———郁凤珍的姐姐却不愿意接受这个外甥女。万般无奈的郁凤珍于是找到了沈雅丽,恳求“老班长”帮她想想办法。看到一同在“广阔天地”修过地球的姐妹有难处,沈雅丽动了收留唐海英的念头,她与丈夫李英冬一商量,同样有着热心肠的老李一拍即合。就这样,1993年初,身无分文的唐海英被其母送进了曹杨二村的沈雅丽家。

  当时李英冬一家三口挤在一间仅14.3平方米的底层单间内,煤卫要与邻居合用,上初中的儿子靠每晚睡沙发凑合度日。现在来了一个“大姐姐”,狭小的空间更显局促。开始一家三口只得挤在一张大床上,把沙发让给了海英。这样的日子过不多久,李英冬花2000多元请人在天井内搭了一间小屋,使海英有了属于自己的一个小天地,为此老李还忍痛移走了天井内一棵心爱的榆树。

  安顿好海英的住宿后,还得解决她的户口问题。因与其非亲非故,要报户口,必须先取得作为海英第一监护人的合法资格,为此,沈雅丽一次次去信要郁凤珍寄来海英的相关资料,又一次次到有关部门去敲图章、开证明,最后一家三口到市公证处为海英作了公证。周折了两年之后,沈雅丽终于取得了监护人的资格,海英也如愿在李家安下了户口。

  解决了住宿和户口,沈雅丽还为海英找到了一份工作。在海英站柜台当营业员期间,一家三口谁有空,谁就负责把热饭热菜准时送到她手中,一年四季,风雨无阻。

  作为监护人,夫妻俩十分注重对海英的教育。平时只要海英晚回来一会儿,夫妇俩便会出门找她。一次海英与同事看录像到半夜才回来,夫妻俩急得半宿没合眼。海英回来后,老李对她又是批评,又是教育,一直到她明白道理为止。

  沈雅丽夫妻俩都在环卫局从事一线工作,收入有限,但他们一家三口省吃俭用、精打细算。从海英18岁进门,到她24岁出嫁,6年间除了对她无微不至的照顾外,还默默地承受了巨大的经济负担。但夫妻俩只知付出,不图回报,不仅没向郁凤珍要过一分钱抚养费,连海英参加工作后也没向她要过生活费。郁凤珍曾经寄来过1000元钱,可沈雅丽除了为海英办理落户手续用去100元外,其余900元以海英的名义替她存了起来。在她新婚的那天,连同2000元礼金一起又返还给了她。海英嫁到婆家后,李英冬一家不久也搬了新家。唯恐海英知恩图报,夫妻俩再三关照熟人别把新地址告诉海英,就这样海英如今还不知恩同父母的李家搬在何处。

  乐于助人受人爱戴

  沈雅丽在江西插队时就是知青班班长兼团总支书记,由于乐于助人,被大伙选为大队妇女主任。在江西插队期间,她把满腔真情奉献给了知青和村民们,受到了大家的拥戴。回沪后,沈雅丽又被大伙推举为知青协会会长,到普陀区环卫局从事一线清道作业后,不仅工作出色连获两届市劳模称号,而且又把她那乐善好施的禀性带了回来。

  在担任曹安清道班班长期间,无论工作多么繁忙,她都要抽空去看望、照顾在曹杨二村六委的孤儿刘晨。逢年过节,她均要拿出钱塞给小刘晨,鼓励他好好读书,长大做个有出息的人。她还以班里的名义与社区的两位孤老结成了帮困对子,在经常向孤老发起的捐款活动里,她总比别人捐得多,上门看望老人,帮助老人料理生活更是走在最前面。

  退休后,沈雅丽责无旁贷地热心社区工作,帮助居委会处理了大量事务。居民们家长里短,谁有了烦心事,谁家闹了矛盾,都愿找沈大姐解决,年纪大的有事没事总要找“沈阿姨”谈谈心,弄得沈雅丽有急事出门,只得拣僻静小路走,恐遇到熟人便会被拉住说个没完。

  去年,沈雅丽协助小区搞人口普查工作,由于她负责的范围普查率和准确率最高,她被评为“区优秀普查员”。

  尽管沈雅丽为居委会做了大量工作,但却一再拒绝居委会给予的任何报酬,她说:“居委干部多数由下岗职工担任,他们的薪水本来不多,我怎么能再分他们的钱。”因此,她多次向居委会声明:她的工作全是尽义务的,不需一分钱报酬,就是给她也不收。区里给“优秀人口普查员”发下奖金100元,居委干部再三向她解释,她才收下。

  给别人送去一份爱

  李英冬说过:“我当初和沈雅丽从相识到结合,就是缘于双方都有热情豪爽、乐于助人的性格,都有甘于为别人牺牲自己的精神品质。”在携手帮困、真情助人的人生路上,李英冬也有自己的故事。

  李英冬有一位在黑龙江插队时的朋友,该朋友在本市延安中路有一位养母。由于和养母有龃龉,朋友从来就不去养母家,剩下老人孤零零一人在家。李英冬得知后,悄悄地带上钱物,一有空闲便去探望老人。从1979年开始至今20余年,老李已记不清去过老人家多少次了,冬天补品、夏天西瓜,买去的礼品也无法记清了。逢年过节,老人总要倚门盼望,不是盼养子,而是在盼李英冬来看她。一次,老人不顾年迈,竟孤身一人换乘几辆公交车摸到李家,拉着李英冬的手说:“毛头(李英冬小名),我真想你啊。你比我儿子还亲哪。”其实老人心里明白,是李英冬代替她养子在尽孝道,为她晚年生活带去了关怀和慰藉。

  李英冬的老家安徽省长丰县是个贫困县。那儿有个青年叫陶余春,因为不堪贫穷,媳妇几年前去了外乡,音讯全无。留下一儿一女跟着他艰难度日,这争气的一儿一女读书特别聪明,成绩常常是班级的第一名。眼看付不起学费两个孩子就要辍学,李英冬知情后,立即给小陶寄去了3000元,并反复关照小陶:“缺钱用,跟我说。无论怎样要让孩子把书念下去,不读书比贫穷更可怕,如果让孩子停学,我找你算帐。”

  朴素的话语,真诚的行动给了陶余春和两个懂事孩子巨大的动力。现在,男孩初三毕业即将升入高中。他们在给李英冬的信中一再表示:“李伯伯,我们不会辜负您的期望,一定会以优异成绩来回报您。”

  前几天,李英冬夫妇回长丰县老家扫墓省亲,又为小陶一家捎去了不少钱物,光买给兄妹俩的练习本就45本。

  因为心里一直惦着家乡贫瘠的土地、乡亲们困难的境遇,夫妇俩把来时就准备的七大旅行包吃穿用品全分给了众乡邻,还把身上有限的现金你50元,我20元,他10元的分给那些特困户,就连老李随身穿的外衣、羊毛衫和皮鞋都脱下送了人。他们回上海的那一天,乡亲们扶老携幼,送了一程又一程,一直到临上车,还紧紧攥着老李的手,流着泪不忍分别。

  尾声

  为了便于帮助别人,李英冬和沈雅丽夫妻俩节衣缩食,能省则省。一日三餐,常常是一碗光面、一碗汤饭将就着打发。夫妻俩没几件像样的衣服,老李甚至连根皮带都舍不得添置,一年到头用一条布带束在腰间。然而,他俩把牙缝里积攒下来的钱都用在了别人身上,用在了他俩认为最需要、最值得花钱的地方。

  夫妇俩几十年来就用这种最朴实的行动演绎着世间最热烈的真情,他俩不图回报,从不张扬。笔者看到,夫妇俩生活得既淡泊,又执著;既清贫,又自信,因为乐于助人、真情奉献的品格就像一泓清流每天在净化着他俩的身心。本报通讯员 朱培新

       短信发送,浪漫搞笑言语传情


时事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分 类 广 告
北京
  • 办公楼现整体招租
  • Planet English
  • 风水宝地温泉花园
  • 给宝宝拍照新选择 济南
  • 人体艺术克隆
  • 蓝色魅力迷人色彩 上海
  • 莫干山四日游特惠
  • 黄山脚下养生七日
  • 徐汇房源总汇
  • 交大品牌昂立培训 广东
  • 花城茶艺馆诚聘
  • 企业事务疑难咨询
  • 分类广告刊登热线>>

     新浪推荐
    新浪文化新版--网罗天下文人 荟萃奇文妙笔
    快来参加新浪网友婚纱靓照大赛!
    最新推出足球经理游戏--风云总教头之甲A
    追踪高考动态 贴心服务考生
    联想北京2008年奥运会专题
    全新北京都市生活--引领时尚 白领必读
    订阅手机短信 知纳斯达克中国概念股最新行情
    为漫画梦找一个家-漫画作家专栏闪亮登场!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