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正文

曹天元:科普应极致娱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2日09:15 新京报

  《上帝掷骰子吗》“80后”神秘作者曝光,澄清“我和杨振宁没关系”

  目前正在本报连载的物理史话《上帝掷骰子吗》一书,引起不少人的关注。有人认为作者曹天元的写作方式开辟了科普写作的新途径,用娱乐化的写作手法,拉近了高端的量子物理与普通读者的距离。但曹天元似乎是个谜,一直没在媒体面前曝光。有人说他从事金融工作,也有人说他和杨振宁来往密切,甚至该书的责编也表示,除了知道他不是学物理的

专业人士外,其他一无所知。近日,这个神秘作者终于肯揭开他的面纱,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曹天元:科普应极致娱乐

  《上帝掷骰子吗》以演义式的文字

  

曹天元:科普应极致娱乐

  创造了科普书娱乐化新风格。神秘作者曹天元不是物理专家,而是一个不羁的“80后”。

  谜一样的作者 学电子工程的“80后”

  新京报:先介绍一下你的基本情况吧,一直以来你的身份就是个谜,为什么不愿意过多谈论自己呢?

  曹天元:我出生在上海,在那里读书到中学毕业,然后在国外和香港读的大学,现在香港做理财规划、电子商务和客户管理方面的工作。不太愿意出来说话,是因为写东西不是我的本分,我也不想让它过多地干扰生活和工作,所以以前就简单地说说自己的情况,书上本来也有个简介。其实我的资料书的编辑应该是知道的,他们自己说“不宣传,有神秘感”。

  新京报:原来这些是故意不透露的,你是“80后”?

  曹天元:对,1981年生的。

  新京报:大学是在美国上的吗?学的什么专业?

  曹天元:大学在很多地方待过,学的专业也涉及很多方面,主要是生物化学和电子工程。

  新京报:说说这本书的缘起,开始也没有想到出书吧?

  曹天元:开始就是写着玩的,最早是2003年开始在新浪论坛里写,但是后来被广泛转贴,大家的反响不错,写到一半时,新浪就找我说要出书。

  新京报:以前还写过别的东西吗?这个选题是怎么想到的?

  曹天元:写过一些别的乱七八糟的东西,什么题材都有。这个选题也是心血来潮想到的。

  新京报:好像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心血来潮想到这样的选题。

  曹天元:其实我们一些网友当时在论坛里似乎在讨论什么话题,然后我说可以讲讲科学上的故事,看看理论是怎么发展起来的,以及科学思考的精神究竟是什么,似乎就是这样开始的。

  新京报:你的专业不是物理,而量子物理应该是物理中很高深的学问,有人对非专业人士来写高深的专业书籍,也提出了质疑。你怎么看待?在行文过程中,有没有觉得有时有驾驭不了的感觉?

  曹天元:我学的东西是信息传输,前沿的东西就是量子信息,所以还是比较了解的。而且,我主要注重历史方面,而不是理论方面的。

  科普娱乐化 杜绝硬伤,虚拟“软伤”

  新京报:你娱乐化的行文完全颠覆了以往科普书籍的写法。比如描写1927年在布鲁塞尔举行的第五届索尔维会议的结果时是这样写的:“1927年的这场华山论剑,爱因斯坦终究输了一招,并非剑术不精,实乃内力不足。”用写武侠的手法演绎一场沉闷的科技大会,此外书中还有很多细节描写,把许多的重大发现都写得活灵活现,如同你亲身在旁边目睹一样。有人把这种夸张、时尚的语言概括为“80后”语言,你觉得这种语言模式是不是为你的书吸引了不少眼球?

  曹天元:写成这样子当然是为了读者的阅读快感,我觉得作为新一代人的话,基本的风格自然是这样的。

  但是细节上,应该大部分还是有据可依的,我只不过用稍微华丽一点的文字把这些冲突烘托出来罢了,所以我觉得其实我这本书是很没有想像力的,我也曾经说,这本书的写法是没有完全放开的,还是过于拘泥的学院派。

  新京报:你说细节上大部分有据可依,是说还有小部分没有?

  曹天元:小部分有很明显的虚构,大家都应该看得出来是纯粹的比喻。应该说,写这本书还是花了我不少精力的。所以我也一直说,如果有硬伤,欢迎大家指出。

  新京报:是不是你在写作的时候还经常会以“大众会不会感兴趣”为标准?

  曹天元:对,写科普主要就是要让大家喜欢读嘛,大家不感兴趣不读的东西,怎么能是科普呢?

  新京报:有人说,你的这本书提出了一个新的写作概念———科普娱乐化,加入了很多小说似的情节,你设想或联想出的一些东西。这也掀起了争论,科普写作到底能不能虚拟情节。

  曹天元:那要看虚拟了什么情节,在基本的问题上,每一个细节都是有据可依的。

  哪怕是那些明显虚拟的场景,人物的每一句对白,都是有实际的文献可以佐证的。

  我觉得科普写作绝不能有“硬伤”。情节明显不符合历史,叙述明显不符合理论,计算错误,常识错误,这些都是“硬伤”。比如如果写“牛顿推了推眼镜”,这个我看来就是硬伤,因为牛顿的时代是没有眼镜的,我是不会容忍的。如果写成“牛顿发现了自然的奥秘,心里大喜过望。”

  虽然他是不是真的大喜过望了没有文献佐证,但是这也算是合理的推测,属于“软伤”,我觉得这是完全可以接受的,甚至有时候为了阅读上的流畅,是必须的。所以我基本上只会造一些软伤出来。

  新京报:之前的一些科普读物,之所以读者寥寥,是不是和语言的死板有关?

  曹天元:语言风格是一个问题,叙述方式也是一个问题,思维方式也是一个问题。

  新京报:如果科普读物想让受众更愿意阅读的话,你觉得最需要改进的是什么?

  曹天元:我觉得站在读者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应该是必要的,我也希望可以以这本书来开拓一些思路。我觉得科普本来就是娱乐读物,就应该娱乐化到极致。科普不娱乐大众,那能叫科普吗?

  澄清外界传言 我和杨振宁没任何关系

  新京报:现在回过头再来看这本书,有没有觉得有什么遗憾的地方或者不足?

  曹天元:一个就是后半部分还是有些啰嗦,另一个就是和出版商的沟通不够,第一版里还是有些印刷的错误。

  新京报:听这本书出版方的负责人说,他跟你通过几次电话,你说可以和杨振宁见面?

  曹天元:这是他们瞎说的吧,我可没说过,在此澄清一下。

  新京报:就是说,你和杨振宁没有任何关系对吧?

  曹天元:没有啊。

  新京报:以后有什么打算?会再写一些别的作品吗?

  曹天元:因为现在比较忙,所以有空写东西的时间也不多,而且我要写,也应该会考虑写些别的题材。科普只不过是我写作里一个很小的部分。

  新京报:还是一直会只把写作当成副业去做?

  曹天元:目前来说应该是吧,除非写的书大卖,觉得比正常工作更赚钱。(大笑)

  采写/本报记者姜妍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