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遗产保护 民间收藏帮忙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3日14:16 新华网 | |
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大程度上是指那些口口相传的民间文化。虽然是“非物质”的,但收藏依然大有可为。 项云居: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 徐竹初:福建漳州木偶雕刻大师 国家一级美术师 孟 健:山东民俗文物 收藏爱好者 于 娜:记者 正在国家博物馆进行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让近年来逐渐升温的剪纸、年画、风筝等民间工艺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其实,国内早已经有民间收藏爱好者在进行民俗文物的收藏研究,如今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收藏者们又能发挥什么作用呢? 无形文化也能有形收藏 项云居:文化离不开物质表现。 对于多数人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是一个新的概念,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具体表现为,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一般通俗讲就是指民俗的、大众的,老百姓之间流传或传承的民间文化,具有民俗性质的文化。但是无形的文化也要通过一定形式表现出来,我们今天看到的戏曲道具、年画、剪纸、木偶等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侧面。 我们所说的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一个是原样的保存下来,而有一些属于记录下来,留下它的踪影。像我们有些老房子实在不行了,必须推倒,那么你要给它留一个影、留一个点,还有一些活动、一些仪式、一些艺术门类,不能生存下去了,你至少给它留下音像,留下影响,留下它的形态,留给历史,记录下来、保存下来这么一段历史前期发生过的事情、发生过的文化形态。从这个角度看,一张梅兰芳戏曲的老唱片、一幅年画、一个木偶都是对一种文化形态的记录,当然也在保存收藏范围之内。 徐竹初:应该大力提倡收藏。 现在非物质文化收藏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年画、剪纸、木偶、戏曲道具等民间文化遗产在世界上很多国家博物馆都有收藏,国外成为中国传统民俗工艺品的主要市场,我们作为发源地为什么不去收藏呢?在收藏实物的同时,也保留了自己的文化。 拿木偶收藏来说,木偶是一种世界性的艺术,每个国家木偶形式都不一样,日本、印度、英国等国家都有自己的木偶,但是中国的木偶代表自己的风格,即使不懂木偶雕刻的人,一眼就可以认出那是中国的木偶。对民族精神的认可,体会到民族艺术的魅力,我想这是人们热爱木偶的原因。虽然现在木偶戏在电影、电视的冲击下,已经很少演出了,但一些乡村在丰收喜庆、盖新房等庆祝活动时,还有演木偶戏的习俗。木偶不但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工艺性、民族性也很强,还可以长期保存, 收藏木偶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孟 健:文化传承不是凭空想像。 民间的文化艺术遗产存在于广大的农村民众中间,分布几乎遍及全国的绝大部分地区,民间艺术的品类涉及我们生活的衣、食、住、行、用各个方面,物品更可谓浩如烟海。我深有体会,必须深入到民间中去,才能发现、收藏它们。国有收藏单位的资金、人员投入有限,民间收藏爱好者已经抢救了很多民俗文物,虽然他们抢救下来的是一些物品,但非物质的文化也需要物质的载体,民间故事、曲艺等口头文化,除了需要人去演绎,也要通过书籍、影像等载体的收藏传承下去。现在的老百姓都知道女孩子出嫁会有电视机、电脑、电冰箱等陪嫁物品,但一般的人都不知道古时候的人出嫁有哪些陪嫁,到民间收藏者办的“十里红妆”收藏馆去看一看,从华美绝伦的小姐床到用途各异的女红用品,从精美别致的花轿到杠箱、千工床,从桶、盆、盒、盘等生活用品到吹、拉、弹、唱的乐器,不用更多的解释,你就会明白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