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正文

燕赵古镇:永清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7日09:23 河北日报

  永清镇,春秋属燕国封地。汉高祖五年,置益昌侯国。东汉设县,唐天宝元年始称永清。这里原为永定河故道,境内"村下有村,井下有井,墓下有墓",又属宋辽交兵的前沿阵地。现存的千年"古战道",曲折幽深,神鬼莫测,令人叹为观止。

  铁蹄横卷狂飙过

  雪花,星星点点,凉丝丝地扑来。不过半晌,永清四野便是白茫茫的一片了。

  永清镇是著名的古战场,当地人非常乐意拿这个由头做经济文章,县里也打“宋辽战争历史文化”这张牌。客人想看看“地下长城———古战道”,家门口就是。最好的去处是镇西南十里的瓦屋辛庄。于是,我便踏雪赶往那座干干净净的小村子。

  车上,陪同的人感叹:“永清打仗的年头儿太长了,什么韩信戍边、石敬瑭割地、杨家将破辽、燕王扫北……这里总是被军队争来抢去。”

  凡被争来抢去的,都是好地盘。谁让永清的位置重要呢?正好卡住了出入京津的咽喉。很不幸,冀中平原,沃野千里,平阔畅达,一旦打交手仗,敌对双方都无险可守,如果不修筑牢固的防御工事,仅凭“人体盾牌”根本撑不住。那么,宋辽旷日持久的“拉锯战”又暗藏怎样的玄机呢?瓦屋辛庄的“古战道”足以解开这团千古疑云。

  沿着洞口拾级而下,一个个涵洞依次呈现出来。一律是青砖起碹、狭长幽深,普通人只能猫腰、屈膝、缩着脖子,勉强在巷道里穿过。窄,也有节奏,呆会儿迎来一道岔口,偶尔又闪出一处掩体,上上下下、往返迂回,那种极其灰暗、压抑的感觉,似乎凝固了时间的流动,只剩下昏暗摇曳的烛光、无穷无尽的巷道以及粗重而机械的呼吸声。

  从绘制完成的宏观微缩图上看,古战道呈立体布局,深及地下一到五米。地道群,环环相绕,彼此勾连,哪怕独成一体的小洞也分深、中、浅三层。据说,永清境内方圆三百平方公里地下,都筑有这样结构繁琐、布局严密的战道,难怪文物鉴定专家史树青先生把它与万里长城相提并论,称之为“地平上下两奇观”。

  既要在地下存活,就离不开新鲜空气,数量众多的通风孔道直接维系洞内的空气通畅。此外,还筑有灯台、土炕等简单的生活设施。那些密密麻麻的藏兵洞、迷魂洞、闸门、翻眼……则让辽国士兵吃尽了苦头儿。游牧民族人高马大,善于骑射。一旦他们钻进这些蜘蛛网式的狭窄胡同,算彻底倒了霉,不是被乖乖俘虏,就是窝窝囊囊地憋死。

  中原人,早在千年之前就玩起了“地道战”。惜乎,宋军士兵难见天日,他们紧握着大刀长矛埋伏在地下拼命,绝没有居高临下的优越感。欧阳修在《边户》里写道:“家世为边户,年年常备胡。儿童习鞍马,妇女能弯弓。”这些被逼出来的技能有什么值得夸耀呢?倘若一个民族到了只尚武不崇文、乃至全民皆兵的地步,只能说身逢乱世。祖祖辈辈玩手枪,这叫过日子吗?

  可怜永清镇的先民,就是在刀尖儿底下讨生活。他们已然习惯了塞上更梆、关头冷月。

  五百年前,明朝才子谢榛路过永清镇,他同样神色黯然地凭吊了这里的纷繁战事,有短诗为证:“百战名空在,三关事已非。蓬蒿迷故国,风雨泣重围。睥睨留悲壮,啼鸟傍晚归。”

  文人笔尖一动,似乎抹去了漫漫沙场的千年烽烟,殊不知,名利所向,必有纷争。如今,永清镇上还在谈论战争,所不同的是,现代人的战争绝非刺刀见红的杀伐,而是卷起旌旗、铸剑为犁,弄潮商海、角逐胜负。坊间传说,县里的财政首次突破了一个亿———的确是破天荒!然而,永清人水涨船高,眼界更开阔了,这点战果仍觉不满足。从今往后,还得铆足劲儿奔啊!或许,世代绵亘的战争已为永清人的性格注入了不安分的气质、不服输的血清。

  漫天大雪下来了。曾掠过铁蹄狂飙的田野,万籁俱寂,耳边响着疾驰的风声……

  本报记者张继合发自永清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