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正文

血火硝烟背后的美国态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7日09:30 新京报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政治部主任出书探究美国反恐原因

  

血火硝烟背后的美国态度

  在《恐怖幻灯片》中作者令人信服地指出,9·11并非反恐战争真正的起因,却似乎忽视了这次光天化日下的惨剧对美国以至世界人民心灵的震撼,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小小的憾

事。

  在今天的世界,不管你对美国是喜欢还是厌恶,你都不能无视它的想法和力量;不管你对美伊战争、9·11事件和基地组织有何看法,你都无法对美国人主导的“反恐行动”无动于衷,袖手旁观,不仅是为了美国的态度,也同样是为了自身能源的安全。

  从攻打塔利班到颠覆萨达姆,到美国倡导下在全球范围内对“基地”和“盖达”等恐怖主义组织的围剿,这一切似乎都要追溯到“9·11”,似乎全世界都认为,没有双塔的轰然倒塌,没有上千条生命的瞬间消逝,如今的这一切都未必会发生。

  但《恐怖幻灯片》的作者却不这样认为,在他看来,“9·11”不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也没有特别意义,因为早在这一悲剧发生前,美国人就已经下定了插手中东事务的决心,而这样做———在阿拉伯半岛腹地输入肯德基、麦当劳和好莱坞影片,修建“异教徒的宗教场所”,在距伊斯兰圣地麦加和麦地那城咫尺之遥的迪拜驻军,等等———势必导致伊斯兰原教旨极端分子的愤恨,而引发针对美国的暴力行动,作者认为,美国恰恰需要挑起这种暴力,以说服美国民众、盟友和世界舆论,为其在中东的长期存在寻找一个理直气壮的道义支撑点。

  早在几年前,作者就在《美国与伊斯兰世界》一书中指出,事实上基地组织的滋生和发展,正是美国人当初支持的结果,中央情报局出于在阿富汗对付前苏联人的需要,为本·拉登提供从武器、金钱直到训练的帮助,早已不是什么秘密,《恐怖幻灯片》中还通过大量独家探秘,指出直到“9·11”前三个月,拉登还曾秘密住进迪拜美军医院治疗肾炎,并与当地中央情报局首要进行了会谈。由于冷战的需要,当年美国在中东是谨慎的,也正因如此,尽管阿拉伯人都知道以色列的背后站着美国人,却很少把矛头直接指向他们。

  “但现在一切都不同了,苏联垮了,美国人成了惟一的强权,成了‘左右善恶之尺’”,作者如此分析道。如今的美国可以毫无顾忌地插手它梦寐以求的中东产油区,但这一切都需要理由,打击恐怖主义就是最好的理由。

  如前所述,基地组织原本是美国的盟友,只是因为美国人触及其“禁区”,才转变为敌对;而发起从伊拉克直到印尼巴厘岛一系列恐怖活动的“盖达”组织,按照本书作者的说法,“并非一个真实的实体,只是众多小的、相互独立的极端组织所共同打出的号召性旗号罢了”,便如当年的迈赫迪一样,正因为没有真正的组织,所以“盖达”是无始无终的,如果说有,那就是自美国军队的进入而始,也只能在他们走后才会消失。作者想说的是,恐怖主义,这个美国人在中东和全球最大的敌人,恰恰是美国人自己人为制造出来的。

  作者还认为,采用上述策略进入中东,并控制石油资源,并非仅仅出于美国国家利益的考量,作为得克萨斯州石油巨头的布什家族,本身在中东便拥有重要的石油利益:他们和中东权贵合资经营的“盖利耶石油集团”,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个集团的大股东除了布什家族和某位沙特王子外,还包括拉登家族的几名重要成员。作者指出,当今的美国,家族势力正通过政治影响的艺术,将自己的利益渗透到美国政府行为中,并通过行动和舆论的影响力,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世界各国人民。

  在《恐怖幻灯片》中作者令人信服地指出,9·11并非反恐战争真正的起因,却似乎忽视了这次光天化日下的惨剧对美国以至世界人民心灵的震撼,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小小的憾事。作为法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政治部主任,作者在搜集论据、阐述论证等方面是相当严谨的,并无刻意哗众取宠之意,这部书之所以在不长的时间内热销以至再版,与其说是因为作者本人的文笔,毋宁说,是因为大众对中东愈演愈烈的紧张局势,以及美国人在其间的作用日益关注的结果。

  □陶短房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