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山恭一:珍惜“最后开的花”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7日09:38 新京报 | |||||||
日本当红作家继《在世界中心呼唤爱》之后再推力作
日本作家片山恭一
《最后开的花》 片山恭一著 小学馆 2005年5月版 定价:1470日元
片山恭一最新作品 《天空的透视镜》 讲谈社 2006年3月版 定价:560日元 □林少华 文学的使命,一是直面现实,二是拯救现实。拯救现实,就是要找回现实中流失的东西。无须说,作为现实,我们生活的物质版图正急剧扩张。你可以坐德国的车、嚼美国的牛排、吃巴西的水果。只要你愿意,甚至可以“哈啰”一声随时打电话给布什父子。而另一方面,我们的心灵疆土却越来越瘠薄,越来越萎缩,以致除了自己几乎养不了也装不下第二个人。换言之,爱这一最可宝贵的水土正在迅速流失。相比之下,不少中国作家似乎更有直面现实的勇气,而日本当代作家片山恭一宁愿致力于填补水土流失造成的空缺,致力于对现实的拯救———呼唤爱,呼唤善,呼唤悲悯。 他的那部《在世界中心呼唤爱》无疑是这方面一个璀璨的结晶,和同名电影一起在日本创造了销量奇迹和票房神话,但片山恭一并未就此止步。他把在《在世界中心呼唤爱》中意犹未尽的部分不断扩衍和深化,终于在去年推出又一部力作《最后开的花》。 这部小说的主人公已不再是《在世界中心呼唤爱》中的毛头小子,而成长为一家证券公司年富力强的基金经理永江,一个天天同钱打交道的股市操盘手,而且是出类拔萃的高手,以丰富的经验和准确的判断在波谲云诡的股市上赚得钵盈盆满,深得公司的器重。他自己也得到了构成世俗享乐的所有要素:高档公寓、高档家具、高档西装,出入高档餐馆酒吧,连离婚后结识的女友也是高档白领。这期间他偶然见到了十几年未见的大学女同学由希。由希身患先天性心脏病,重逢之初还能生活自理,也能和永江一起外出旅行,但病情的发展从未停止,绝无好转的可能。五年后,由希几乎卧床不起,甚至住院抢救,靠呼吸机维持生命。然而就在此时,永江断然作出一个决定:辞去基金经理工作,断绝同女友的往来,即刻同由希结婚,陪她走完所剩无多的生命旅程…… 这里有两个背景值得注意:一个是永江同波佐间的交往。波佐间为永江的大学同学,是一家颇具规模的建筑公司的副总经理。他为了生男孩继承这家由祖父创办的公司老总职位而采取了胚胎基因诊断方法,不料生下来的男孩儿却有先天性情感缺陷。波佐间因此陷入极度痛苦之中,决心跳崖自杀,永江随后进山寻找。永江在同波佐间交往的过程中、尤其在山中相遇后,两人对“9·11”事件后的世界形势和金融体制进行了猛烈抨击。例如,认为“和平”时下已沦为美国军事机器生产的“商品”,沦为“极其注重实利且浑身血污的东西”;认为“所谓全球化,无非是力图在货币这一超宗教之下对世界进行重组的运动”;认为与胚胎移植相关的基因工程已成为股票投资商们趋之若鹜的“实质上把人商品化”的商业活动。这一背景充满张力,字字句句,掷地有声。另一背景则是永江对自己同由希一起经历的点点滴滴的往事回忆。静静的夕晖,柔柔的晚风,轻轻的话语,伴随着淡淡的哀愁、绵绵的情思,时间在其间缓缓地流逝。 不难看出,正是这可谓一硬一软的两个背景使得主人公异乎寻常的纯爱有了质感,有了说服力。一个让主人公痛感灵魂的操守和生命的尊严正在遭受“世界的劫掠”;一个让他觉得只有由希、只有同由希的关系才能使自己避开“世界的劫掠”,使灵魂得到净化和救赎。从中,我们既看到了纯爱的依据,又看到了纯爱的价值和力量。 作者在小说出版不久后对媒体说:“由于物质和信息的介入,我们已无法真切地感受他者。他者完全成了景物、成了符号,于是社会变得一片荒凉”(《每日新闻》2005年7月17日)。为了让荒凉的社会和心灵的地表恢复植被,惟一的办法就是播散爱的种子。爱———近乎宗教感情的悲悯、对于他者设身处地的体察和不计功利的关怀,只有这种纯爱、博爱之情才能使我们的社会免于沦为不毛之地,使我们的灵魂不失贞操并得到超度。换言之,爱乃是人世间最后开的花。除了它,还有什么更值得我们珍惜的呢? (本书中文版由林少华翻译,2006年5月即将由青岛出版社推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