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正文

从高加林成长为宋长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7日10:48 新京报

  

从高加林成长为宋长玉

  

从高加林成长为宋长玉

  《平原上的歌谣》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年5月 定价:19.00元

  ●对刘庆邦的歌颂性文字,我相信他们都说的是真话。但是,我觉得刘庆邦的语言风格需要一次大的突破才能够证明一个作家的伟大。他的语言可能像他的人一样,太老实了。———刘红庆

  

从高加林成长为宋长玉

  《到城里去》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1月 定价:21.80元

  ●经营小煤窑的宋长玉,就如在拉斯韦加斯豪赌一样,最后一盘他赌输了,井下发生透水事故,17个矿工死了,他开始了逃亡之路,但无数的宋长玉们正紧跟在他的后面。这是我们时代的幸运还是不幸?———十年砍柴

  [赞扬]从高加林成长为宋长玉

  老套的故事依然有一遍遍说下去的价值

  □书评人 十年砍柴

  看完刘庆邦的新作《红煤》,也许相当多的人会觉得主人公宋长玉是那样熟悉。不仅仅从路遥笔下的高加林、孙少平,甚至从法国作家笔下的基督山伯爵、于连身上也能看到宋长玉的影子。底层的有志青年,不甘于沦落潦倒的命运,想方设法往上走,追逐更为成功和精彩的人生,他们要付出比出身优越的同龄人更为艰苦辛酸的努力。他们成功了,便选择报恩或报仇这类古老的行为艺术,来彰显自己的成功或者抚慰心底最软弱和自卑的那个“暗室”。而他们的成功往往如稍纵即逝的彩虹,让人感叹命运的无常。

  如此说来,刘庆邦所讲述的宋长玉的故事,实则很老套,但这个老套的故事依然有一遍遍说下去的价值。太阳底下无新事,我们尽管拥有着前人从未见过的高科技产品,可我们的命运之路,总是顺着前人车轮留下的辙往前走,并不会出现更多新的变局,所变的只是路边的风景有些差异,也就是说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

  和高加林一样,宋长玉是生长于农村的贫寒子弟,这样的人我们身边很多。他们聪明、坚韧,但命运的不公平让他们很难摆脱自己的处境,除了两条路———当兵提干或考上大学,这两条路对成千上万要走出乡村的青年来说,成功的几率实在太小了。

  宋长玉和高加林一样,高考落榜后卷着铺盖卷回到农村。

  高加林和孙少平那个时代,农村人和城镇人之间由制度划分的楚河汉沟更为宽广而难以逾越,高加林以牺牲爱情为代价,艰难地告别农村但最终失败了。和宋长玉相比,高加林和孙少平属于上个世纪80年代,年轻人所受的教育使他们身上更具有理想主义的色彩。高加林辜负刘巧珍以后的内疚和自责,田晓霞作为一个官宦女儿,能深深爱上挖煤工孙少平,尚属于生活的常态。所以当地位的差别无法调和时,路遥只能让田晓霞死去,这个“套子”才能解开。若让田晓霞嫁给户口在农村的孙少平,则成了一曲生活中很难见到的庸俗戏剧;如让田晓霞主动和孙少平分手,则损害了这个女子高洁的形象。

  路遥毕竟属于那个时代,他所不能面对的残酷,刘庆邦敢于面对。也许是路遥那个时代的残酷、功利到了今天,已属平常。和高加林、孙少平相比,宋长玉精明而现实得多,从他去煤矿当轮换工第一天开始,就非常明确地给自己定下目标,如何一点点表现自己,直到转为正式工人,从农村户口变成城镇户口。他追求矿长的养女唐丽华,当然有男子对一个女子自然的爱慕成分,但一开始就掺杂了功利色彩,宋长玉从写第一封情书开始,到两人在食堂会面,再到同游红煤场,他颇费心机,精心设计了每一个细节。

  而唐丽华尽管欣赏宋长玉,但身份的差别使她异常理智,不可能如田晓霞爱上孙少平那样真正地爱上宋长玉。

  高加林的梦破灭后,表现出的是差不多破罐子破摔的发泄,而宋长玉的梦破灭后,则变得更加现实,不再好高骛远,而是基于命运的安排来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如勾践卧薪尝胆一样,慢慢地恢复元气,博得了当地一个村支书夫妇和宝贝女儿明金凤的好感,成为明支书的乘龙快婿,取得了当地小煤窑的经营权,一下子成为暴富的矿主。

  和高加林相比,看起来是宋长玉更能抓住一切的机会,但深层的原因是宋长玉所处的时代社会环境和高加林那时相比,已经进步了很多。城乡的壁垒不再如当年那样森严,运行了三十多年成功地“固民于土”的户籍制度,在市场经济的大潮面前开始松动。没有城镇户口,宋长玉照样可以离开自己所在的村和乡,去寻找机会,并且可以承包小煤窑,这在高加林和孙少平那个时代是很难想象的。

  抛弃了曾有过的一点点理想主义,利用社会变化而获取的一切资源,所以宋长玉成功了。他成功后一项行为很有象征意义:给自己和老婆在县城里买了两个城镇户口和一套商品房,从此名正言顺地做了个城里人。

  对宋长玉这个饱受奚落的乡下人来说,此举更像是圆梦。而对阻挡高加林和宋长玉进城的制度来说,很有讽刺意味。

  高加林负了刘巧珍,但伤心万分的刘巧珍对高加林很难痛恨甚至报复,因为他们之间曾有过真爱。而唐丽华父女对宋长玉留下的更多的是侮辱、伤害,所以暴富后的他想到的是报复,因为宋和唐之间没有过真正的爱,更多是利益的算计。

  那些因矿难死去的农民工,以及刘庆邦另一篇小说《神木》(后被李扬改变成电影《盲井》)中残害同行而侵吞矿主赔偿的矿工,和宋长玉一样,都是从农村走出来讨生活的人,希望改变自己的命运。和高加林、孙少平所处的那个城里人农村人营垒分明的时代不一样,同为农村人的他们在机遇与危机并存的今天,开始了残酷无情的生存竞争,他们必然分化,“农村人”这类身份的标签开始变得不重要了,宋长玉这样的农村人成功了,必然以牺牲许多其他农村人利益为代价。金钱填平了城乡身份的差别,因此他可以用钱来征服当年可望不可及的城里人唐丽华。

  经营小煤窑的宋长玉,就如在拉斯韦加斯豪赌一样,最后一盘他赌输了,井下发生透水事故,17个矿工死了,他开始了逃亡之路,但无数的宋长玉们正紧跟在他的后面。从高加林成长为宋长玉,是我们时代的幸运还是不幸?

  [批评]伟大叙事的三个不伟大处

  一个伟大的小说家不应该滞后地反映现实问题

  □书评人 刘红庆

  《红煤》样书发给我的当天,我就一边在医院陪床,一边开始了阅读。整个的下午到夜里十二点半,全书读完了。这是我第一次没有让一部长篇小说留在枕边过夜。这样的一种阅读状态本身就证明了《红煤》基本的魅力。人物是我所熟悉的小人物,其心态是像我一样从底层出来的读者所共同经历过的。故事环环相扣,“权”与“欲”的争斗,推动着主人公从黯淡走向辉煌,从辉煌跌入深渊。

  《红煤》是关于一个小人物为改变身份而进行报复的故事,在报复与反报复的斗争中,折射了20世纪末期中国政治经济大变革期间,不稳定的社会关系造成的诸多的机会,和在这一个个机会里由物欲的驱使而展现出来的人性的虚伪与丑恶。

  我所生活的太行山区也是一个重要的产煤区,我所在的村庄有五座煤矿,分别属于县级、镇级、村级和个人。我的父亲就曾是一个煤矿的工人,我的学生都依靠家长在煤窑里滚拼出来的钱供他们读书,而我的多数男学生的去向,也将是那无边的黑暗里,而女学生则很有可能嫁给矿工。所以《红煤》描写的生活场景,就是我多年前身处的环境,《红煤》提出的问题,也是困扰了我多年的问题。

  《红煤》让我联想到最多的作品是《红与黑》与《人生》。“出身”决定“贵贱”,这不是一句两句话说得清楚的问题,但却是一个长久地维护着社会稳定、束缚着社会进步而同时促使着叛逆的大命题。在非正常年代产生的轰动全国的《出身论》就是一个抗争的极端的代表。而更多的社会形态下,出身低贱的有志青年,就会选择于连、高加林、宋长玉的方式,向本来不属于他们但令他们向往的生活圈里打拼:这个奋斗的过程充满了凶险,在别人一落地就得到的一切,于连、高加林、宋长玉们几乎要付出整个的青春还不一定能得到。

  刘庆邦是这伙人里的幸运者,我大抵可以算半个幸运者。

  如此磅礴的一部小说算不算伟大呢?当然很伟大。但是我看到作品的不伟大处。沈从文说过,一个职业作家,写得好没有什么惊奇的,写得不好倒叫人奇怪了。沈先生也是刘庆邦所景仰的作家,所以我用这句话做铺垫,来说说《红煤》不够伟大的理由。

  《红煤》触及的第一个社会大问题是“身份歧视”问题。这不是新问题,从人类社会的诞生,就开始了“身份歧视”的漫长历程。“男女平等”到20世纪还在讨论。近年全国各地“户籍制度”的改革,就是“身份歧视”成为显问题后的直接反映和最大亮点。“收容”、“暂住证”、“农民工”和前些年的“供应证”、“农转非”、“户口买卖”,牵扯出多少人生的悲欢。

  《红煤》中的宋长玉一心想摆脱的“农民”身份,现在似乎已经不是核心问题。城市下岗工人所面临的生存处境,并不比一个农民乐观。但农民的问题却由“身份歧视”转换成了“生态环境危机”。

  滥占耕地使得农民丧失了土地,但这还不是绝望的。绝望的是水资源的枯竭和空气的严重污染。

  “煤老板”暴富背后的贻害,岂止是一个村庄的水源的枯竭?近年全国瓦斯爆炸频仍,官商勾结祸害百姓,中央已经重拳出击,只是还没有看到明显的效果。

  我觉得一个伟大的小说家,应该有某种前瞻性,而不应该是滞后地反映现实问题。尽管“身份歧视”、“生态环境危机”、“官商勾结腐败”三个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但是这是大众焦点话题,媒体已经很透辟地揭示过了。《红煤》作为一部现实主义的小说,难以在关注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尤其是预见性上,使自己伟大。

  在乡村,宋长玉的压力主要来自村支书宋海林。但是只要离开村庄,宋海林的压力就只有对宋长玉的家庭发挥作用了。宋长玉以“轮换工”的身份来到唐洪涛掌权的煤矿,所以过了唐洪涛这一关,他的身份就有彻底改变的可能。为此,他向唐洪涛的养女唐丽华示爱,结果唐洪涛为了让养女嫁给组织部长的儿子从而为自己晋升铺道路,果断地开除了宋长玉。宋长玉落魄到明守福的村庄,却赢得村支书明守福的信赖和其女儿明金凤的爱慕。于是他有机会独立办起了煤矿并迅速成长为新兴的有产阶级、私营企业主。

  宋长玉这样的新势力的崛起,正在改变着旧有的权力格局。用钱把贪官王利民搞定、用钱施加影响把多年把持在村支书位置上的宋海林废掉,举报唐洪涛的受贿罪把唐从领导的位置上拿下,最后占有唐洪涛养女唐丽华的肉体,彻底地报复了唐洪涛。

  宋海林的欺压、唐洪涛的绝情、明守福的猜疑、王利民的关卡,宋长玉受到了威胁、伤害,但笑到最后的却是他这个弱者。弱者变成强者,因为他有了钱,钱是开掘国有的不可再生的资源换来的,是以牺牲一个地方的生态为代价的。可是宋长玉赢了,一个破坏者却赢得了整个的世界。

  本书让我觉得遗憾的是,刘庆邦满足于这个人物关系的伞状结构。错综复杂的关系网没有形成,那种人生际遇中险象环生的状态就没有得以完整地呈现。这是这个小说另一个不伟大处。

  我已经看见许多对刘庆邦的歌颂性文字,我相信他们都说的是真话。但是,我觉得刘庆邦的语言风格需要一次大的突破才能够证明一个作家的伟大。他的语言可能像他的人一样,太老实了。瑰丽是一种美,飘逸是一种美,俏皮是一种美,生涩也是一种美。当然平和更是一种美。而平和中蕴涵着飘逸的瑰丽,像沈从文一样,大抵可以向伟大靠近了。而读完《红煤》,我还没有惊讶于刘庆邦的语言的功力。他更像是说故事,而不像写经典。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