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正文

疯狂盗墓挖痛十朝古都,专家呼吁斩断销赃渠道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8日07:27 南京报业网

  【南京日报报道】昨天,将军山黔国公沐朝弼墓的发掘工作接近尾声。考古人员清理最后一个墓室时,记者看到精美的须弥座棺床上只留下数个锈蚀的棺材钉和散乱的人骨,盗墓贼不但将陪葬品一扫而空,甚至将棺床前的砖砌小供桌也踢得残破不堪。几天来,除了一个女性头盖骨,考古人员没有获得任何有价值的信息,甚至哪个墓室中安放的是沐朝弼也难以断定。除了这座被盗的黔国公大墓,年前小营村工地数座六朝家族墓一夜被盗,紫金山明代功臣墓葬区内近日也有十多座晚明的古墓被盗掘……疯狂的盗墓行为,成了南京这个历经沧

桑的十朝古都的又一次剧痛。

  记者亲历考古队员眼皮下盗墓

  对盗墓贼的猖獗,记者2月24日曾在雨花台区某工地上有一次亲身经历。当时工地施工时发现了一座大型的六朝券顶砖室墓,考古人员正在主持发掘。记者赶到现场时,一群不带安全帽的人围在工地旁边。这批人和工地里的高淳工人很熟,说话都是用别人听不懂的高淳方言。为首的是那两天一直在工地上转悠的一个中年人。这个中年男子在墓旁转了几圈后,用脚后跟在一块空地上碾起来,很快脚下出现了一个瓷碗底,随后他从工地上借来一把铁锹开始翻土,跟随他的四五个人立即围拢上来,站成一圈。刚刚挖了两锹,土中出现了一只只泛着绿锈的铜钱,记者看到上面清晰地写着“开元通宝”,是唐朝古钱。但此人并不在意,继续开挖,很快两个隐青小碗和一面铜镜破土而出。这时中年人身边一个穿皮夹克的抱起这些撒腿就跑。被考古队员发现喝止后,“皮夹克”悻悻地走回来将文物交给考古队员。而那个中年人竟然跳到考古队员身边叫嚷:“是我们发现的总要给点钱吧!”见记者举起相机,这个中年人立即带人离开工地,并挑衅似地说:“晚上再来。”

  后来考古人员临时暂停六朝墓发掘,过来清理这处墓葬,发现这是一个宋代墓葬,出土了大批铜钱。期间又有陌生人围上来伸手就拿,被制止后竟然很嚣张地说:“你们考古的拿大宝贝,这些小东西就留给我们好了。”

  大学教授盗墓贼走向“现代化”

  一位曾在考古一线干了20多年的大学文博系教授告诉记者,中国的盗墓贼由来已久,他们世代以盗墓为生,盗墓技术和工具秘不授人,通常内部有非常严格的组织和规矩,并以地域形成几大帮派。考古专家们在南京及周边地区发掘的六朝墓中,通常都十室九空,有时甚至会发现盗墓贼留下的吃饭、喝水用具。更恐怖的是,还会发现因为“黑吃黑”、分赃不均而留下的盗墓贼尸骨。当然,大部分时候,这些盗墓贼还是很团结一致的,作案手段也层出不穷。比如河南上村岭的虢国墓葬,当地的盗墓团伙即是以盖房为名,行盗窃之实。他们在墓址上以高大的围墙为掩护,晚上偷挖,等到当地公安部门发现时,早已溜之大吉,致使大量珍贵文物流失。

  这位教授表示,现在的盗墓贼已向集团化、高科技化和带有黑社会团伙性质发展。他们通常配备有高科技的设备和武器,这给正常考古发掘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对国家来说造成的损失更是难以估量。

  考古专家斩断销赃渠道是第一要务

  市博一位考古专家告诉记者,南京解放以来出现过两次“盗墓高潮”,一次是上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以沐英墓和南唐二陵遭盗掘为标志,第二次则是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不过,值得关注的是,第一次盗墓是在社会尚未安定的时候,所以当人民政府重拳出击,社会秩序逐渐恢复以后,这股盗墓之风很快被刹住了。但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第二次盗墓高峰则出现在社会秩序稳定、法制日益健全、各项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不得不令人深思。

  这位专家认为,究其根本还是利益在作怪。特别是以前盗墓贼盗到文物很难出手,往往被抓获时文物还在家里,而现在盗到文物后不出半天就能在家数钞票了。“因此,迫切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不是采用人海战术,加强现场戒备,而是斩断盗墓贼销赃的渠道。”记者了解到,在南京这些第一手接触到出土文物的基层文物贩子,俗称“炒地皮的”。在严惩盗墓贼的同时,有关部门应当严查这些“炒地皮”者。

  南京日报记者李冀实习生余方(编辑涵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