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正文

戴小华:大马华族发扬中华文化的点滴经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0日10:21 光明网

  

戴小华:大马华族发扬中华文化的点滴经验

  戴小华: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总会长 、马来西亚华人作家协会会长,第三届世界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会长。1986年,以一篇《阿春嫂》荣获马来西亚《南洋商报》散文奖,从此步入马来西亚文坛。1988年,以九集电视文学剧本《沙城》一举成名,奠定了在马来西亚华人文坛的地位。如今,戴小华不仅是马来西亚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而且是当地妇女朋

友师法的对象。

  此文是“首届海外华文书展”期间,戴小华女士在新加坡国家图书馆举行的“开拓华文学习全新的窗口与平台”论坛上的发言。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不但在中国大陆广袤的土地上根深蒂固,而且在海外世界各地,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中华文化。

  根基于儒道释的中华文化,经过悠长历史的演变,再加入外来文化的冲击与融合,不管在中原本土,还是在有华族聚居的世界各地,都起了或多或少的变化;不过,万变不离其宗,中华文化的韧性与坚强的生命力是经得起考验的。中华文化能够在各地开枝散叶,中华民族始终不忘祖不忘宗,不管到了那里,都能秉持华夏人本精神开拓生活疆域,保有自己的习俗文化,并融入当地的民情风俗里,兼容并蓄,成为一个适应性能力极强的民族,这是根源所在。华裔子弟勤奋好学,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也多能在海外各地闯出一片天地来。

  尤其在竞争激烈,经政状况出现危机与挑战的时刻,华族精英不忘寻根溯源,从先贤的东方哲学、道德伦理中觅求智慧,活学活用,成为领航处世的指标。孔孟入世、老庄出世,以出世的襟怀,做入世的事业,精深细密,洒脱忘我,更是推动大事业开拓人文更宽广领域的诀窍。

  值此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华裔文化价值观所达致的共识,正是能够团结五湖四海以及世界各地华裔同胞的凝聚力,在各地不同政体制度的华人,除了成立地缘性与血缘性的乡团组织,确保营业谋生发展以外,最重要的一环,是成立学校,传授华语华文,从教育着手去承传与发扬华族文化。不卑不亢,默默耕耘。遇到困难与挑战时,大家矢志捍卫,遂凝聚成一股力量,团结一致。

  马来西亚的华裔社会,就是在这样的一种精神感召之下,数十年如一日地维护和发展华文教育,力求保有华文小学传授华文及文化价值观的特征,以及华裔子弟在升上中学之后,继续学习华文并从中吸收生命的养分。独立华文中学尤其在更深入研究中华文化、栽培写作人才方面,扮演了积极的角色。许多从这里毕业的学生,到台湾与中国大陆继续深造而表现特出的,大有其人。

  华文教育在主流教育体系之外艰苦地挣扎发展,整个华人社会以及商家仁翁每年耗费在它身上的时间、精神以及金钱,是十分浩大的,马来西亚华校董事及教师总会成了督促与发展大马华文教育的核心机构,各地出钱出力的献身志士,在争取华教存活的奋斗中,除了依靠团结的力量之外,还得活用儒家学说,孙子兵法等等的先贤智慧,营造有利的条件,克服难关。几十年下来,连前任首相马哈迪医生都赞叹华校办得好。有远见的巫,印裔家长也纷纷把子女送到华校去接受熏陶。

  华族于三百多年前抵达马来西亚,赤手空拳,开垦拓荒,靠的是无尽的胆识及华族本具的刻苦耐劳的精神。华族在逆流中成长,尤其珍惜自身的文化。于是,搞乡团、组会馆、办教育、行慈善……,都不忘通过种种活动与竞赛唤起大家对文化的重视与发扬,如举办文艺写作营、征文赛、书法赛、春节挥春、各种书展、组织华乐团等等,都是深具意义。

  1983年,马来西亚华团领导机构在槟城召开文化大会,发表文化宣言,探讨华人文化在国家文化上的发展空间并积极推动各州华团领导机构每年轮流举办全国华团文化节,促进团结与联系。1991年终于成立了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联合会,负起推动发展本邦华人文化的大任。在此之前,1977年在马华公会发动下,已成立了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为华族文化界人士,提供一个共同研究与提倡华族文化的工作中心,举办各类文化讲座活动,设立书法班,出版文道月刊,举办文学奖,推动各种表演文艺活动,儒家思想研讨会等。2001年,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出版《当代马华文存》10巨册,收录自1980至1999年共20年有关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五大领域的评论佳作,为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留下珍贵的历史记录。有了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联合会与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这样的组织,就有了更有效的凝聚华族以及推广文化活动的力量。

  文学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所在。马华文学发轫于1919年。一路来,报章在马华文坛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除了开设园地,栽培文坛新秀,让在校念书的学生有地方发表文章之外,也开辟文艺副刊,推动文艺创作。南洋商报出版过文学丛书,星洲日报为了更积极推广文学创作,成立了花踪文学奖,每两年举办一次,激励了许多写作上的优秀人才,也栽培了不少有成就的作家。马来西亚文学杂志也曾繁盛过一个时期,唯目前只剩下惨淡经营的《清流》、《蕉风》等,时不予我。

  无论如何,整百年来数百位作家与写作者不辞劳苦,默默创作之下,或自费,或有华团资助,或得到国外出版社出版,每年都出版了好些文学集子,而近年来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出版了十大巨册的《马华文学大系》,收入自1965年到1996年间马华作家创作的诗歌、史科、评论、小说、戏剧、散文的心血结晶,这套《马华文学大系》 与 《当代马华文存》, 被当地华社赞誉为马华文化史上的“双峰塔”。

  其实,在马来西亚一般的马华作者只能把写作当作副业,有些自资出书之后,还会遇到销路的困难,赔本有份; 因而专业作家是难以在这块土地上生存的。不过,当文化的承传成了写作人的一种不必言诠的使命, 大家就可以无怨无悔的写下去,写出自己的心声血泪,写出华族的际遇与奋斗。所以,血液中有着刻苦耐劳品质的华族作家,如能把眼光放远,不局限于个己小我的辛酸,就能看到全球化的趋势下,华文作品是大有前途的。通过它,大家可以把华族文化的精髓所在刻划出来,成为下一代宝贵的精神财富。

  值此中西文化互相冲击,价值观时有颠倒与混淆的时刻,华文作家如能透过自己的文字,把华族文化优美的一面带出来,把先贤留给我们的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观,“天人合一”的理念成为开创新世界的瑰宝,充分发挥中华文化在21世纪的价值; 华文读者也能利用闲暇,阅读每个时代美好的文字,透过这些文字来浸染、熏陶自己的心,既能愉悦性情,涵养气质,有可增强自己的内省能力及语文能力,有什么比这种教育更有价值?

  的确,不管是在马来西亚, 还是在世界其他区域,中华文化经历了逆风劣势,但终归“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中华文化在大家的齐心努力下,扎根之后,成长茁壮,定会有着无限灿亮的前景。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