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正文

巩启明:11次发掘姜寨遗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8日09:21 新京报

  姜寨遗址发掘主持者讲述古遗址建筑特点

  

巩启明:11次发掘姜寨遗址

  巩启明身后的藏书表明他在进行“体力劳动”(考古发掘)的背后有着大量的“脑力劳动”(学养)支撑。

  ■人物

  巩启明

  1935年7月出生于河南,1959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历任西安半坡博物馆考古队队长,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陕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其主持发掘的姜寨新石器时代遗址入选了“20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

  发掘距今6700年的姜寨遗址

  我从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的时候,分配原则是要照顾新办院校师资,我被分到了甘肃教书。1971年,周总理强调文物保护很重要,就把全国的文物干部,考古工作者都从农场抽调回来。我那时在甘肃五七干校,得到这个消息后就要求调回西安。

  一回来,我就开始在临潼发掘姜寨新石器时代遗址。这个遗址是从县城到火车站修公路时发现的,在修路过程中,遗址已经被破坏了一部分。省文化局得到汇报后,马上通知半坡博物馆,要求进行抢救性发掘。从1972年到1979年,我们和临潼县文化馆合作,在这里先后进行了11次大规模发掘,把整个遗址全部揭露了。

  姜寨遗址是新石器时代的一个原始村落。测定年代距今为6700年。这个村落不大,但很完整,使用延续时间很长,大约有2000年。

  这个遗址最浅的地方有一米,最深的地方有四米。从一开始,我们就规划好了发掘计划,一步一步地开始发掘。我们最先发掘的是整个村落东部的一片墓地,同时在墓地的边上发现有一座房子,在墓地和房子之间还有一条围沟。我们就推测,这可能是整个村落的围沟。它也是居住区和墓葬区的分界线。第二年,我们就把东部居住区扩大面积进行发掘。结果发现,所有的房子都是门朝西开。这让我们很奇怪,同时又提出了一些问题:西部的房子是不是门朝东?北部的房子是不是门朝南?南部的房子是不是门朝北?此外,这里只发现了一处墓葬,是不是还有墓葬?我们决定,先解决房屋门向的问题,看看西、北、南部有无房屋,门向是怎样的,与现在的房子有啥关系。

  第二年,我们把西、北、南部开很小的探方试掘了一下,一挖都有房子,房子的门向都朝向聚落的中心。接着,我们扩大面积,把四个方向的房屋和围沟都挖出来了。把这个遗址南、北的延伸情况都了解得很清楚。我们又联系到墓地。四个方向的房屋门向都朝向中心,而且东部、北部、南部的房屋都是一组一组的。东部房子有二十来座,北部房子有两片,正北部一片,西北部一片,南部一片,西部一片,中间还有自然的分界线。这五个单元都有一个大房子,两三处中等、十几处小型房子。北大和社科院的考古专家过来看了以后,对此都很感兴趣。我们每年及时发表一份简报,影响很大。全国各地的考古工作者都过来了。大家就分析,如果这五个建筑单元是五个居民单位(比如氏族、家族),而只有一块墓地。那么,这个墓地是整个村落的墓地还是一个居民单位的墓地?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往南进行了发掘,发现东南角有一块墓地。接着,我们在公路东边又发现了一块墓地。按照我们的推测,被现在的村庄压着的这一块,应该还有一块墓地。过去农民在这里取土,曾经发现过墓葬。还有另一个地方,农民在打井时也发现过墓地。

  墓地问题解决以后,专家们又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你说中间是广场,没有建筑遗迹,这个结论是否可靠?既然挖了这么大的面积,干脆把这里也挖掉。于是,我们把中间也发掘了。结果证明,与这个房子同时存在的是广场,早期居民走了以后又来了人,在这里住,广场就成了他们的墓地。

  多年的发掘给我们研究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社会性质、发展阶段提供了确凿的资料。在考古发掘中,碰上这样年代很早、保存完好、平面清晰的遗址是很少的,这在国内还是第一次。

  引黄工程引出新石器时期古遗址

  1978年,姜寨遗址发掘工作还没有结束,省水电局有一个引黄工程,把黄河的水引出来灌溉。一个勘察队为了选择这个渠的走线搞调查。在一个沟里发现了一个人头化石。我们调查新石器的时候,也在那儿走过。但是没有注意,这个化石在一块断崖上的土里头露出一点,我们以为那是一块白白的石头。后来,叫人家水电局野外队一个队员挖出来了,这个人是西北大学地质系毕业的,学过一些考古知识。他就把这个标本拿到西北大学地质系找到他的老师王永言。王永言一看,说是新发现,不得了,就做了一个初步研究,然后才向省文物局主管文物的领导通报。

  省文物局文物处迅速通知了我,让我赶紧带着考古队的人到西北大学去看。我一看大吃一惊。这时,他们的简报即将发表。我立即带队去了现场调查发掘。去了没几天,国务院通知科学院,科学院又通知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所派专门搞古人类的专家来了,我们就一起在那里搞。我们在那里调查的几天,发现了三处化石点,有古象化石,马的化石,古人类化石。西大地质系原来只研究那个人头标本,后来,他们向学校要求到现场做进一步的勘察、研究,西北大学给他们派了个吉普车,走到半路还坏了。等他们赶到的时候,我们已经抢先一步,把这三处化石点全部“占领”,他们只有望洋兴叹。

  探索陕西夏文化

  姜寨遗址全部发掘完毕之后,我对陕西夏文化进行了探索。考古学界原来的看法是,夏文化主要分布在河南和山西。文献记载,夏朝主要是在豫西和晋南活动比较多,在陕西比较少。那么,陕西有没有夏文化?省文化局就把这个任务落实到半坡文化馆。我们就开始思索,夏代以前是龙山文化,属新石器时代晚期,夏代以后是商文化,当时在陕西也零星发现过一些商代铜器,这些铜器都是从农民那儿征集来的。我们就提出从两头往中间挤,通过龙山文化和商文化的分期,把夏文化分出来。

  随后,我们在陕西东部调查了二十几个县,发现了河南二里头文化的线索,而二里头文化基本上属于夏文化。我们选择了一些龙山文化和商文化遗址陆续发掘了十几处,这些计划都实现了。我们给省文化局建议,就用这个办法来搞。1985年,我已经调到文物局任副局长,大家酝酿着要把考古所从社科院调出来,考古所也同意,我们就把全省的考古工作全部合并、集中到省考古研究所。半坡博物馆考古队也合并到了考古所。以后,考古所与北大、西大合作,配合基建工程,挖了一些龙山文化和商文化遗址、先周遗址,在华县等地发现了二里头文化,在商洛发现了一个很大、很完整的二里头文化遗址。在西安的东郊老牛坡也发现了相当于二里头这一段的文化内容。通过这样的探索,不但使夏文化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而且发现了好几处商文化和先周遗址,把商文化和先周文化的问题解决了。把以前收集来的铜器所属时期、年代、特点都弄清楚了。虽然陕西的夏文化不像豫西和晋南那么集中和重要,但也独成一支,是它往西来的分布地区。

  我在文物局当了几年的副局长之后,又回到考古所任副所长、所长。在这期间,又主持了安康水电站二三百里淹没区的遗址发掘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摸清了汉江上游的原始文化序列。汉江上游的文化内容与关中地区有密切关系,它是南北文化的交替地区。它以北方的文化为主,与南方文化也有交往。在这五年的时间里,我们发掘了十几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还有一些汉代、魏晋南北朝的墓葬。这些遗址和墓葬都不大,因为汉江上游除了一些小型盆地以外,都是一些河湾淤出来的坝子。这些地方小的只有几亩,大的也只有几十亩。小坝子上,一般都有遗址。

  这里的工作做完以后,陕西省第一条高速公路开始修建。为了配合这个工程,我们在沿线进行了发掘,挖了几处遗址,出了一本报告。这个报告有两个内容,一个是龙山文化,再一个是汉代的离宫———黄山宫遗址。在龙山文化的遗址中,我们发现了很多玉器,玉璧的尺寸有二十几公分,制作技术与浙江良渚文化处于同样的发展水平。接着,宝鸡到银川的铁路开始修建,这时我已经当所长了,就组织大家做抢救性发掘。

  后来,香港修新机场的时候,在大屿山北麓要修从九龙到机场的高速公路。受香港中文大学邀请,我们在高速公路沿线和新机场都进行了考古发掘。

  口述:巩启明

  采写:本报记者张弘

  ■发现背后

  姜寨遗址简介

  姜寨遗址全部堆积从上到下可分为五期文化遗存,揭露面积17084平方米。出土生产工具、生活用具、装饰物等一万多件,第一期的各类器物超过一半。其中,主要农业生产工具石斧、石铲等达300-400件,在一个灰坑的坑壁还发现有用于犁地的木耒的痕迹。可以看出,姜寨第一期的居民已经过着以农业为主的定居生活,其主要农作物为黍。除了农业以外,家畜饲养和放牧业也是重要的经济活动。

  姜寨第一期的陶片发现超过了100万片,完整器物及复原的器物近千件。主要有钵、盆、罐、碗、尖底瓶、瓮等。彩陶的花纹别致,有鱼纹、蛙纹、人面等,在部分陶器上还有38种120多个刻画符号。遗址中出土的一套绘画用具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最早的石砚和美工用品。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