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正文

美食书:一种食情画意的阅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31日08:59 新京报

  “民以食为天”永远是一个不变的真理,如今图书市场上纷繁的美食书便是这句民谚的最好证明。2006年过去仅仅才不到四个月,《食情画意》、《零食》、《美丽韩国菜之四季料理》和《美丽韩国菜之美丽摆宴》、《北京美食地理》等十几种美食图书就已经挤入读者的视野。从这些美食书中可以看出,现在的美食图书不仅局限于各式菜谱,倡导美食文化已经成为该类图书的主导。

  去年梅子《恋人食谱》的出版和意外之中的热销,则把美食图书变成了一种非常大众的文化。许多精通美食和厨艺的人纷纷在自己的博客上介绍美食之道,以及各地的美食文化。近日出版的《食情画意》和《零食》便是从博客走向图书的。如今的韩流不仅影响了中国的娱乐界,连美食也在“大长今”的带领下,开始刮起一股韩国风,《美丽韩国菜》便是这种“韩流”下的产物。除此之外,女人们颇关注的“贝太厨房系列”又推出了《私房女人菜》。《改变一生的饮食习惯》、《食物是最好的医药》等美食和养生相结合的书则长期居于生活类图书畅销榜之上。□甘丹

  

美食书:一种食情画意的阅读

  ■韩国美食

  韩荣实:不仅要美味还要美丽

  拿到这本《美丽韩国菜》,几乎不用思索就马上反应:又是大长今旋风的产物。尽管韩剧已经在中国风靡了些年头,但是大长今带来的个中效应还是一般韩剧所不能比拟的。有人说,韩国美食让《大长今》走红,也有评论说,一部《大长今》让韩国美食迅速升温。这似乎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事实了。

  韩国菜以精致见长,这点和日本菜很相似,精致中包含的不仅仅是用料的精美,餐具的考究也是我们在韩国料理中经常看到的,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食品的摆放,所以我觉得这本书的名字“美丽韩国菜”表达了我一直不知道如何表达的对韩国菜的描述,那就是“美丽”。

  既然美丽,就要体现美丽,我觉得这本书还是能满足美食爱好者欣赏的眼睛的,每一道菜,每一套餐具,甚至用来衬托的桌布、花、还有水,都能让人感到享受,这也是韩国菜吸引大众的重要条件。书里的每道菜肴都配有精美的图片,用料和操作步骤也写得非常清楚,实用性非常强,让人不仅有吃的欲望,还真是想亲自下厨动手尝试一下。

  比如书里介绍的韩国的“饭”,单是大米配以各种辅料制作而成的主食,就有十来种之多,像大米配黏高粱米的黏高粱米饭,像大米配黑豆的大豆饭,大米配小米的小米饭,大米配江米、红豆、高粱、黑豆、小米以及各种配料的五谷饭,等等等等,想比起来,我们常常吃的白米饭就逊色多了,营养也差了很多。而且韩国菜在细节上也体现出它的精致,在做“饭”以及“粥”的过程中,淘米水是一种很好的辅料,在制作中经常要用到,从专业角度来讲,淘米水中确实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同时含有氮、磷、钾等微量元素,比白水来得健康得多,这也是韩国人心思的缜密。

  《大长今》里有一个情节,长今的母亲在离开宫廷之前,曾经有一个手札留在御膳厨房,她告诉长今,如果有一天她能进宫,一定要找到这本手札,这里面记录了母亲所有的做菜心得。于是长今在还是小宫女的时候,偷偷跑到御膳厨房的操作间,没有找到手札,却把给皇上准备的御膳撒在了地上……其实,在韩国,这种手札并不仅仅是进得了御膳厨房的宫女才会记录的。这本书的作者韩荣实,作为韩国著名的营养学家、美食家,在书里讲述了这样的故事:“奖状、日记本、一周岁戒指、料理技巧心得……这些是妈妈作为嫁妆的一部分亲手为我准备的,至尽我仍然保存着呢!”我觉得这种感情特别让人感动。“衣柜、被子、还有餐具都已随着时代的流行换成崭新的,可是料理技巧中的‘做出大姨家的泡菜味道……’‘澡堂里的红色瓢大小,只倒入2个瓢……’等记录,妈妈这些深奥的烹饪心得,只有我家人才能读懂,是我做菜一直沿用至今的法宝,因此常常会听到旁人夸我‘这孩子既文静又会做菜’。”“这位母亲的女儿转眼也已经成了20岁女儿的母亲,真希望将来我的孩子到我这般年龄,能像我一样珍视自己母亲的料理心得。”

  我觉得在韩国,包括中国,早已经跨越了“男主外女主内”的时代,女人不再是家庭主妇的代名词。所以女人做菜已经不像很多年前那样,是追求生活的品位而不是为了完成填饱一家老小肚子的义务。所以一个事业成功的女性并不妨碍她成为一个生活精致的女人,能做一手拿手菜,其实更多的,是享受生活。

  这本书是足够让人惊喜的,但有一点小小的遗憾就是,有些食材是我们买不到的,有些食材是我们没有听说过的,也许只是叫法上和中国不同,所以很多菜肴,看着美味却难下手操作,只能是对着书流口水了。

  □书评人青青

  ■博客美食

  尾巴:飘向博客都是味

  大概是从发现梅子的写食日记开始,那个时候博客在中国正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迅速蔓延,我频繁穿梭在各种美食博客之间,满足一点偷窥的欲望,还有就是想过过眼瘾,“尾巴的巧克力盒”就是那个时候发现的。

  博客的魅力就是你链我我链你,一来二去就把两个完全陌生的人联系在一起。于是将近两年的时间,每天到尾巴的博客上去做功课成了我的例行公事。虽然尾巴的博客搬来搬去,我还是坚定地尾随而去,直到她有了自己的服务器,她才真正安顿下来。

  “2005年的夏天,幸运的事儿降临:颖找上尾巴谈合作出书!对我来说,这真是天上掉下的幸福星砸在我头上,我在生活中能有一次出书的新经历。”

  尾巴很惊喜地在博客上说。尾巴没有让人失望,这两本书做得非常精美,一本《食情画意》,一本《零食》,无论从哪个角度说,这两本书足以成为主妇的家庭菜谱,每天照着一样一样做就可以了。

  博客让所有热爱美食的人有了这样一个非常好的平台,美食日记几乎都是伴随着博客的发展而风起云涌起来的。美食博客的一大特色就是图片,照片拍得精美才能让人有食欲,而且因食欲而有自己下厨操练的欲望。所以尾巴的博客最吸引人的就是干净,拍出来的照片一尘不染,文字也一样,所以你在这里流连会有很舒服的感觉。这两本书有着和尾巴博客一样的清爽,左边是文字右边是图片,没有过多繁杂的东西,一目了然。

  尾巴现在生活在美国,很多有过国外生活经验的人都有感触,在国外下馆子吃饭是很奢侈的一件事情,所以国外的生活会把很多人磨练成厨艺高手,尾巴就是。尾巴说:“自己嫁人前特懒,饭是老妈做,喝茶切水果老爸负责,我就做在那儿吃。老妈还安慰:没关系,不用学,将来结婚了,无师自通。哎呀,我妈还真是先知。”所以当尾巴回忆起全家围坐一桌吃饭聊天的场景,想到“何不亲自动手炮制出那记忆里的美味?”于是尾巴坚持做了下来,也坚持把自己的生活记录了下来。其实在没有这两本书之前,尾巴就自己把一年内写过的东西集结成册装订起来,看上去也很精美,尾巴真是细心呢。

  尾巴书里每一页的菜谱上有一个“便笺”,上面有一小段文字,有营养介绍,也有情感体悟,我更喜欢后者。我记得尾巴说她特别喜欢吃粉条做的菜,有年春节,妈妈给她泡了一桶薯粉,让她吃个痛快。

  第二年,尾巴早早就说,今年我不吃薯粉。妈妈说,你不老说少了?现在你知道东西吃得欠一点是最好的了吧?文字很短,但我是多么有感触啊,现在很多不吃的东西,都是因为当初太喜欢,吃了太多的缘故。

  其实真正热爱生活的人才会热爱美食,所以我看到尾巴每天在记录她的生活,其实是记录她对老公的爱,这一点我们都能感受到。做美食的人最大的乐趣就在于,有人品味你的美食,并给以肯定,你会觉得莫大的满足。如果这个人是你最爱的人,那更是一种享受,你会用心去想去做。尾巴和老公吵架的时候,每餐做他爱吃的菜,而且平时做两顿,现在做三顿;水果不断给他吃。但气还是照生,不理他。吃了一顿,他就会道歉;吃了两顿,他就会嘴上说事情是他不对;吃了三顿,开始从心底觉得是自己不对;吃了四顿,彻底悔悟。呵呵,很有意思,尾巴说得对:“其实做女人不一定要事事讲理,只看你怎么做一个聪明的女人。”所以,做饭不仅仅是享受美食那么简单了吧。

  尾巴在这两本书后面都做了烹调和烘焙的注解,如何选取材料、如何掌握火候等,还有一些初学烘焙的新手必须掌握的基本工具和材料,相信对成为一名称职的家庭主妇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书评人冰点

  ■延伸阅读

  

美食书:一种食情画意的阅读

  《美食的最后机会》作者:(加)吉娜·马莱版本:重庆出版社2006年2月定价:22.00元

  在过去的五十年中,我们从爱食品变得怕食品。回忆着那些被忘却的味觉,马莱追溯了五种流行食品的兴衰变迁,它们的历史和它们的困境。本书尖锐辛辣,就如食品自身的历史一般与众不同。书中还提供了二十个旧式私房菜谱,比如葡萄鳎鱼与英式蛋白杏仁饼。翻开此书,就像是在美食世界中进行了一次惬意的旅行。

  

美食书:一种食情画意的阅读

  《北京美食地理》作者:国际美食节组委会 版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年1月定价:29.00元

  美食指南类的书,年年出,年年有市场,因为这类书最重要的就是“更新”。这本新版《北京美食地理》按主题来划分北京的美食地理,其中包括北京老字号、四合院里的美食、少数民族特色美食、北京景区(点)里的吃处、各省驻京办事处餐厅、北京各大饭店里的餐厅、2005年新开饭店等。同时配上了该餐厅的规模、人均消费等相关实用信息。

  

美食书:一种食情画意的阅读

  《津津有味谭》作者:陈存仁 版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 定价:32.00元(每册)

  “津津有味谭”是香港著名中医师陈存仁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在香港《星岛晚报》上开设的一个专栏。作者凭借其扎实的中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以通俗的语言将各种食材药理药性进行了精要的说明,同时辅以奇闻趣事,是一部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饮食指导手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