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正文

功夫文化为何走俏非洲(文化点评)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3日00:25 环球时报

  许多非洲国家并不富裕,在文化领域的消费水平也不高,来自遥远中国的音像制品和书籍等,对他们而言通常缺乏吸引力,只有功夫文化是个例外。

  不论是北非阿拉伯国家,还是西非、中非、东非的黑人国家,电影院里最叫座的,永远是中国功夫片。成龙和李连杰,在许多非洲人心目中不仅是中国人的象征,更是顶级银幕偶像。在随处可见的音像店铺里,家家都有中国功夫片的碟片租售,从最新的《霍元甲》

到爷爷辈的《猴拳》、《猛龙过江》,一概抢手得很。

  中国功夫片的旺盛势头还带来许多边际效应。非洲许多城市都有中国武馆,水平参差不齐。有些武馆的教头只是在中国学会点儿皮毛的当地青年;有些则更好笑,曾有一位中国青年在索马里没事就做广播体操,却被误以为是拳术,有人非要拜师学艺。但这都不妨碍这些武馆门庭若市,财源滚滚。更有趣的是,非洲最受欢迎、有中国人形象的电子游戏,也是以对打为内容的《真三国无双》,以至于许多非洲人提到貂蝉,都以为她是个手持大锤的女英雄,因为貂蝉在这个游戏里就是被这样塑造的。

  其实,中国在非洲推出的文化产品远不止这些,使馆文化处几十年如一日的努力不说,就算民间作为商品输入的碟片,也是琳琅满目,什么题材都有,但其市场表现却难敌“功夫”。为什么这些似乎没什么推广背景和力度的功夫文化反倒受欢迎呢?“中国文化很神奇,我们都喜欢,但太深奥的东西我们不好懂,”几乎每个音像铺的伙计都会笑着这样告诉你,“工作、生活本来已经很辛苦,如果连看个电影、读个书都这样累,就不太舒服了。功夫片好,就算听不懂,看他们一动手就差不多明白了。”

  的确,别说碟片,甚至许多在电影院或咖啡馆上映的功夫片,都是国粤语对白,有些干脆连字幕都没有,观众们却仍然爱看。新鲜、好懂、轻松,正是这些中国的功夫文化打动当地人的奥妙所在。正因为如此,他们会喜欢《少林寺》、《醉八仙》这类老片,却认为成龙最近的新片不好看,《卧虎藏龙》更是味同嚼蜡。至于中国在非洲的其他文化产品,往往不是不好理解,就是缺乏趣味,自然不受青睐。

  不同文明间的文化交流是最难的,不论最终希望达到怎样的目的,一开始只能用新鲜、好懂、轻松的文化产品吸引陌生的观众,以调动他们对异国文化的兴趣。在中国,最先流行的美国影视,不是“歌好听”的《音乐之声》,就是“动作好看”的《加里森敢死队》。和在非洲发生的一切相比,一个是输入,一个是输出,个中奥妙,却无疑是殊途同归的。▲

  《环球时报》(2006年03月31日第二十版)


白文静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