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正文

“郑和下西洋”:认识美洲,发现世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3日10:34 新京报

  《天下全舆总图》收藏者力挺此说众学者质疑地图真实性

  

“郑和下西洋”:认识美洲,发现世界?

  力挺“郑和发现世界”说的英国业余历史学者孟席斯。

  

“郑和下西洋”:认识美洲,发现世界?

  图注:1、凡未加红圈者皆原图所未命名者;2、湖南、湖北;3、高丽;4、此地人多奉上帝,教名曰景也;5、天下第一高峰;6、一于永乐十三年,隋正使太监马三保等往榜葛刺诸番直抵忽鲁谟斯等国,开读赏赐,至永乐十六年回京。

  今年年初,收藏爱好者刘钢对外公布了《天下全舆总图》(以下简称总图)。地图的落款显示它于1763年仿绘自1418年的《天下诸番识贡图》。《总图》完整地勾画了整个世界,包括美洲,南极洲的轮廓,因此刘钢认为在1418年的原图绘制时,中国人就认识了美洲,认识了世界。而从《总图》上一句关于“马三宝”的注释,刘钢认定1418年《天下诸番识贡图》原图和郑和下西洋有着紧密的关系。从而他推导出郑和下西洋到达了美洲,1418年《天下诸番识贡图》就是根据郑和下西洋了解的世界情况所绘制的。

  几乎就在刘钢发布地图的同时,国内的一些学者也陆续发出了他们质疑的声音。

  3月23日,刘钢公布了《总图》的碳-14检测结果,这个结果再一次引发学者们的关注和争论。

  地图是不会说话的。无论它背后隐藏的是虚假的伪造,还是未知的真实,揭开这一秘密的只能是更多的证据。

  疑点1 《总图》作于1763年?

  2001年春,爱好收藏的刘钢来到上海东台路,在一家卖古地图的店面里,《总图》出现在了刘钢的视野里。人类是于1820年发现南极的,但这幅1763年的地图上却画有清晰的南极,这和刘钢的历史常识显然相悖。而落款还表明该地图仿绘的是1418年《天下诸番识贡图》,1418年是一个连美洲都不知道的时代,更何况南极?

  这些疑点促使刘钢买下了这幅地图,他决定要把这些地图上的疑点弄个明白。他本以为《总图》是一幅后人造假的地图,但在之后的两年多时间内,他查阅和研究了许多国内外的古世界地图,判断出《总图》不可能是仿绘欧洲地图,而且他还在自己的研究中认定《总图》确实作于1763年,而不是后人伪作。

  为了确切性,刘钢从地图上截取了五块纸片,送到了剑桥大学做碳-14检验。而剑桥大学称伦敦空气污染大,有可能会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便把纸片送到了新西兰维卡托大学实验室检测。检测结果表明,《总图》纸张的年代为1730年至1810年之间或1640年至1690年期间,其中1730年-1810年的可能性最大,为42.4%。这一结果让刘钢更确信地图的真实性。

  但这一地图的真实性却恰恰被学者以及一些地图爱好者所质疑。质疑者认为,现代人也能够用一张乾隆年间的纸张伪造一幅古地图,单是纸张的检测并不能说明问题。而刘钢却认为既然假设有人能找到乾隆年间的纸张作假,那么找到同时代的墨也并不是不可能,这样即便是做墨汁的检测也是无用的。“我曾询问过是否能具体检测出墨是何时画于纸张上的,如果能做出这样的检测,那么就不可能作假。但实验室表示现在的技术只能检测出纸张和墨的年代。”刘钢说。他还认为,虽然有人称现在依然能够找到乾隆年间的纸张和墨,但实际上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根本不会有人能够轻易造假。

  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龚缨晏是比较早对地图提出质疑的学者,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做碳-14的鉴定应该有非常严格的过程,鉴定物品从什么地方来、样品从哪里取得、大小多少、用什么测量仪器等等都需要进行公布。但这些因素却都没有得到公布,这个检查的结果有多少可信度就不得不让人怀疑。

  从刘钢给记者出示的检测结果来看,检测报告除了公布最终的结果外,还有做实验的单位名、实验者签名以及简单的关于被测试品的介绍,诸如该检测品来自中国等。

  疑点2 《总图》仿绘于1418年古地图?

  龚缨晏和其他一些学者还表示即使证明了《总图》出自18世纪,也不能单凭落款就表明它与15世纪的《天下诸番识贡图》有任何联系。更何况,没有任何资料表明《天下诸番识贡图》确实曾经存在过。而《总图》一些注释的明显错误,则恰恰反证了《天下诸番识贡图》只是一个虚妄的“谎言”。

  上海复旦大学教授侯杨方指出在这幅地图里,中国的版图上标明了湖南、湖北,但明朝时对这两个地方的称呼应该是“湖广”,直到清朝才出现“湖南”、“湖北”这样的地名。为什么清朝的地名会出现在以明朝地图为原本的地图上?另外,侯杨方还指出早在1392年朱元璋就把高丽改成了朝鲜,但在《总图》上朝鲜地域却被注明为“高丽”,这在1418年绘制的原地图上也是不可能出现的。

  《总图》上有“凡未加红圈者皆原图所未命名者”这样一句话。刘钢曾经表示,这句话说明图上已加红圈者便是原图《天下诸番识贡图》所有。而龚缨晏却发现,一些已加红圈的注文根本不可能出现在1418年画制的原图上。

  龚缨晏举了地图上的一个例子:在该地图东欧部分,有带红圈的注文:“此地人多奉上帝,教名曰景也”。他表示中国基督教所说的“上帝”一词,原是中国先秦文献中的词汇。15世纪末,利玛窦等欧洲传教士来到中国后,为了向中国人宣传基督教,必须把基督教中表示最高神的词汇翻译成中文。为此,他们在儒家经典中找到了“上帝”一词对应“天主”也就是说,把基督教最高神称为“上帝”,是从16世纪开始的,在此之前,不存在着这样的概念。那么1418年的地图就不能在注文中用“上帝”一词表示“天主”。

  还有网友表示,《总图》在乌思藏(今西藏)地区崇山峻岭处注有“天下第一高峰”

  字样。根据地图分析,该地区应是珠穆朗玛峰,但珠峰被测定为天下第一高峰已经是1830年之后的事情。在1763年的《总图》上为什么会注明珠峰是“天下第一高峰”?

  学者们认为,这些地图上的错误正能说明,《总图》只能是后人的伪造。“那只是一出闹剧!”有学者对《总图》引发的讨论作出了这样的结论。

  然而,这些被学者们历数的错误却没有如预料中的那样击倒刘钢。他以他的理由,对这些错误一一进行了回应。

  他认为“湖南”、“湖北”的说法出现在地图上,是因为绘图者莫易仝为清朝人,为避祸才在仿绘时把地图上明代的地名改为清代地名。而因为避讳的原因改变地名也是绘制地图时经常出现的情况。他还表示,是谁何时将“上帝”一词用于基督教也是一个悬案,利玛窦本人并没有说是他将“上帝”这个词用于基督教,而是后人根据利玛窦的只言片语做出的推断,这一推断是否合理本身还没有确切的结论。这并不能排除在1418年就可能用“上帝”一词解释“天主”。

  刘钢还表示,早在康熙年间,康熙就曾派人对中国的地理做了全面的勘探,而当时的勘探结果表明珠峰是中国最高峰。“天下”一词在这里并不是指全世界,而是指中国。

  学者们认为每一个错误似乎刘钢都有一个理由可以解释,然而,无论刘钢给出如何的答复,但有一点几乎所有的专家都可以肯定,那就是没有任何的资料表明在1418年里,有人曾经绘制了一幅《天下诸番识贡图》。所以,对于《总图》是否就是仿绘于《天下诸番识贡图》还将需要更多的证据,无论证伪或是证实。

  疑点3 15世纪中国人能绘制世界地图?

  刘钢的观点还有这样一个重要的环节:他在坚持《总图》确实是仿绘于1418年的《天下诸番识贡图》后,从而得出中国人早在15世纪初叶便能绘制出包括美洲、南极洲在内的世界地图。因为《总图》上有“一于永乐十三年,隋正使太监马三保等往榜葛刺诸番直抵忽鲁谟斯等国,开读赏赐,至永乐十六年回京。”

  这样一句抄自原图的注释,就可以推断原图《天下诸番识贡图》和郑和有关系,从而得出结论郑和下西洋到达了美洲,《天下诸番识贡图》就是根据郑和航海的情况所绘制。

  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美洲的观点并不新奇,孟席斯就是这一观点的最坚定的拥护者。他同样认为,早在郑和时期中国人就对世界有了全面的认识,中国人完全有可能在当时绘制包括美洲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世界地图。刘钢公布的《总图》让孟席斯似乎又找到了支持自己观点的新证据,他也参与到了这个由地图引发的争论中。

  社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郑锡煌认为,中国古人一直奉行的是“天圆地方说”,因此在1418年之际的绘图者根本就不可能绘制出球形状的地图。而龚缨晏也指出从地图学上说,要绘制出像《总图》这样的世界地图,必须有三大前提:第一,认为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个球体,而不是一个平面;第二,要把球形地球表现为一幅平面的世界地图,必须要有投影知识与方法;第三,必须非常清楚世界各大洲的实际地理状况,否则《总图》上各大洲的形状就不会如此正确。但在1418年的中国,这三大前提都不存在。

  根据上述的理由,学者们认为《总图》如此完整地绘制了世界,它只能够是依据欧洲发现美洲等地之后所绘的世界地图,而不可能是仿绘的1418年的中国古地图。

  对于刘钢和孟席斯来说,历史常识并不意味着就是永恒的正确,他们都给出了相反的观点,他们认为中国人早在郑和时期就懂得地球是球形,并对世界有全面的认识,而欧洲早期的世界地图许多都受了中国古地图的影响。

  一幅1507年的德国Martinwaldseemiiler’s worldmap被刘钢展示出来,南、北美洲西部海岸线绘制于这幅地图之上。刘钢告诉我们,在1507年时,欧洲人对南北美洲西部海岸线没有清晰的概念,因此欧洲人自己不可能绘制出这样的地图,除非他们参考了一些其他的地图。

  基于这样的理由,刘钢相信中国人绝对有可能在1418年绘制出《天下诸番识贡图》。但刘钢也承认他目前还找不到任何资料可以证明《天下诸番识贡图》的确在地图史上存在,也还找不到具体的资料能够确切地证明1418年中国人就已经对世界地形有全面的了解。

  “是中国人发现了世界!”孟席斯曾这样感叹。遭到质疑的刘钢一再强调他支持孟席斯的观点,“孟席斯的观点太多人不屑。但我却看到中国的研究者对我们自己的航海史几乎不重视,为什么外国人能去研究,我们自己不能多一些重视。公布这个地图没有别的目的,我只是想让更多的学者们意识到,还有很多疑点和疑问需要我们去证明和考证。”刘钢表示《总图》的公布只是他个人的行为,他也不会像某些人猜测的那样,把这幅地图炒热,再转手倒卖。

  五大“交锋”

  质疑者:明朝把湖南湖北称为“湖广”、高丽称为“朝鲜”,而地图上却标注为“湖南湖北”、“高丽”。为什么清朝的地名会出现在以明朝地图为蓝本的地图上?

  收藏者:绘图者莫易仝为清朝人,为了避祸把明代的地名改为清代地名。(地图对应点:②③)

  质疑者:把基督教最高神称为“上帝”,是从16世纪开始的。1418年的地图不会在注文中用“上帝”一词表示“天主”。

  收藏者:是谁何时将“上帝”一词用于基督教是一个悬案,并不能排除在1418年就可能用“上帝”一词解释“天主”。(地图对应点:④)

  质疑者:在乌思藏(今西藏)地区崇山峻岭处注有“天下第一高峰”字样。根据地图分析,该地区应是珠穆朗玛峰,但珠峰被测定为天下第一高峰已经是1830年之后的事情。在1763年的《总图》上为什么会注明珠峰是“天下第一高峰”?

  收藏者:康熙年间,康熙派人对中国的地理做了全面的勘探,当时的勘探结果表明珠峰是中国最高峰。“天下”一词在这里不是指全世界,而是指中国。(地图对应点:⑤)

  质疑者的主要论点:要绘制出像《总图》这样的世界地图,必须有三大前提:第一,认为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个球体,而不是一个平面;第二,要把球形地球表现为一幅平面的世界地图,必须要有投影知识与方法;第三,必须非常清楚世界各大洲的实际地理状况。但在1418年的中国,这三大前提都不存在。

  收藏者的主要论点:《总图》上有“一于永乐十三年……至永乐十六年回京。”这样一句抄自原图的注释,就可以推断原图《天下诸番识贡图》和郑和有关系,从而得出结论郑和下西洋到达了美洲,《天下诸番识贡图》就是根据郑和航海的情况所绘制。(地图对应点:⑥)

  质疑者的撒手锏:被仿制的《天下诸番识贡图》原图在哪里?

  收藏者的软肋:目前还找不到任何资料可以证明《天下诸番识贡图》的确在地图史上存在,以及1418年中国人就已经对世界地形有全面的了解。

  采写:本报记者甘丹

  摄影/本报记者郭延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