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正文

评论:“名校崇拜”的等级魅影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6日09:01 温州新闻网

  4月4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大校长朱清时在重庆抱怨道:对清华、北大两所学校过度追捧,人为助长清华、北大录取时“掐尖”,会埋没许多人才。因为虽然清华、北大是一流大学,却不是所有专业都一流。(《重庆晚报》4月5日)

  应该承认,朱校长讲的是事实,而且这确实是一种应该尽快得到扭转的局面。但虽说如此,笔者对朱校长的说法却并不能完全同意。首先,朱校长似乎没必要对清华、北大的

“掐尖”如此忧心忡忡。一是因为:清华、北大选得“高分生”未必就是真正的“高才生”,现在不是有不少专家正在研究“第十名现象”吗?二是因为:以中国之大人口之多,有潜力的学子其实还多得是,尤其在中科大这一层级上的大学,所招学生的质量其实与清华、北大差也差不到哪儿去。

  其次,更重要的是,朱校长对清华、北大“掐尖”的抱怨,虽然很有道理,然而其实却又不怎么符合情理。试想,如果换了他做清华、北大校长,或者中科大有了清华、北大一样的地位,他难道会把那些报考的尖子生拒之门外吗?

  至于抱怨各地的考生对清华、北大“过度追捧”,甚至连道理都没有。不错,或许真如朱校长所言,清华、北大的某些专业不如其他学校,但无论真实水平好坏,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大多都找到了很好的出路,却是一个颠覆不了的事实。虽然,这两校偶尔也会出上个把卖肉、卖糖葫芦的毕业生,但那毕竟是少数。而且,在这个竞争的时代,有个把学生卖肉、卖糖葫芦竟然能够成为全国的舆论事件,本身就已经很能说明问题———其他大学成为流浪汉的学生有啊,怎么就没有人如此关注呢?所以,学生们不看真实水平(往往也看不到),只冲着名气选择清华、北大,即便真的“被埋没”也是愿打愿挨,谁有权利阻止呢?

  所以,面对清华、北大的“掐尖”,抱怨既无济于事,同时也没有什么道理。笔者认为,我们真正应该思考的是:是什么促成了对清华、北大等大学如此强烈的“名校崇拜”?

  应该说,“名校崇拜”其实是一个序列,有人只崇拜清华、北大,有人则退而求其次。在“名校崇拜”的背后,实际上是等级思维的魅影———这其中包括有关部门对大学管理方面的定位偏差,也包括用人单位的“看人下菜碟”、人为将求职者分成不同等级和思维误区。

  上世纪90年代,一项打造高校航母的计划———著名的“211工程”启动,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点,希望这100所高校能够跻身“世界一流大学”。但是,这样的等级管理、差别投入模式,造成了对大学“锦上添花”太多而“雪中送炭”太少,人为拉大了名校与非名校之间的差距。可以说,是管理部门管理思维中的“名校情结”,造就了全社会的“名校崇拜”。

  用人单位的“看人下菜碟”,也助长了“名校崇拜”。当然,单位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为各校之间确实教学和科研条件有相当差距,培养出的学生能力也因之有别。另一方面,也缘于有些单位—————特别是一些国家机关和国有大企业“面子思想”作怪,“一切都要占用最好的”,在人才方面也是如此,于是仗着单位的优势和名气,非名牌不取、非本科不要,客观上助长了这种风气。

  笔者在想,管理部门和用人单位的“名校情结”和“等级思维”,到底是在成就名校还是在毁掉名校呢?

  来源:《燕赵都市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