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正文

先有冰湖 再有石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0日09:08 新京报

  研究者解说望宝川地貌成因

  各处散落着赭色的岩石和砾石,在脚下,山脊、山顶上,到处都是。浑圆的岩石上突现出一平台,平滑、类似龛;长短不一的石柱林立在山脊、山顶上。再次来到望宝川,韩同林依然对眼前的景色充满了震撼。

  经过野外实地探测考察,韩同林肯定地表示,望宝川具有“冰湖石林”的地貌,是第四纪冰川的遗迹,距今已有200万至300万年的历史。韩同林表示,提出“冰湖石林”这一冰川地貌是自己的一种认识,他早想到会在科学界引起争议,不过,他坚信自己得出此结论的几大证据。

  

先有冰湖再有石林

  冰臼形成示意图 根据韩同林的理论,冰川(A)融水携带冰碎屑、岩屑,沿冰川裂隙(B)自上而下以滴水穿石的方式冲击、研磨其下的岩层(C),形成了冰臼(D),望宝川即分布了众多典型的冰臼。制图/丁华勇

  第1步 冰川退缩形成“冰湖”

  当冰川逶迤运动在天地之间,其威力真正可以用“六合为之易色,大地为之变形”来形容。冰川运动过程中会产生冰面湖,而伴随着冰面湖的产生又会相应改变岩石的形貌:浑圆石头形成了龛、石柱到处林立。

  韩同林认为在二三百万年之前,望宝川跟南极冰盖一样,被冰雪覆盖的面积非常大。而当气候变暖时,冰川开始融化,进而进入退缩阶段。

  “冰川融化、退缩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从低海拔的地方往上退,一种是从高海拔的地方往下退。我们很容易就能理解冰川退缩的后一种方式,海拔高的地方,太阳辐射比较强烈,就容易融化。”韩同林解释正是在这样的冰川退缩过程中,形成了湖泊,一般也称为冰斗湖。

  二三百万年前,湖泊里不光是水,还夹杂着冰块、粗砺物。当寒冷的冬天来临,湖水就全冻成了冰,因而冰川的“变形”作用只能在夏天完成。“其实冰面湖的出现是冰川发育最后期,那时冰川是全球性的,到处都发育冰川。北部寒冷,形成冰川的规模就大,把整个陆地都覆盖了,就形成了一个冰帽或者说是冰盖,类似格陵兰冰盖。再往南冰川规模逐步变小,也就是山谷冰川、山麓冰川。”

  第2步 冰块磨蚀形成“石林”

  “当年望宝川方圆几百里全都被水湮灭在其下,四面环山却只有朝南的山有着独特的地貌景观。”韩同林表示这与冰川的湖蚀运动有关,并为我们还原出了当年冰川的侵蚀作用。

  夏天,东南风阵阵吹拂,由此带动湖面冰块,冲击基岩面。经过长年累月的磨蚀、冲蚀,便在浑圆石头上形成了一个特大的龛。这些龛看上去便像是在一个大岩石上掏空了一部分,正好像摆放神像的龛。“这些不是人力所能做到的,因为岩石光滑,而且还有波浪打击的印痕。”

  韩同林指出,这一景观便是湖蚀龛,且大部分分布于东南方向。“夏天吹的是东南风,巨浪翻涌,并夹带着大量破碎的冰块及粗砺物,磨蚀、刻蚀着岩石。”

  望宝川一带,石柱大小不一,错落有致,大的高度可达三米左右。这些形状各异的石柱在韩同林看来也是冰川遗迹的一个标签,“石柱同样是冰面湖在夏天东南风吹拂下,经过冰川拔蚀作用改造而成的。”这种拔蚀作用在韩同林看来有着比磨蚀更猛烈的势头,它将岩石改造成为细长的石柱,因而也可称为湖蚀柱。

  “古冰川运动在退缩过程中形成冰面湖,湖浪夹带湖面大量破碎的冰块,对岩柱进行强烈冲蚀和磨蚀,就这样产生了‘冰湖石林’。”

  韩同林说,这一地貌在我国其他地区也有发现,但多为一些湖蚀洞穴、湖蚀平台等,也见少量的湖蚀柱发育,但分布十分零星。如内蒙古阿斯哈图花岗岩冰石林、巴林左旗的七锅山等地。“像望宝川一带大面积分布的冰湖石林地貌,在我国属首次发现。”

  ■旁证

  冰臼、漂砾:这是冰川才有的力量

  除了石柱,韩同林表示自己还在望宝川发现了其他冰川遗迹,如冰臼、漂砾、冰碛。

  在一倾斜的花岗岩岩体上,依次排列着三个石坑,底部呈锅底状,内壁光滑。

  韩同林认为这些就是冰川运动过程中留下的冰臼。冰臼是冰川融化时水流冲击形成的遗迹,一般距今约两三百万年。冰臼多呈圆形、近圆形、椭圆形。一般口小肚大,臼壁光滑。

  同一处山脊上,三块巨石垂直竖立着,其上横空放着另一直径近3米的巨石。韩同林认为这便是冰川漂砾。“地质学界在认定冰川漂砾时往往是以岩石成分的差异为依据。

  不过这不是惟一的标准,类似在三块垂直的岩石上突然顶着一块巨石,我们也可将其认为是冰川漂砾。它们的形态不同,这应该是冰川而为,人力是不可能的,其他的动力也不可能。“韩同林还表示除了这一处在山顶的岩石面上发现的冰川漂砾物和冰臼外,望宝川一带还广泛分布着古冰川运动搬运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大量古冰川堆积物。

  韩同林指出逐渐发现的冰臼、漂砾、U形谷、基岩表层构造等等,都证明了望宝川曾经发生的冰川运动所遗留的遗迹是完整的。

  ■有图为证

  

先有冰湖再有石林

  石纹 最初,正是望宝川一带岩石上的波浪条纹引起了地质学者的注意,韩同林认为这是冰川的擦痕。

  

先有冰湖再有石林

  石柱 望宝川一带的石柱被认为是冰块冲蚀造成的。

  

先有冰湖再有石林

  大石 这块横空平躺的大石被认为是随冰川漂至的。

  

先有冰湖再有石林

  冰臼 韩同林认为,这些冰臼是冰川融化时形成的。

  

先有冰湖再有石林

  冰壁龛 岩石上的凹陷被认为是冰川湖浪冲击而成的冰壁龛。

  ■新知补丁

  冰川遗迹:冰川运动发生、发展和消亡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各种堆积物和地貌,称之为冰川遗迹。冰川遗迹的类型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即冰蚀遗迹和冰碛遗迹。

  冰蚀遗迹:指古冰川运动对基岩产生掘蚀和磨蚀作用形成的遗迹。包括U形谷、冰窖、冰斗、角峰、冰川条痕石等。

  冰碛遗迹:由冰川搬运和堆积的堆积物。包括冰川漂砾、冰碛、冰川泥砾,及由这些冰碛物形成的冰碛地貌等。

  冰斗湖:在平缓的山地或低洼处,由于积雪反复冻融,造成岩石崩解,在重力和融雪水的共同作用下,将岩石侵蚀成半碗状或马蹄形的洼地,三面是陡峭岩壁,向下坡有一开口,冰川消退后,洼地内积水成湖,即为冰斗湖。

  冰臼:冰川融水携带冰碎屑、岩屑,沿冰川裂隙自上而下以滴水穿石的方式强烈冲击和研磨其下的岩石,形成类似舂米的石臼。

  冰壁龛:冰盖或冰貌冰川发育区形成的冰川湖浪冲蚀陡峭的山体坡面,产生神龛状的洞穴。

  冰蚀柱:由于冰川侵蚀形成的孤立的岩柱状地貌,高度可由数米至数十米。

  本专题感谢

  韩同林(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研究员)

  赵志中(中国地质学会第四纪冰川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地质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

  专题采写:本报记者 李健亚

  专题摄影:本报记者 郭延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