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正文

荧屏打造明星学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3日09:46 河北日报

  本报上海电(李君娜)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近日向包括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葛剑雄在内的6位沪上学者递上橄榄枝,聘任他们成为该频道《往事》栏目的首席学者。今后,这些签约学者将“按时上班”,在电视屏幕上与观众见面。至此,电视“明星学者”的现象再次引起关注。

  旧时课堂上讲今日电视前说

  葛剑雄、姜龙飞、李天纲、骆玉明、马驰、薛理勇等沪上学者受聘后,《往事》栏目将根据他们各自从事研究的专业领域,分别担任该节目中历史地理、民国档案、近代史话、文化思辨、经典记忆和上海民俗等板块的首席学者。

  这就意味着,这些学者已从偶尔接受电视采访,变为电视栏目的“固定”学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走进公众视线,从接受采访,到担任顾问、策划,再到发表电视演讲,逐步成为媒体的“明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央视10套科教频道的《百家讲坛》和凤凰卫视开办的《世纪大讲堂》,使许多走出课堂的名校教授成为观众眼中的明星学者。

  随着电视传媒的普及性,明星学者的产生有了现实可能性。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易中天去年在《百家讲坛》开讲《汉代风云人物》,最近又频频妙说《三国》,迅速成为活跃在屏幕的知名学者之一。

  提升传媒品位拉近大众距离

  然而,明星学者的初衷并不是当“明星”。此次成为《往事》首席学者之一的上海社会科学院思想文化研究中心秘书长马驰博士认为,作为人文工作者,有义务把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播出去,电视只是个好载体。

  专家指出,明星学者产生的背后,有着深层的意义。一方面,学者加盟电视媒体,有利于作为大众传媒的电视提升自身文化内涵,也有助于打造电视栏目文化品牌;与此同时,借学者之口和电视这个媒介平台,专业学术知识也得到广泛的传播。另一方面,对观众而言,在观看电视的同时,也存在着接受学术知识、感受人文气息的精神需要。学者走上电视,满足了观众的这一需求。

  但是,做好明星学者似乎并非易事。学者出于严谨规范的学院化训练,大众却来自社会各个阶层,文化水平也参差不齐。考虑到这一点,易中天教授在讲《三国》时,曾让曹操冲着夫人喊“宝贝”,为的就是拉近学者与观众的文化差距。对部分观众的质疑,易中天本人表示,这不是“戏说”,而是“妙说”,是完全有历史依据的。

  学者不是万金油节目精彩靠自身

  需要指出的是,明星学者固然光彩照人,但也不是“万金油”,节目精彩毕竟得靠自身。复旦大学中文系严锋副教授认为,学者走向荧屏,应当充分利用电视的多媒体功能,图文并茂,避免“干讲”。复旦大学中文系吴兆路副教授建议,学者与观众还应增加互动沟通,毕竟做电视节目不同于上课。

  业内人士认为,国内学者对电视镜头说话的经历不多,能声情并茂地表达自己学术思想的人更不多,明星学者必须是既能做学问、也善于面对镜头讲学问的人。而传媒能否为学者提供强势的平台,也是不容忽略的外在因素。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