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正文

朝花夕拾的草民记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4日09:43 新京报

  

朝花夕拾的草民记忆

  《儿时“民国”》作者:胡伯威

  版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3月

  定价:22.00元

  ××兄:

  问好!

  先问你几个问题,如果你已经年过古稀,如果你要写回忆录,而且只写你的童年,你会怎么写?你是否还保存着那些记忆?你是不是还能用一颗童心去回忆那个时候的事情?

  忽然和你探讨起这个问题,因为我最近看了一本老人的回忆录,名为《儿时“民国”》。那位老人名叫胡伯威,出生于1935年,在他这本回忆录中,用20多万字的篇幅记录了他从出生一直到14岁发生的事情,恰巧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为止,所以取名《儿时“民国”》。而我,更愿意把这本书称为“朝花夕拾的草民记忆”。

  相比于我们一直看到的所谓“大人物”的历史,这位老先生的回忆录无疑是贴近草根的。我这个人的爱好,你是知道的,总算是对历史有点爱好,这么多年下来,我觉得,我们以前读到关于“大人物”的历史,都是经过了无数的修饰,经历了层层的变形,最终才形成了落到我们眼里的文字。

  就是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还在想,如果我要写我的童年,我会写成什么样子?我大概会看很多关于我们生长的那个时代的资料,然后试着从这些资料中提取出我们成长的那个时代缩影,然后再把我经历中认为符合那个时代特色的事情“装”到那个“大筐”里去。你看,我“中毒”有多深?即使是写自己,还要找个参照系。至于打砖块儿、叠方宝、集火花甚至上学之后的青春期、情窦初开,那些曾经带给我们很多快乐回忆的东西,我都会觉得不值得一写呢。可是这位老爷子不,他讲述他的童年,背景虽然是民国,但是完全是写自己,时代的背景,只是一层淡淡的底蕴。难得的是,经历了这么多年,老先生在叙述这些事情的时候,就仿佛叙述昨天才发生的故事,就连笔调也是如此,比如说到小时候打群架,我抄一段给你看:

  有一次,他们纠集了更多的人拥到我家门口,气势汹汹,不断叫嚷:“小打手儿出来!”看见这个阵势,我当然不敢出去吃眼前亏。后来是惊动了屋里的祖父,走出来朝他们吼了一顿,叫家里男佣人把门关上。这些小龟儿子们还捶了一通门,才骂骂咧咧地散去了。

  你我到了老先生的年纪,还能保持这样的童心吗?

  老先生两岁的时候,抗战爆发,之后一直到1949年,大人们生存于乱世,为了生存不得不时时搬家,这位老先生跟着父母,从南京到昆明,从重庆到北碚,在几个城市之间,也算是流离失所吧,可是老先生的回忆依旧是快乐的。可见是大人有大人的世界,孩子有孩子的世界。无论世界有多少苦难,孩子们还是能够找到让自己快乐的事情,这才比较符合我的经验,我们小时候也是如此。只有这般朝花夕拾的草民记忆,在让我想起自己童年的同时,又重新反思了一次历史。这本书,我读了两遍,感觉其中妙处实在难与君说,推荐给你,不妨一读。

  此致。

  弟:陈远于灯下

  □本报书评人陈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