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正文

焦南峰:汉阳陵重现“文景盛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8日09:02 新京报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所长讲述西汉帝陵形制特点

  

焦南峰:汉阳陵重现“文景盛世”

  “通过我们的努力,汉阳陵的整体布局已基本搞清楚了。”特约摄影王警

  ◎人物

  焦南峰,1954年1月29日出生于陕西省岚皋县。1982年1月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七七级考古专业,毕业后分配到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从事秦汉考古的发掘和研究工作至今。现任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所长、《考古与文物》主编、阳陵考古队队长,研究员。1982年至1986年,参加和参与主持了秦都雍城、秦公陵园、秦公一号大墓和秦宗庙遗址等大型项目的考古勘查、钻探和发掘研究工作,1994年至今一直在汉景帝阳陵主持发掘工作至今。

  ◎发现背后

  汉阳陵是西汉第四位皇帝景帝刘启与王皇后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始建于公元前153年,阳陵陵园西与汉高祖刘邦的长陵相接,东至咸阳原下的泾河谷地,东西长约6公里,南北最宽处约3公里,其平面呈两端宽大中间细小的宝葫芦状,实际占地面积12-13平方公里。整个陵园以帝陵为中心,四角拱卫,南北对称,东西相连,布局规整,结构严谨,显示了惟我独尊的皇家意识和严格的等级观念。

  阳陵帝陵陵园平面为正方形,边长近420米。其四周有夯土围墙,墙宽约4米;四墙中部均有与南门阙形式相同的“三出阙”。陵园中部为封土堆,呈上小底大的覆斗(像倒扣着的古代量器———斗)形,底边长约168米;顶部边长约60米;高约32米。封土底部四边距围墙距离大致相等,约120米。

  此前,在取得阶段性考古成果的基础上先期建成了汉阳陵考古陈列馆和南阙门保护厅。今年3月31日,汉阳陵帝陵外藏坑保护展示厅建成并开放。

  建立考古队巧妙解决经费

  1990年初,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在配合西安到咸阳机场专用公路修建的考古钻探中发现了一些从葬坑,就组建了以王学理为队长,尚志儒为副队长的汉陵考古队,开始进行抢救性发掘和进一步的钻探。

  他们发现了阳陵南区、北区从葬坑,发掘出大量彩绘裸体陶俑。1994年,王学理先生退休了,所里就派我去继续做那里的工作。

  我首先面临的问题是组建新的考古队,此外还有经费问题。省文物局和考古所虽然每年都给阳陵拨有专款,但对考古队来说是杯水车薪,仅够维持日常开支和应付小规模的考古工作。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我听说省文物局正准备组织力量对位于西安市高陵县境内,仅与阳陵相隔两三公里的一座多次被盗的唐墓进行抢救性发掘。我立即与队上的同志商议,最后决定向文物局请缨,承担这座唐墓的发掘工作。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我们主要考虑到,那座唐墓距阳陵不远,其发掘资料可能对研究阳陵在历史上的地理变迁有很大价值;此外,在发掘过程中尽量节省经费,以解决阳陵自身的考古科研经费问题。

  发掘初唐名臣李晦墓

  这个唐代的墓很特殊。根据宿白先生的研究推测,关中地区高级贵族们都是双室的唐墓,分前后室。我们发掘的这个墓前后室都被盗空了,我们没有找到一件完整的文物。

  里边落下了盗墓贼穿的衣服,使用的工具。甚至邻近的村里有一些小孩到里边去玩,在墓室上写了字“×××我爱你”。在发掘过程中我们发现,在西边墓室的墓道壁往西又有一个龛伸进去了。一般的壁龛最多也就两米左右,但我们往里挖了十多米也没有看到头,这么长的壁龛很让人费解。队员中有人认为没有必要再继续深挖。但我继续坚持。

  由于壁龛越来越深,空间也越来越小,取土非常困难,民工们只能一筐一筐往出运土。这样又过了半个多月,挖到30多米的时候,我们发现了一个砖封门,看见第三个墓室———这在唐代的墓里面是首次遇到。进去以后我们发现,这里才是真正的墓室,那两个墓室可能是象征性的或者是疑冢。

  在墓室里,我们发现了墓志一盒,发现了带有线刻画的大型石椁一具,同时出土了一批壁画,尤为重要的是墓室中出土了139件唐三彩。这座墓的墓主为李晦夫妇。李晦是初唐名臣,官居秋官尚书。这里的发现在学术上也有几点收获:一个是首次发现了三室的唐墓,增加了唐墓一个新的形制;第二,因为它有墓志,上面的纪年为公元689年,这说明这里出土的三彩俑是截至目前有纪年记载的最早的一批三彩俑;第三,经过初步检测发现,这里出土的唐三彩不是在长安地区烧造的,可能是洛阳烧造,对研究唐三彩起源、产地有一定价值。

  西汉帝陵陪葬墓园的首次发现

  1996年,我们开始发掘阳陵的南阙门。此前,刘庆柱先生发掘过杜陵的南门。我们对照着他的发掘平面图发掘南阙门的东半部。结果发现,这里的实际情况与杜陵不一样,杜陵是一个两出的阙门,南阙门是一个三出的阙门。在汉代的时候,国家有规定,皇帝可以使用三出的阙门,官员可以用两出的门,一般的老百姓只能用一出的门。到目前为止,这是发现最早的三出的阙门。

  同时,我们又发现了最早的建筑上的装饰。根据这个遗址的重要性,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省里在这里修建了一个保护性的设施,这就是现在修好的阳陵南阙门保护大厅。

  南阙门发掘完以后,我们考古队准备把西汉帝陵的整体轮廓搞清楚。这方面的工作原来做过一些,但因为种种条件的限制,西汉帝陵的整体情况还不是很清楚。考古队的同志把秦始皇陵、汉杜陵等参考图贴在墙上,每天琢磨,我们还请教了俞伟超、高崇文等先生。当时正好有一个契机,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汉阳陵东侧要搞泾河工业园区。按照实际情况,建立这个工业园区应该经省文物局批准。但当时汉阳陵的保护区只包括帝陵封土、后陵封土和个别陪葬墓,而阳陵的大部分都不在保护区内。到我们知道时,许多企业已经购置了大片土地,我们只好抢在他们基本建设前进行考古钻探。钻探发现,这里有大量的墓葬。在发现墓葬的同时,发现个别墓葬周围有沟。我们意识到这个沟很重要,就让钻探的工人顺着这个沟来钻探,结果发现了几十条东西向的沟和数量更多的南北向的沟。这些东西向和南北向的沟交会起来,形成一个一个矩形的区间。这里每一个区间内都有一座大型墓葬和若干座中小型墓葬。我们认定这一个个矩形的区间,就是一座陪葬墓园。有意思的是,这些陪葬墓园排列整齐、南北对称。

  陪葬墓园的发现,在西汉帝陵研究上尚属首次。

  西汉帝陵形制为“亞”字形

  在钻探陪葬墓园的同时,我们又开始钻探帝陵。首先,我让工作人员去探帝陵的四条墓道。原因是学术界有人认为,西汉的帝陵是南北向,有人认为是东西向。而帝陵的方向很重要,因为它牵涉到帝陵的制度及整体布局。在此之前,王学理先生曾经安排人在这里钻过,但没有大的发现。

  因为当时修阳陵的地面和现在的地面高差在六七米左右(墓上面的封土有29米高),当时用的洛阳铲只有3米多。

  钻了一个多月没有结果,王保平副队长就把两个探铲接起来。一探,还是没有探到。就又接了一根探铲,加起来有近10米的长度。这回探到了。我们首先找到了东墓道,然后找到了西墓道、北墓道和南墓道,东墓道最长、最宽,并与陪葬墓区中部的神道一字相连。钻探解决了西汉帝陵研究的一个问题,证实西汉帝陵形制为“亞”字形,坐西面东。

  在探墓道的同时,根据其他西汉帝陵的资料,我们感觉帝陵周围除了墓道以外,应该还有其他的遗迹或遗物,继续钻探以后发现了八十六条从葬坑和四条排水渠。接着,我们又开始探皇后陵。皇后陵也是“亞”字形,周围有从葬坑二十八条。为了解已钻探发现的帝陵陵园86座从葬坑的形制及内涵,1998年7月至10月考古队对帝陵东侧的第13号从葬坑东端的22米进行了试掘。

  发现了大量的文物,主要是陶塑动物和陪葬器物。1999年2月,省文物局安排我们发掘了阳陵帝陵东侧11—21号从葬坑。

  1999年,长庆油田在阳陵东侧的泾渭三角洲上东边征了一千多亩地。我们在基本建设考古工作时,经过钻探又发现了阳陵邑。陵邑起源于秦始皇陵,是秦汉时皇帝为修建和保护陵墓建设的县级居民点。

  阳陵邑的道路纵横交错,形成了四十多个“里”,这些“里”中,有不少有房屋建筑遗址,出土了建筑材料。阳陵邑大的布局非常清楚,但具体的建筑情况不是很清楚,主要是破坏严重。发掘出来的带大量文字的遗物可以证明是阳陵邑。

  筹建汉阳陵考古陈列馆

  阳陵的钻探和试掘成果引起了所领导、省文物局领导的重视。在发掘的过程中,我们省文物局局长张廷皓请来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领导们看了发掘成果和钻探图,决定修建汉阳陵考古陈列馆。

  1998年9月14日,阳陵考古陈列馆破土动工。经省文物局、考古所和我们考古队努力,很快在汉阳陵征用土地2平方公里,建起了汉阳陵陈列馆。1999年10月1日,陈列馆正式对外开放;2002年,南阙门保护大厅建成开放;2006年3月31日,在我们发掘的帝陵东侧11-21号坑遗址上建设的我国第一座全地下博物馆正式落成。

  回想十二年的发掘研究工作,我们考古队感到欣慰的是,通过我们的努力,汉阳陵的整体布局基本搞清楚,为西汉帝陵制度的研究,乃至中国古代帝陵制度的研究提供了一些资料。而我们更为高兴的是,我们亲手发掘、修复、保护的遗址、遗物能够展现在广大民众面前,使之直观地了解汉代历史,走进“文景盛世”。

  口述:焦南峰

  采写:本报记者 张弘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