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近作]“静物”张枣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8日09:07 新京报 | |||
插图/赵斌 张枣 1962年生,长沙人。德国图宾根大学文哲博士,中国先锋诗歌的主要代表,在国内出版的诗集有《春秋来信》,代表作有《镜中》、《跟茨维塔耶娃的对话》、《云》等 在森林中 1. 几件你拖欠的事情, 乌云般把你叫到小山顶。 落叶的滑翔机, 远处几个跳伞的小问号蠕袅地落进 风景的瓶颈里。天气中似乎有谁在演算 一道数学题。 你焦灼。 钟声,钟声把一件无头的金铠甲 抛到森林的深处。那儿,雾 在秋风的边角运转着,启动 一个搁置的图像, 一个状如闹钟内部的温暖机房。 那儿,你走动。 2. 你走动,似乎森林不在森林中。 松鼠如一个急迫的越洋电话劈开林径。 听着:出事了。 天空浮满故障, 一个广场倒扣了过来。 你挂下话筒,身上尽是枫叶。 蘑菇,把古铜色的螺钉拧得更紧——— 使一家磁器店嵌入葱翠的自由大街, 使那些替死亡当侦探的影子 尾随进来。 他们瞥了瞥发票上的零, 身子分成好几瓣踅出玻璃旋门。 他们向右拐,指了指 对岸的森林。 迷离的蝴蝶效应。 正午,流水吹着笛子。 磁器皎洁的表情,多姿的芭蕾舞。 它们说:砸吧。我们什么也不说。 3. 你狂暴地走动。 那发票就攥在你手中, 你想去取回你那被典押的影子。 森林转暗,雨滴敲击着密叶的键盘, 你迷失。而 希望,总在左边。向左, 那儿,路标上一个哑默的抽象人 朝你点了点头; 绿,守候在树身里如母亲, 轻脆地拧着精确的齿条。 几只啄木鸟,边说边做, 一圈圈声波在时光中荡漾。 几只啄木鸟,充盈了整座森林,和 星期一。 4. 一圈空地。 长跑者停在那儿修理他呼吸的器械。 他的干渴开放出满树的红苹果, 飘香升入金钟塔,归还或断送现实。 他因干渴而深感孤独。他低头琢磨 他暖和的掌心:它仿佛是个火车站, 人声鼎沸。一群去郊游的孩子泼下几绺 缤纷的水柱。 光,派出一个酷似扳道工的影子站在岔道口。 他觉得他第一次从宇宙获得了双手,和 暴力。 父 亲 1962年,他不知道该怎么办。他, 还年轻,很理想,也蛮左的,却戴着 右派的帽子。他在新疆饿得虚胖, 逃回到长沙老家。他祖母给他炖了一锅 猪肚萝卜汤,里边还漂着几粒红枣儿。 室内烧了香,香里有个向上的迷惘。 这一天,他真的是一筹莫展。 他想出门遛个弯儿,又不大想。 他盯着看不见的东西,哈哈大笑起来。 他祖母递给他一支烟,他抽了,第一次。 他说,烟圈弥散着“咄咄怪事”这几个字。 中午,他想去湘江边的橘子洲头坐一坐, 去练练笛子。 他走着走着又不想去了, 他沿着来路往回走,他突然觉得 总有两个自己, 一个顺着走, 一个反着走, 一个坐到一匹锦绣上吹歌, 而这一个,走在五一路,走在不可泯灭的 真实里。 他想,现在好了,怎么都行啊。 他停下。他转身。他又朝橘子洲头的方向走去。 他这一转身,惊动了天边的一只闹钟。 他这一转身,搞乱了人间所有的节奏。 他这一转身,一路奇妙,也 变成了我的父亲。 「荐语」 张枣在1994年写过一首组诗《跟茨维塔耶娃的对话》,诗中有一句话经常被剪切下来当做上世纪90年代诗歌观念的logo,“诗,干着活儿,如手艺,其结果/是一件件静物,对称于人之境”。 但是,很多人都忘了去细究其中的“静物”二字,在我看来,这个“静物”其实正是张枣的个人气场所在,是说他自己如何通过修辞的“化骨绵掌”把动态转换为静止、把声音取消为安静、把实感置换为虚渺、把时间序列改造成空间关系的。 在张枣的这批近作里面,我们依然能够看到一嘟噜又一嘟噜“化骨绵掌”拍打出来的“静物”。“几件你拖欠的事情,/乌云般把你叫到小山顶”,一开始就把叙述的可能性剥除了,上山的起因、动机被似是而非地嵌在了“乌云”的静态视觉联想中。“几只啄木鸟,边说边做,/一圈圈声波在时光中荡漾。”这一句先出现了实实在在的啄木鸟,紧接着又把它的啄木声视觉静态化(“一圈圈”、“荡漾”)和虚渺化(“在时光中”)。 尤为典型的“静物”是《父亲》里的那句“烟圈弥散着‘咄咄怪事’这几个字”,“咄咄怪事”是1963年那个文艺批示里语气最强烈的词,张枣拿这个词当做“现成品”和父亲的烟圈拼贴出了一个虚实结合的静态想像关系,化掉了议论和感慨,却依然留有跃跃欲试的“静之力”。 新的情况也出现了:张枣这个“轻功王”居然也开始步步为营了。《在森林中》的第一节,从落叶的滑翔机到跳伞再到小问号,再到数学演算、瓶颈、焦灼,这个修辞和想像力的延展过程过于一环扣一环了,不似张枣所为。 本期客座推荐 胡续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