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正文

明代王妃头上金饰2斤重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3日09:44 南京报业网

  【金陵晚报报道】□本报记者周扬天宇通讯员臧卓美

  记者日前从南京孝陵博物馆获悉,目前该馆正在展出大量出土于江西明代皇家墓葬中的奇珍异宝,而在这些珍宝中,最贵重、也是最被研究人员所看重的就是一套完整的明代王妃出席隆重场合所用的头面首饰。

  那么明代的贵妇人到底是用什么样的首饰来打扮自己的呢?昨天,金陵晚报记者带着这一问题探访了正在展出的珍贵明代文物。

  一套首饰重量不轻

  “这里陈列的12件黄金饰品就是出土自明代益宣王王妃墓中的一套完整的头面首饰。”孝陵博物馆馆长周钰雯指着展柜中金光闪闪的首饰告诉记者。

  为什么专业人士要称这些首饰为头面首饰呢?周钰雯告诉记者,中国古代的首饰到了明代的时候已经发展得相当完善,细分出很多门类。而明代所谓“头面”,泛指围绕头上发髻所插的各种簪钗,是以发髻为主体的整套头饰,其内涵略近于“首饰”。

  记者看到展柜中错落有致地陈列着金簪、掩鬓、挑心、分心、顶簪、头箍等多种首饰。虽然历经了600余年的历史沧桑,但是每一件黄金饰品都依然金光闪闪。金凤簪上的花纹清晰可见,就连一对福寿金掩鬓上所镶嵌的红、蓝宝石都色泽鲜明、熠熠生辉。

  “别光看这些金饰雍容华贵,可是戴在头上绝对不会很舒服的。”周钰雯笑着说,因为在此次展览中的这套纯金或佩玉的头面首饰不但式样繁多,而且其总共竟有2斤多重!

  佩戴首饰要用假发

  虽说这些纯金打制的头面首饰会让尊贵的王妃看起来更加雍容华贵,但是一个养尊处优的女子在参加各种重大活动时,是否有体力和耐力可以承受种类繁多、重达2斤的头饰呢?

  其实,我们完全不需要为古人担忧。周钰雯告诉记者,要想解开这个问题,就必须从明代妇女的发髻说起。在明代,妇女们所流行的发髻渐趋高大,大家都对这种发型趋之若鹜,以致有的发髻甚至高如官帽。为了保持这样的发髻,她们就用铁丝撑起发髻,把真头发盘在铁丝外面。

  “这还不够,爱美的明代时尚女性还用假髻作装饰,使自己的发髻看上去更高、更美。”周钰雯笑着说,所谓的“假髻”,在明代又被称为“假头”,实际上就是现在的假发。

  据周钰雯介绍,假髻的制作工艺并不困难,明代的工匠们用铁丝制成圜,外面再用头发编织起来即可。通常假髻的高度相当于真髻的一半,罩于髻上,然后再用簪别之。

  “正是由于这些假发、高髻的流行,才使得在发髻上随意装饰金银珠翠成为可能。”周钰雯指出,高髻、假发充分拓展了明代妇女佩戴贵重头饰的空间,并且可以让头部承受的重量稍稍分散一些。

  5人服侍才能全部戴上

  虽说假发可以帮助贵妇人们佩戴这么重的头面首饰,但是这些种类繁多的头饰应该怎样佩戴?佩戴时都需要注意什么呢?

  “这位王妃在生前佩戴头面首饰的时候,只需要安静地坐着便可以了。”

  周钰雯告诉记者,像这样满头都是金玉珠翠首饰的贵妇人,她们会专门雇用插戴婆,由她们帮着妆插。

  插戴婆的工作并不简单,她们必须要做到首饰颜色间杂,四面均匀。有的时候,一个贵妇人簪妆需要四五个人服侍。不过,即使将头饰全部整理好,插戴婆也会紧紧跟随贵妇人的左右,以防头饰掉落后无人帮助补妆。

  “比如我们这次展览的头面首饰,簪妆起来就相当的复杂。”周钰雯一边指着展柜中的金饰,一边向记者解释它们的用法。

  这位益宣王妃先用玉质簪子绾起发髻,加以固定,接着套上高大的包髻,再在髻正面的上方插一支重102克的王母驾銮镶宝金簪,名曰挑心。当扣稳发髻,簪上挑心之后,还自髻顶向下直插一枚重150克的金质团花顶簪。

  此外在发髻的正面底部、挑心之下饰有重146克的头箍。记者看到在4.5厘米宽的金带上嵌以白玉雕琢的寿星和八仙,每件小玉像周边还镶有宝石。

  而两头则有细带以供系结,周钰雯告诉记者,用带子系结的做法反映出头箍的底衬本来是用织物制作的,极有可能是在长期的岁月中腐蚀掉了。“在这位王妃的墓内还清理出一件明代遗物中极为罕见的头饰——重66克的围髻。”周钰雯说,这个围髻是在一条弧形雕花金梁下悬挂10串小珠子,而其使用位置是自髻前一直覆到额际,颇有摇曳的美态。

  “除了这些基本的装饰外,发髻的两侧还插戴有一对重145克的金凤衔珠簪。”周钰雯告诉记者,在这个簪脚上还有“银作局永乐贰拾贰年拾月内成造玖成金贰两外焊贰分”的落款,可以证明这个发髻是皇宫赏赐之物。

  另外,展出的还有重160克的簪有龙凤的金簪、重105克的金质分心簪、重150克的双层楼阁金掩鬓、羊脂白玉镶宝石耳坠等等。可以想象,这位王妃生前一定是满头黄金珠翠。

  (编辑叶子)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