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正文

由此,我们开始去了解这个世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8日12:28 新京报

  [经济理论]

  《弗里德曼的生活经济学》

  戴维·弗里德曼著

  中信出版社

  2006年3月版

  定价:35.00元

  

由此,我们开始去了解这个世界

  戴维·弗里德曼在芝加哥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虽然没有受过正规的经济学教育,但凭借其渊博的经济学知识,先后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芝加哥大学、杜兰大学、康奈尔大学和圣克拉拉大学讲授经济学课程。著有《价格理论》、《弗里德曼的生活经济学》和《法律秩序:一个经济学叙说》。

  □书评人 迟宇宙

  三个弗里德曼

  有三个弗里德曼正在改变着美国,甚至影响了整个世界。

  托马斯·弗里德曼是《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他的专栏文章和新著《世界是平的》,虽然大都跟口水一样,但是因为其特殊的身份和广泛的人脉以及对公众的影响,他屡屡受到总统的亲密接见。

  米尔顿·弗里德曼是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他与凯恩斯齐名,被认为是二战迄今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他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鼓吹“自由市场经济”,批评政府干预市场,创立了货币主义理论,提出了永久性收入假说。

  戴维·弗里德曼是米尔顿的儿子,似乎是为了印证米尔顿关于经济学和物理学同样属于自然科学范畴的假说,他在芝加哥大学弄到了一个物理学博士学位(米尔顿退休前也一直任教于芝大)。他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经济学教育,但米尔顿的言传身教与其本人的渊博学识相结合,已足使他跻身杰出经济学家的行列。

  《价格理论》(1986)是他的代表作,据说因把价格理论写到了引人入胜的境界而被认为是该领域的入门读物;当然,比起老弗里德曼那成为两代经济学家思想范本的《价格理论》(1976)来,戴维的《价格理论》只能算是“中级教材”。

  日常生活的经济博弈

  使戴维·弗里德曼赢得更广泛声誉的,是他的另一本“教材”———“Hidden Order:TheEconomicsOf EverydayLife”(《隐秘的秩序:日常生活的经济学》),新的译名为《弗里德曼的生活经济学》。

  比起老弗里德曼的严谨来,戴维·弗里德曼显得幽默而通俗。他似乎比他被尊崇为经典的父亲更能理解经济学的本义———来自生活、影响生活。他在《弗里德曼的生活经济学》的“献辞”中感谢的那些同行们,包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其理论无一不是从日常的经济行为中衍生出来的,同时又在最大范围内影响了日常生活。

  尤其在今天,果真像托马斯·弗里德曼说的那样,“世界是平的”,人们不再是集体下的人,而首先明晰为一个个独立的经济体。这时候,经济行为无时无刻不在进行,而经济学则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们的生活。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面,经济的运行不再是局部的、自成系统的,而是拥有了同一个系统。中东始终未出现人们梦寐的和平,所以油价不停地上涨;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因为油价上涨而放弃了汽车,无限期搁置了在郊区购买不动产的计划,然后房地产就越来越像一个巨大的泡沫了。

  英国《经济学家》的“2006世界展望”甚至将“房价泡沫破灭,油价继续攀高”当作全球经济急刹车的最大风险、“世界经济的紧箍咒”。“廉价资金、飞升的油价和房价,巨额的预算赤字与上世纪70年代是如此相似,当时全球的通货膨胀刚刚开始……更大的风险在于,一旦出现房价下跌和消费停滞,攀升的通货膨胀预期将限制美联储和其他央行压低利率的能力。”在同一个运作系统下面,我们面临着与美国和欧洲同样的风险,我们也承受着高房价和高油价的压力。

  这样的压力,充溢在我们每天的生活当中,迫使我们不断地做出决策———到底买不买车?到底买不买房?到底贷不贷款?每一次对自己的说服,就使人们回到了经济学的本义———“经济学的主题内容并不是货币,而是理性———其内涵,尤其是其隐而不彰的内涵,就是人们理性地采取行动的事实。”保罗·萨缪尔森说过:“要想在现代社会做一个有文化的人,你必须对博弈论有一个大致了解。”如果说文学是让人们感受生活、哲学是让人们思考内心与世界,那么经济学则可使我们的感受和思考被理解,变成一种正确的选择。选择的过程,就是博弈的过程。

  我们不断地进行着选择,不断地在生活中实践着博弈论。堵车的时候要考虑要不要并线。如果当时你所处车道速度很慢,你努力地并线后却往往会发现,原来跟在你车屁股后面的那辆车正在扬长而去,而你却依旧在晃晃悠悠;这时候你难免会为你的决策失误而后悔不迭。如果你明白,这种短暂的受益(提高速度、节省时间)极有可能会得不偿失,那么你肯定不会做这样的选择。

  你或许习惯了安分守己地在一条车道上慢慢地向前挪动———除非前方发生了交通事故,否则大部分时间这样的决策都是正确的。你有时候会遇到旁边车道里的那辆车突然并线,迫你来了一个急刹车。你会看到那辆车一会儿又并到了另外的车道去,直至从你视野中消失。但到了某个出口的时候,你却突然发现,它又出现在你身边,与所有人一样承认拥堵的烦恼。

  在固定车道上慢慢行驶,是群体理性选择的结果,这也是博弈论中所谓的一个“均衡点”。主动寻求打破均衡的人,虽然有可能获得最大收益(早早地摆脱拥堵的烦恼),却也有同样可能的受损(被堵得更厉害,甚至发生剐蹭)。

  一个纯粹的经济哲学家

  戴维·弗里德曼说:“一旦你清楚地理解了超市的队伍什么时候、为什么是同样长短,理解什么时候、为什么在高速公路上的各个车道行车速度都一样快,理解为什么、在什么情况下这些情况不是上述那样,你就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添加了一些新内容,即经济学中的一些最有用的概念。”戴维在书的第一章中做了一个智力测验,这是美国学者通常的伎俩:“假如你是一位英雄,手中的剑已经折断,而在后面,正有一帮坏人追杀你。幸运的是,你骑着马,而他们却没有。

  不幸的是,你的马已经筋疲力尽,而他们将最终会抓到你。幸好你有一把弓,可惜你只有10支箭。值得庆幸的是,作为一位英雄,你总是百发百中,从未失过手;糟糕的是,后面有40个坏人,他们以一定间隔在你身后横向排开一队,以最快的速度向前冲,甚至已经到了射程之内。问题:请运用经济学的方法设法逃脱。”事实上,在我做完了这道题之后,我就已经成为了戴维·弗里德曼忠实的拥趸,甚至迫不及待地想拜读他的另一本书《法律秩序:一个经济学叙说》。虽然比起老弗里德曼来,戴维算不上一位正统的、严谨的经济学家,但我们却可以由此去了解这个世界,了解我们的内心与外在的冲突。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老弗里德曼是一位经济学家,戴维却更像一位纯粹的哲学家———虽然也不会成为大宗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