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正文

张维迎:竞争力的两个逻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8日12:31 新京报

  [管理漫画]

  

张维迎:竞争力的两个逻辑

  我已经特意把您“高升”了,可您还在这里发牢骚!

  选自《客户在哪里》(德)迪尔特·麦斯耐尔著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年1月版

  [本土原创]

  《竞争力与企业成长》

  

张维迎:竞争力的两个逻辑

  张维迎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2月版

  定价:39.00元

  相关阅读:

  

张维迎:竞争力的两个逻辑

  《体制与效率》

  张维迎等主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年1月版

  《价格、市场与企业家》

  

张维迎:竞争力的两个逻辑

  张维迎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1月版

  定价:42.00元

  □书评人 曾昭逸

  竞争力近年来一直是企业界和学术界的热点话题,诸多企业兴衰成败都可归结其上。但竞争力到底是什么,又该如何去培养,却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的,在实践中也往往很有些“成者王败者寇”的意味。成功了,自然是有核心竞争力;失败了,就习惯于简单地归结为竞争力衰退或者压根就没有。

  作为站在时代潮头的张维迎教授,很早就开始密切关注企业的“竞争力”,并通俗地将核心竞争力的本质定义为“偷不走、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通过其新著《竞争力与企业成长》,我们得以了解其对竞争力的深刻理解。这是一本主要由一些作者在各种论坛上的演讲稿结集而成的书。但是,作者那种对企业成长壮大的期待、对束缚企业家资源配置及其作用发挥的一些问题的担心却跃然纸上。

  总体而言,作者在这些演讲稿中,主要体现了两个不同层次的逻辑。第一个逻辑是企业迫切需要核心竞争力。刚开放的时候,大家是“稍不留神就赚钱”,只要抓住了机会就发财,无需基本功和什么竞争力,解决的是“做和不做”的问题。

  作者形象地写道,“中国大部分企业没有凿洞(创造机会)的能力,没有凿洞的工具,只有钻洞(发现和利用机会)的能力。”但随着经济转型和市场完善,中国企业必须要与国际同类企业竞争;而全球化和加入WTO又使它们必须面对日益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也就是说,本领还没有练好,就被抛向了全球竞争的舞台。作者对这种结局是痛心的。中国目前主要仍靠廉价劳动力、资源消耗、土地占用和优惠政策赢得竞争优势,在国际产业分工链中仍处于价值链分配的最低端,外资却占据了中国附加值极高的价值链的出口高端。中国与发达国家及新兴工业化国家相比,不仅存在着巨大差距,而且在一些重要领域的差距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竞争态势相当严峻。

  国外强势企业已纷纷开始挥舞知识产权的大棒,中国企业相对薄弱的研发工作在国际巨无霸面前举步维艰。

  于是,作者很自然地就过渡到第二个逻辑,即中国企业如何在这样激烈的竞争中成长?作者将希望寄托在中国大企业上,希望企业尽快做大做强。因为大企业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是国际竞争的主力军,是一个国家技术创新的主体。同时,大企业也是整个行业的秩序维护者。作者认为,中国目前做得最大的企业依靠的是垄断资源,其次,有少数企业能做到依靠规模经济做大,极少数创造了品牌价值,却几乎没有任何企业真正拥有供应链管理能力和核心技术,这是可悲的。

  在对原因进行分析时,作者认为中国企业成长的极限,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制度带来的许多约束,为此需要对中国的司法制度、资本市场和社会的信任度进行改善和提升。作者援引了美国三位教授1999年对15个欧盟国家的实证研究结论,认为服务业等智力服务型企业,对制度的敏感度很高,只有在一个很好的司法制度下,这个企业才能发展起来。同时,一个国家的资本市场越发达,企业规模越大;一个国家人们之间的信任度越高,这个国家企业规模也越大。

  由此,他呼吁给中国企业家的成长创造比较良好的环境,比如保护私有财产,而这最关键的就是约束公共权力,防止对产权的侵害。作者进而提出应允许默认“资本家原罪”,不要太计较过去,而更应着眼现在和将来。其次,强调司法效率和司法独立,他认为我们缺少的其实不是法律条文,而是缺少公正和高效执法的人。此外,还要求对国家繁多的审批制进行改革,说“什么时候中国企业家做事不需要去找政府,找专业性的服务机构就能完成,那才叫改革到位了。”作者说出这些话是需要勇气的,尤其是在“仇富”心态盛行和经济学家声誉不断受到挑战的现在。作者的这种勇气,使得我们感受到其作为学者的一种独立和坚持,这或许是阅读此书更重要的一种收获吧。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