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正文

陈佩斯等人众口一辞赞“西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09日08:59 新京报

  业内人士观摩百老汇音乐剧纷纷表示有做音乐剧的愿望

  

陈佩斯等人众口一辞赞“西区”

  《西区故事》的舞蹈具有现代舞强烈、狂热、明快、奔放、充满活力而富于节奏的特点。本报记者郭延冰摄

  由于这次来京的《西区故事》是来自百老汇正宗的表演团体,而此前来京演出的音乐剧团体更无此先例,因此,这两天的演出吸引了如陈佩斯、孙红雷等众多演艺界内人士前来观摩,陈佩斯、孙红雷在谈到对百老汇音乐剧的观感的同时,还表示自己也有做音乐剧的愿望。此外,孙红雷更是协同大学同班同学侯岩松、范卫华、何子然等目前音乐剧的专业人士一同观看了该剧,本报在演出后对各位专业人士一一做了采访。

  ■明星点评

  ◎孙红雷:我的“西区”演得不好

  1997年,我们中戏音乐剧班的毕业大戏就是《西区故事》,我在里面演警官克鲁帕克,不过和这些演员比起来,我们差远了。

  《西区故事》是我们上学时的教学剧目范例,几乎每届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的学生都会排演该剧的片断,因此对于《西区故事》我们太熟悉不过了。今天看到这出戏,并且又是高水准的表演,我们都觉得十分亲切。这也更促使我回归音乐剧的决心。

  ◎陈佩斯:《西区故事》让我了解了美国文化

  《西区故事》是真正让我们了解了美国和美国现代文化的作品。我几年前演过音乐剧《日出》,和这些美国演员比起来,当然差远了。这些百老汇演员的素质很高。不过看到他们的音乐剧也让我想到了国内的音乐剧现状,我觉得国内音乐剧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缺少国际化的制作人,从创作本身来说,我们也不必非要从百老汇音乐剧中取经,中国的音乐剧要从本土出发,比如从戏曲里找元素。有机会的话,我也会再尝试做一做音乐剧。

  ◎侯岩松:(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员,曾留学日本四季剧团)《西区故事》是划时代的作品

  《西区故事》是百老汇黄金时期划时代的作品。它不仅面对现实对社会进行批判,而且它还是个悲剧作品,而以往其他百老汇作品都是以娱乐性情节的喜剧为主。当年我和孙红雷等同学们演出《西区》的时候,我演出男主角托尼,这部作品对演员的要求也很高,舞蹈、演唱都特别多,看到这些演员的表演,我就想到我们当初能演出这出戏是多么的不易。

  ●范卫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研究所研究员,曾留学日本四季剧团):能演出《西区》是件幸福事

  《西区故事》是众多音乐剧中对演员素质要求最高的音乐剧作品。而且它由音乐奇才伯恩斯坦创作,因此对于演员来说,能演出《西区》是一件幸福的事。

  ■专家解读

  舞蹈狂热音乐大胆故事感人

  为了从专业角度进一步了解《西区故事》,本报记者采访了音乐剧研究专家费元洪与慕羽,他们分别从音乐、舞蹈、内容三方面对该剧进行了剖析。

  舞蹈:音乐剧舞蹈的最高典范

  《西区故事》原是由著名舞蹈家杰洛姆·罗宾斯设计的歌舞剧。罗宾斯突破传统歌舞片的室内局限,将歌舞场面带上街头,而且强调大场面的群舞设计,一系列舞蹈都具有现代舞强烈、狂热、明快、奔放、充满活力而富于节奏的特点,视觉效果出色,插曲也十分悦耳。

  音乐:运用了魔鬼音程“三全音”

  伯恩斯坦在剧中频繁运用了三全音。三全音也就是增四度音程,是在西方调性体系当中最不和谐的音程之一,常被用来表示危险或是邪恶(在中世纪,三全音被认为是“音乐中的魔鬼”,在作曲中完全禁止使用)。这样一个敏感的音程,却在《西区故事》中运用得很频繁。从全剧一开始的序幕音乐,直到全剧结束,增四度音程无论是在旋律还是在和声中,几乎贯穿了全剧。从戏剧感受上讲,这个不协和音程的频繁运用,正代表了全剧隐含的危险气氛和不安全感,烘托了全剧的悲剧气氛。

  故事:现实题材中最为人感动的作品

  音乐剧《西区故事》取材于莎士比亚的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但故事发生地改在了纽约,发生时间也成为上个世纪50年代,所以被称为现代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相比较,《西区故事》反映的美国现代社会底层的生活场景具有相当的批判性。可以说,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而创作的音乐剧当中,《西区故事》是最为深刻、也最为感人的一部。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天蓝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