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正文

首次在保定北部地区发现西周时期窑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0日10:00 河北日报

  北高官庄村"西周-战国时期古文化遗址"考古发掘成果显著

  目前共发现圆形、长方形、椭圆形、不规则形灰坑60余座,灰沟3条,墓葬2座,半地穴房址2座,陶窑址1座。出土有陶器、石器、铁器、铜器等遗物千余件,小件器物标本40余件本报涿州5月9日电(记者魏旭)自4月4日起正式启动的涿州北高官庄村“西周———战国时期古文化遗址”考古发掘工作今天进入收尾阶段。此次考古发掘是为配合廊涿高速公路建

设而进行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地点在涿州市高官庄镇北高官庄村村北200米。该处遗址是廊涿高速公路沿线所涉及的古文化遗存中一处重要的西周———战国时期古文化遗存。这次发掘是在前期大量的调查、勘探的基础上进行的,发掘面积达1200平方米。

  据省文物研究所考古队队长张晓峥介绍,目前共发现圆形、长方形、椭圆形、不规则形灰坑60余座,灰沟3条,墓葬2座,半地穴房址2座,陶窑址1座。出土有陶器、石器、铁器、铜器等遗物千余件,小件器物标本40余件。此次发掘最为主要的是发现了西周时期文化遗存,包括2座圆形半地穴式房址及1座陶窑址。房址直径在2.2米至2.8米之间,陶窑址由操作坑、窑门、窑室、烟室构成,窑室内残存烧制的陶盆等器物。出土器物以陶器为大宗,陶质以夹云母、蚌褐陶为主,夹砂灰陶次之,另有少量的夹砂红陶等,纹饰以绳纹为主,也有少量的附加堆纹、交错绳纹。生活工具有鬲、盆、罐、甗、簋、豆,生产工具有纺轮、陶垫、石镰、石铲等。

  此次大规模发掘使丰富的古文化遗迹再现人间,深厚且连续的文化堆积表明古人类在此处居住时间较长。出土的遗物为研究西周———战国时期保定北部地区社会、经济、文化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我省以往发现西周时期陶窑址较少,而在保定北部地区发现此时期窑址尚属首次。此次发现的陶窑内烧结面厚达0.2米,里面残留的烧制陶器质地坚硬,器型规整,说明当时烧制陶器水平较高。

  据介绍,周克商后,召公被分封至燕国,当时封地在保北、京南一带,作为周王室在东北方的屏障,巩固周人的统治。在周人势力未进入此地之前,这一地区普遍存在土著的围坊三期文化遗存,另有少量商文化因素存在。从此次发现的资料分析,此处西周文化是在原商朝领地上发展起来的,保留着浓厚的商文化特色,但仍保持着一些土著文化传统,如出土的宽折沿袋足鬲为晚商典型器物,同时器物中大口盆的口沿下宽大的附加堆纹是受土著围坊三期文化的影响。这一遗址连同北京琉璃河、镇江营、白浮等构成保北西周文化共同圈,成为战国时期称雄北方的燕文化的坚实基础。

  这次考古发掘工作,丰富了保定北部地区的文化内涵,为研究我国西周至战国以来古聚落的分布、变迁,制陶业的发展及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意识、社会状况提供了参考资料。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