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画仿真技术为文物保护和开发利用开辟新天地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3日08:35 新华网 | |
新华网沈阳5月12日专电(记者魏运亨) 两幅唐代书法家欧阳询的《行书仲尼梦奠帖》同时陈列在辽宁省博物馆展厅。一幅是馆藏真迹,一幅是仿真制品,但从纸本到墨迹,从数十枚历代鉴赏印章到卷轴,仿真品处处惟妙惟肖,不具有专业知识的人难辨真假。 在12日揭幕的《清宫散佚书画名品与仿真品对照展》上,辽宁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唐代周昉《簪花仕女图》等30余件“国宝级”古代书画珍品,与50余幅仿真品同时 北京一鼎轩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吉平告诉记者,目前,中国的古书画仿真制作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照相扫描设备,并攻克了数字色彩管理技术、仿古材料的高分子聚合涂层技术、数字微喷技术、古书画专用着色技术等一系列难关,形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仿古书画的耐光性、防水性、色牢固性和色饱和度等多项性能,以及宣纸丝绢的纹理、仿古白度等物理性能指标和视觉效果也都取得了重大突破。除此之外,古旧书画原底色的水印、裂纹、霉斑等痕迹,古书画印章的色相、深浅明暗等均可做到以假乱真。 辽宁省博物馆馆长马宝杰认为,馆藏书画珍品的成功仿制,为文物的科学保护和开发利用开辟了新天地。(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