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正文

部分琴童厌学现象引起专家关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6日09:58 河北日报

  本报上海电(伍斌)“上海之春”国际手风琴艺术周举行期间,上海音协手风琴专业委员会会长李聪先生无意间说起一件事:有一次,他问自己辅导的手风琴班学员,考完级最想做什么,有一个学员回答:“我想把琴扔了”。进一步追问谁还有这种想法?30多位学员中,三分之二的人举起了手。

  艺术考级者中出现的这种厌学情绪并不是个例。钢琴考级现场,曾有家长高声怒斥
孩子,考生当场弃琴而走。笔者有一次在小提琴考级教室外看到,一位初中生走出考场后,无论如何不肯再提琴盒,任由母亲在身后指责,一路小跑而去……

  上海各大乐团的首席演奏家们大多担纲钢琴、小提琴考级评委。他们反映,有些孩子手上活儿不错,琴声却毫无神采,私下里问起来,个别琴童甚至最烦学琴。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原首席谭先生说,这跟考级太趋于“学院派”,太追求小孩子练技巧、考难度,同时却忽略了对音乐兴趣的培养有关。“我们那个时候学琴没有这么多专业教材,大人们自己把世界名曲编成练习曲,一拉就觉得好听易学。如今,琴童们的教材厚厚的,技巧上的要求按部就班,规范是规范了,却少了些趣味。”

  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一位教师指出,考级对提升孩子的素质是件好事,缘何在一部分琴童内心变味成了“负担”?根子就在于他们经年累月地被强调向专业标准靠拢。甚至专业人都不一定个个能驾驭的难度,有的业余考级者也下定决心要去攻克。他们几乎很少有时间、有情绪去真正领略音乐所带来的享受,剩下的只是一个手势、一个节拍地机械性的苦练。不少家长在教和学之外,忽略对孩子进行“听”和“赏”的引领,考级的从来不听唱片,甚至也没进过剧院听过音乐会,这在学琴者中不在少数。只知道技巧和难度,而没有经过音乐润泽的耳朵和心灵,怎么会真正产生对音乐的兴趣呢?

  上海音协副主席余震认为,考级是“用音乐吸引人”,整体上让孩子身心得到艺术熏陶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既有艰苦的训练,更有艺术的享受。上海国际手风琴周的大师专场展演之所以吸引大批业内外观众,就是大家觉得这些演奏家真正是“乐在琴中”,看他们演奏可以让人忘了技巧,感悟到音乐的真谛。由于现在业余乐器学习者越来越低龄化,专业界要做的,应该是充分意识到琴童接受心态的问题,在教材的编撰以及训练过程中,对音乐兴趣的培养与学术性、技巧性的追求并重。童心、童趣,在艺术培训中不能缺席。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