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侠:超越与演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7日09:05 新京报 | |||||||||
《神雕》热播金庸剧持续惹火本报邀请编剧与文学界人士纵论神雕及金庸武侠走向 金庸武侠能否超越?年轻一代是否已不耐烦阅读金庸?当下“新武侠”创作如何突破?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武侠作品中改编成影视剧的,当推《 ◇沙龙人物 史航:《射雕英雄传》编剧,1993年至今担任多部当红电视剧及话剧编剧。 刘毅:《神雕侠侣》编剧 孔庆东: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江南:《此间的少年》作者,《九州》杂志撰稿人 王峰:北京大学古典文学博士,编辑
在沙龙现场,史航手指着本报的《神雕》漫画讲述他对神雕和金庸武侠的看法。摄影/本报记者郭延冰
内地版神雕唯美浪漫,走的是“言情”路线。
香港1983年版神雕多了些香港的世俗之气。
香港1994年版神雕主角演员的挑选备受好评。 神雕特色 金庸小说中的琼瑶小说 ●许多女孩子都将神雕当作言情小说来看。 ●最单薄却又是最极致的。 新京报:最近播出的神雕很多人会觉得不是金庸作品中第一流的,但被改编的次数却是最多的。为何神雕会成为金庸剧的榜首? 刘毅:其实不光是电视剧,电影改编的版本也非常多。这中间还有张国荣演的版本。 电视观众群体与小说阅读群体,尤其是武侠小说阅读群体是不一样的。武侠作品主要以青年男性为主。电视剧的主流观众群体是女性观众,尤其是中年为主。她们最关注的题材是情感,感情戏比较多。 而神雕在我看来,也是金庸小说中的琼瑶小说。 史航:网上有人用琼瑶笔法改写过神雕。 王峰:的确,许多女孩子都将神雕当作言情小说来看。 刘毅:尤其是两个人物的个性,使得神雕这个故事变得更像个传说。 比如说小龙女在古墓里,她什么都不知道,她吃什么啊。以前说孙婆婆去买粮食吧,那还可以理解。但是孙婆婆死了之后那么多年,他们两个吃什么。 它完全抛离了生活的柴米油盐,完全是一个闭塞的状态。这种状况还包括在绝情谷里面。 王峰:在金庸所塑造的男主角中,只有杨过得到了爱情方面的评价。其他人总有一部分是行侠仗义、为国为民的考虑。而在神雕中,男女主角以外,其他的都是陪衬。 史航:最单薄却又是最极致的。小龙女特别像我前段时间看的电影中的主角,那部电影就是《金刚》。(笑) 版本差异 香港版世俗内地版唯美 ●香港的电视剧具有香港市民特征:好玩热闹。 ●李若彤版本出来后就比较接近美学。 新京报:神雕电视剧有多种版本,主要是港台版本和内地版本,这中间最大的差异是什么? 刘毅:我看了所有的版本。TVB还没成立就看过。我还看过一个卡通版本的。一开始就是郭靖带着杨过上终南山了。 网上对古天乐版本评价比较高。在我看来,那是这两个人选得比较好。 相对来说,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刘德华版本的。倒并不是因为刘德华的原因,而是因为它里面有很多瞎胡闹的东西,偏离得很厉害,反而使我们印象深刻。比如说杨过要给小龙女庆祝生日。如何庆祝呢?他就跑到重阳宫里去偷鸡蛋。天天蹲在那里,反而孵出来了,变成小鸡了,然后拿去给小龙女过生日。小龙女把它给烤了,给杨过吃。完全是瞎胡闹的东西。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它也是挺有意思的。 王峰:从美学角度上来讲,这是种颠覆。神雕的美不是世俗的,不食人间烟火的。 这就来了个反常。这种颠覆是比较世俗的热闹。这也是金庸被经典化以后大家的一个想法。刘德华版与你看同样香港版的射雕、天龙八部没什么区别。李若彤版本出来后就比较接近美学。 刘毅:对,它是典型的香港式俗文化。香港的电视剧具有香港市民特征:好玩热闹。 所有的戏都往一个模式上套。 新京报:那内地版本呢? 刘毅:金庸剧已经拍了好几部。作为编剧之一,我们开始探讨时是一个取向的问题。 一开始也便有了个定位,神雕是金庸小说中的琼瑶剧啊,因而定位就是唯美、浪漫,就往这个路子上走。 把画面做得非常精美,浪漫的氛围营造出来。武打的舞蹈化,不过有点过,玉女心经配的就是拉丁舞的音乐。但大前提是浪漫。在此前提下,再商量小说中的重中之重,小说中的单线就是杨过,全都是以杨过的视觉贯穿。 超越与突破 金庸也无法超越自己 ●金庸的武侠就像是个独立的世界。 ●我们不再有时间读那种传统主义、古典主义小说。 新京报:我们对金庸作品有个接受的过程,从最初对其的争议,到现在被经典化,一旦登上经典,就无法被超越了吗? 王峰:如果承认有武侠文化的话,金庸的武侠就像是个独立的世界,它只封闭在金庸之内,而对影响别人没有多大的作用。 整个武侠小说写作,大陆的年轻人比较多,走向跟金庸的完全是不一样的。但大家还是认为金庸的是个典范。很多人想要写的话,比如说追求古龙的模式,那是可以达到的。 而金庸只是一个理想,是达不到的那个高度,但肯定是要往那个方向努力。 史航:你要想超越他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那是有历史语境的。 我们拿苏俄作家来比现在的武侠小说家。我们说梁羽生是屠格涅夫,有隔阂感。古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金庸是托尔斯泰。温瑞安有点像高尔基的感觉。而金庸的时代就是一去不复返的时代,从弹丸之地的香港,再到五六十年代,金庸给我们的感觉是又传统又现代,又乐观又悲观,又自私又茫然。 王峰:对,你可以另外开辟一条路子,但却不要想着去超越金庸。你只能走到另一个文学种类中去,因为即使金庸自己现在也不能超越自己。 譬如说,你可以写边缘性的,探索小说与武侠结合,可以写都市的,试图去超越金庸。但要在金庸的格局里试图超越他是做不到的。 江南:我们不再有时间读那种传统主义、古典主义小说。所以我不觉得中国的传统小说还会有发展。比如说现在的日本小说往往就在一个主题上突破,所有的情节都为了突破这个主题。 阅读代沟 金庸的世家情怀会化成另一种形态 ●金庸剧可能存在代沟的问题。 ●大陆新武侠是漫画化、文笔妖娆、图像化、电影式的写法。 新京报:金庸的作品无法超越,现在年轻人对金庸作品的阅读热又会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呢? 江南:金庸剧可能存在代沟的问题,它已不能第一时间调动我的情绪。 史航:技术层面的东西可能会更替、覆盖、格式化,另外一个层面是主题、情怀、感受的问题。现在已经有些人不耐烦读金庸原著。电视剧观众来看金庸剧不希望是恶搞。下一代如果要看金庸自然会有适合的形式产生。 信念是人类的情怀基因,这一点是可以体现的。 江南:金庸作品还被改成游戏呢。现在的文化趋势是越来越容易突破它的瓶颈。在互联网时代,渠道透明化,人们可以很快得到最热门的消息。 这样的话,新的品牌、新的设定世界很快就会形成。这对金庸本身也是个压力和冲突。金庸好在他的家庭、传统背景是现代人所无法再实现的。不会再有人生活在海宁这样一个世家里,他会有很强的生命力。 王峰:脱离了金庸小说光看电视剧是很突兀的。波兹曼(传播学学者,《娱乐至死》作者)说不要以为人类阅读已经很久,其实不过300年。你以为阅读将要被电视取代了,其实不然,必然会出现一个更多元的局面。 刘毅:比如说有人会在手机上看。浏览已经取代了阅读。 史航:将来,金庸的世家情怀必然会化成另一种形态,比如说蔡康永做节目,他可以陪着你恶搞,但也会抒发一下自己。 新京报:我们又如何看近两年流行的武侠小说中玄幻、魔幻、奇幻与武侠的交互? 刘毅:我觉得中国的武侠类型小说相当于西方的好几种类型小说。比如说古龙小说相当于西方的推理小说。他的楚留香、陆小凤系列其实是推理小说。而像还珠楼主那些,则相当于魔幻感觉。中国的武侠小说担当起了好几种西方类型小说的责任。 江南:奇幻、玄幻跟武侠有一定的联系,但区别非常大的就在于它的设定(小说中的模式、套路等)已经变了,甚至可以通过电脑可以分析出这些设定,知道哪些是读者喜欢的。大陆新武侠(指2001年后以内地年轻作者为主要创作群体的武侠小说)是漫画化、文笔妖娆、图像化、电影式的写法。从网络阅读来看已经呈现出几种特征。首先是网游化,整个剧情结构、章法结构一塌糊涂,并且快速更新、高频率等。 ◇资料链接 港台新武侠在内地的传播历程 1980年,广州《武林》杂志开始连载金庸《射雕英雄传》。 1981年,花城出版社推出梁羽生《萍踪侠影》,到1983年,港台新武侠小说热在内地全面形成。1985年,全国各地出版社共出版金庸作品4000万册之多。当时,人们因联想到民国旧武侠而加以批评。 20世纪80年代后期,大陆的新武侠小说研究形成热潮,学术界接连推出五六种武侠小说史。1995年5期的《中国社会科学》,刊发了《从金庸作品看文化语境中的武侠小说》,标志着武侠小说研究登上学术界最高殿堂。1992年,人民大学冷成金开设了“金庸小说与传统文化”的全校通选课;20世纪90年代后期,严家炎在北京大学开设了“金庸小说研究”专题课程。 ■“大陆新武侠”对话 孔庆东:大陆新武侠作者需要生活积累 新京报:你和武侠文化研究者韩云波提出了大陆新武侠的概念以区别于金庸等人为代表的新武侠。那在你看来,大陆新武侠这两三年来有新的发展和新的局面吗? 孔庆东:新世纪以来,一代新的武侠小说创造者成长起来,这个创作群体日渐增大,也推出了一批质量上乘的佳作。在此局面下,二三年前,我们就提出了大陆新武侠。当前,大陆新武侠的创作呈现的态势比较好。现在的局面早在两三年前就呈现出来了,所以我们还无法概括说现在大陆新武侠有什么新局面,我只能说大陆新武侠处于发展中。 新京报:大陆新武侠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有哪些? 孔庆东:有。类似小椴、步非烟、沧月就是。 新京报:沧月等人的作品中,会让我们看到玄幻的东西,那么玄幻、魔幻、奇幻与大陆新武侠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孔庆东:那是武侠新力量。韩云波最近的新书《武侠新力量》就提到了这些。 新京报:赞赏金庸作品的都会提到文化底蕴,并将其作为批评大陆新武侠的一个原因,认为大陆新武侠的创作缺乏文化底蕴? 孔庆东:大陆新武侠创作者文化修养还是很高。他们现在都比较年轻,因而需要人生的历练,需要生活的积累。 ■网上趣评神雕 个人觉得1983年版的几个改编剧情是非常好的,比如龙儿陪着小乌龟散步,她竟走得比乌龟还慢,真是娴然啊!还有一段,郭芙在她被中藏了条蛇,她却轻抚爱怜道:“小蛇,你住哪里呀?我送你回家。”———(匿名网友) 小说中,金庸让李莫愁出场杀人时唱,收场自杀时唱。 可以说,这首《迈陂塘》词是整部《神雕侠侣》的灵魂……然而就在这一个可以称道的一个细节上,出了一个可笑的错误,这也有点预示着一部荒诞的电视剧即将诞生。第二句的“直教生死相许”,改成了“直叫人生死相许”。 ———网友lkai1021引用武侠作家、评论家曹正文的评论 专题采写/本报记者李健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