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正文

评论:网络用语增长趋缓是规律使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4日14:22 南方网
  晶报网络版 马龙生

  教育部、国家语委日前首次向社会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显示:我国媒体使用的高频汉字更新加快,网络用语增长趋缓。我国的语言生活总体健康和谐,其特点是主体性与多样化并存。

  相对于该报告中公布的“网络语言使用频率中,‘顶’字位居第一位”等,“网络

用语增长趋缓”这样的信息显然更有意义。它所昭示的,是近年来网络用语的总体认同度在降低,网民人为造字的热情在减退。而在现有的网络语言中,那些有一定文化含量、可以增添交流情趣的用语被保留,而一些强造出来的、没有文化内涵、没有网友基础的网语,正处于被淘汰的境地。

  众所周知,网络交流已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随着网络交流的普及,一些新兴的网络语言正逐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如果你不了解网络语言,就很难被视作网民中的真正一员,就像不懂英语很难与世界接轨一样。但是,万事皆有度,如果网络语言真的滥俗到只有符号功能、没有任何品位的“小圈子语言”时,被包括网民在内的绝大多数人所抛弃,也就毫不奇怪了。

  语言是活的,变化的,发展的。网络上冒出的新词汇,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生命力。如果那些充满活力的网络语言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约定俗成后人们当然可以接受,毕竟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是我们这个网络时代的反映,也能丰富中国的语言文字。不难看出,“网络用语增长趋缓”正是这样的规律在起作用——是客观规律不可遏制的力量,使网民的文化理性在提升。

  近年来,围绕着网语能否登上大雅之堂的问题,社会上展开多次论辩。有些地方政府,甚至立法禁止网络语言。但我以为,面对“网络用语增长趋缓”的全新社会背景,政府大可不必过于敏感。最好更多一些无为而治,只考虑对小学生教材、公文要件等做出适度规定。毕竟,规律的内在力量,总是要大过规定外在限制。 (编辑:付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