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正文

水土不服 还是精华内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7日07:57 光明网

  

水土不服 还是精华内敛?

  图/李 博

  

水土不服 还是精华内敛?

  《小市民》剧情简介这次上演的《小市民》,既是经典剧目,又经过了导演的重新改编。原著中,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小市民别斯谢苗诺夫害怕现实中的任何变动,竭力维持他的宁静安逸的无聊生活。他的儿子彼得曾经参加进步的学生运动,但被学校开除后十分懊悔,认为个人前途从此被断送。他虽然讨厌父亲因循保守的清规戒律,但实质上仍是一个追求个人安逸、害怕革命的小市民。别斯谢苗诺夫的养子、火车司机尼尔以一个代表新的社会力量的工人形象出现,他认为生活充满着劳动和战斗的欢乐,并且要按照自己的理想来建设生活。他自豪地说,“谁劳动,谁就是主人。”他热情、乐观、朝气蓬勃,对未来充满希望。因为他要摧毁旧时代,争取新生活,必定引起以养父别斯谢苗诺夫为代表的小市民的恐慌,家庭矛盾便尖锐起来。

  改编后的《小市民》弱化了政治和阶级因素,更侧重于表达单纯的家庭内部父子冲突。

  引子

  5月9日和10日,北京天桥剧院上演了一部俄罗斯大戏。一石激起千层浪,如同引爆了一颗“娱乐炸弹”,报纸网络各类媒体,连篇累牍、一篇接一篇。有好事者写诗赞叹:

  “来挟风雷去驭电,寻常琐事藏巨澜;一代文豪百年功,莫做寻常戏剧看!”

  这么热闹,究竟是什么好戏,这么风驰电掣的?

  俄罗斯百年经典名剧:《小市民》。上面诗中,把这戏的来头说得明明白白,待笔者掰开揉碎,与诸位道来。

  ■来头甚大,呼啸来华!

  这“一代文豪”,说的是剧本作者高尔基。《小市民》是高尔基第一部话剧作品,写于1901年俄国大革命的前夕。那时节,社会面临转型,革命风暴正在酝酿之中,大文豪涉笔新旧两类处世观念的冲突,昭示了一种新力量的涌动,借剧中人之口,提出了“按自己的理想来建设新生活”的新理念。那沙皇政府,则深恐此剧会唤醒沉睡中的民众,百般修改,千般刁难。待演出时,剧场里也如同战场一般,如临大敌,戒备森严,包括售票员在内的工作人员均由宪兵警察代替,可谓戏剧史上一大奇观。在莫斯科,观众看完戏后群情激荡,高呼:“打倒大公爵!”在别洛斯多克,观众走上街头,示威游行……影响之大,可见一斑。

  这“百年功”,更关紧要:此剧经莫斯科契诃夫艺术剧院首演后,常演不衰,历经百年成为经典。光在这契诃夫艺术剧院,就演过千次以上。

  再说这演出团体,也是个“百年传奇”:莫斯科契诃夫艺术剧院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剧院之一,可视为表演艺术划时代的分水岭。作为该剧院奠基人,俄国最负盛名的戏剧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把毕生的心血投入到这所剧院中,他通过导演契诃夫的作品确立了自己的戏剧体系。他主张戏剧艺术要真实地反映“人的精神生活”,要做到在“体验基础上的再体现”。剧院自1898年成立以来,还从未在中国进行过演出。这次是头一回来。

  有上述理由,您想,它怎不挟带风雷,被称为2006年俄罗斯文化年的重头大戏呢!

  ■高度写实:舞台上的泥土都从俄罗斯运过来

  从表演和剧情上看,这《小市民》是斯坦尼戏剧体系的代表作品,讲究高度现实主义。“高度”高到什么程度?就光从舞美上说,笔者一了解,真了不得。

  一句话,舞台上的一切道具都要“货真价实”。俄国人生活中用什么,舞台上就要摆什么。

  桌子椅子等物就不必说了,甚至就连铺在舞美上的“花园”里的泥土,也是从俄罗斯带来的。一问,工作人员还挺有道理:“我们在花园里放上俄罗斯的泥土,观众就会明白这个戏的剧情依然是发生在俄罗斯的。”

  固定的道具,从俄罗斯带也就罢了,这场戏演员们在台上得根据剧情吃饭喝水,烹调食物。别麻烦了,在我们这儿采购点儿得了。没想到,人家又说了:食品不是原装的也不行,这也影响演员表现俄罗斯风情,还得从自己国家带过来,然后在舞台上现场烹制。这才叫原汁原味。

  据了解,这么讲究写实,光从俄罗斯运道具就运了12吨。

  ■难道是水土不服?

  这么大的来头,准备又这么精心,上演之前,舆论界、评论界都一致看好,称此剧必然会给中国观众带来一场文化盛宴。

  的确如此。戏剧评论界人士给了高度评价。称演出无疑给国内带来不同风格的全新的戏剧体验,感受到了别的国家优秀的戏剧传统和纯正的戏剧精神,特别是斯坦尼体系精华的一次宝贵的领悟。

  然而,一般观众中却有别的议论。演出过程中,笔者观察到,开场半小时,还有不少观众未进入观戏状态,打盹的、谈论家长里短的为数不少,中途不断有人陆续退场。有些观众对它的评价不高。

  有人说,整台戏,只看到演员在不停地吃饭、睡觉、聊天、吵架,重复一些日常琐事,索然无味,觉得有点看不懂。

  导演谢列博连尼科夫表示,此剧在国内上演时,观众会随剧情时哭时笑,反映很好,而中国观众反映却没这么强烈。——难道说,在中国演出,确实遭遇了水土不服的状况?

  与《小市民》相隔一周的5月16日和17日,还是北京天桥剧院,这次又来了一个外国剧团——由意大利米兰小剧院排演的即兴喜剧《一仆二主》也登上了舞台。由于名气不如前者,媒体并没有将太多的注意力投放于此。可与《小市民》不同的是,演出从始至终,全场爆满,观众席数十次响起掌声与笑声。台上台下互动氛围强烈,演出结束时,演员五次谢幕,掌声经久不息。

  这是怎么一档子事呢?

  ■精华内敛才是真

  带着这个疑问,笔者走访了中央戏剧学院研究戏剧的师生。经过一番讨论,找出了如下理由:

  ——语言障碍是原因之一。“演员台词全是俄文,对话挺长,速度又快,字幕老跟不上,影响了观众了解剧情。剧情要是看得半懂不懂,就很难引起共鸣了。”

  ——更深层的原因,是这出戏是精华内敛的,是不动声色中蕴藏着巨大波澜的,这是它表演的特点和优点,却一时难以被普通观众所接受。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体系要演员去‘体验’,而不是‘表现’。表演要极其自然、生活化。演员在舞台上随意站立和走动,做着自己日常生活中该做的事,不像在演,也不刻意逗观众,剧情也不刻意追求夸张的戏剧冲突。这是非常高妙的艺术境界,当然,有可能会不太吸引普通观众,尤其是不习惯看这样内敛的戏剧的观众。”

  ——有同学对《小市民》的内在戏剧性赞叹不已:“作者和导演让剧中人对琐碎的小事寄托情感,即使是像吃饭、睡觉、聊天、吵架等日常行为,也时时流露出人物对生活的态度,对社会的态度。在这些极其普遍和繁琐的举动中,蕴含了紧张的内在戏剧冲突和深层的幽默及欲罢不能的焦灼。”他觉得非常受益。

  ——对于与《一仆二主》剧场效果的反差,大家也找到了答案:

  “从艺术的角度讲,当然是《小市民》更深邃些;从娱乐的角度看,可能《一主二仆》更浅显、容易被大众接受。后者演员造型奇特,动作夸张,是一场融滑稽笑闹、歌舞、杂耍于一体的即兴喜剧,即使完全不看剧情,观众也会觉得轻松、精彩——所以,不能简单从剧场效果论英雄。再者,在得到娱乐和得到较高深的艺术熏陶不能得兼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需要做出选择是最好的态度。”

  尾声

  看来,戏是好戏,欣赏内涵深邃的艺术,自然要多费些心神,有分教:

  “来头大,精雕细画,剧场效果不甚佳,对比《主仆》堪嗟呀,为啥?

  无他,则中耳不惯俄话,更求琐事蕴菁华,去波折,少描画,但向细叶觅阳春,休从众口识仙葩,深红浅红,君赏我赏,一般爱煞。”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