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正文

30万元骨雕赠品首入博物馆(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7日09:09 新华网

  

30万元骨雕赠品首入博物馆(组图)

  广州第一高楼中信广场也雕进了作品中

  

30万元骨雕赠品首入博物馆(组图)

  牙雕上的“南海神·广州日报号”有顺风顺水的意蕴; 三年前的6月6日,哥德堡号在瑞典东印度船厂下水。依照国际海上船舶交往礼节惯例,为了迎接哥德堡号的到来,张广宁市长当时表示,广州将建造一艘中国古船来迎接哥德堡号。三年之后,广州迎接哥德堡号的“南海神·广州日报号”已经“盛妆出阁”,静候在琶洲码头,目前正在筹备最后的秘密武器——海上丝路流动博物馆。昨日,首件价值30余万元、凝聚了17名骨雕技师200多个日日夜夜的心血的骨雕作品——《会城映月宝舶来》,由艺术家苏忠阳赠给了广州日报社,社长戴玉庆郑重地将捐赠证书交到了苏忠阳手上。

  在长90厘米、宽18厘米、高65厘米的《会城映月宝舶来》雕塑中,总共有60多个建筑,30多种植物。在飞腾的浪花、吉祥的海豚伴随下,船从南海进入珠江,来到了广州城,远古的岭南水乡、近代的海珠桥、中山纪念堂、五羊雕塑、六榕塔,以及现代建筑群簇拥着的中信广场一一展现在人们眼前。依着月牙形主轴而上则点缀着17个白云山的标志性景点。在白云山顶上一条巨龙腾空而出,营造出恢宏的气势。整个雕塑其实就是一幅秀美的风景画。

  “洁白晶莹的‘南海神·广州日报号’踏浪而来,从远古岭南水乡的蕉林茅屋,到古朴典雅的五层楼、六榕塔,再到现代的中信大厦,云山珠水间的广州城精巧地融合在近一米长的月牙形骨雕上……” 昨天,“南海神·广州日报号”海上丝绸之路流动博物馆接受了首件赠品《会城映月宝舶来》。

  骨雕名字出自刘禹锡诗作

  骨雕艺术家苏忠阳告诉记者,半年前,哥德堡号要重返广州的消息传来后,他就萌生了为此做一个骨雕的想法。“哥德堡号重返广州是文化盛宴,我们作为广州从事民间工艺的艺人,能在这个盛宴上展示有着近2000年历史的广州传统工艺,一方面可以弘扬作为非物质遗产的骨雕艺术,复兴三雕一彩工艺,另一方面也是尽广州文化大使的义务,贡献一点绵薄之力。”

  何谓 “会城映月宝舶来”?这个古色古香的名字可别有一番来历。“会城”是广州的别名,清初史学家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有“会城如大舶”一说,意思是说广州的地形地貌,就像一艘巨大的海船,也寓意着广州与海洋文明有着密切的历史渊源。“映月宝舶来”则源于唐代诗人刘禹锡诗作《南海马大夫远示著述,兼酬拙诗……》,诗中“连天浪静长鲸息,映日帆多宝舶来”描绘了在唐代时号称“东方第一大港” 的广州南海神庙前港口的繁荣景象。

  把“日”改成“月”,既描绘了广州港作为不夜天的繁忙景象,也是“粤”的谐音,象征“会城”作为岭南文化中心地,辉映着南粤大地。“宝舶来”不仅是财运,也寓意“保障”,希望这件吉祥物能够为广州日报社、“南海神·广州日报号”以及广州、整个岭南地区的繁荣昌盛保驾护航。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