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正文

燕赵古镇:昌黎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7日09:24 河北日报

  昌黎镇,现为昌黎县城所在地。虞舜时属营州,夏禹时属冀州,为远离中原的碣石之地。1189年,金世宗以当地广宁县与广宁府(今辽宁省北宁市)重名,改广宁为昌黎,取“黎庶昌盛”之意。“昌黎”遂成为这块山川秀美的形胜之地的定称。 黎庶昌盛不是梦

  进昌黎县城时,同车人指着巍峨高耸、峰峦起伏的大山说,那就是碣石山。碣石山由近百座连绵起伏的峰峦组成,在数十里范围内,岭岭相携,峰峰相依,显得颇有气势。同
车人说,碣石山海拔695.1米,是渤海近岸地带最高的山峰;其顶尖为两座南北并立的峰峦,远望似一凌空拔起的柱石,如楬高标,碣石山由此而得名。

  据我国最早的地理名著《山海经》和《尚书·禹贡》记载,碣石山在远古时是渤海沿岸有名的山峰。人们把它看作中国北方山之尽头海之畔的重要标志,有着比较突出的地理坐标作用。千百年来,当地的渔民一直把这里当作航标,在海上迷了路,循着这座山峰就能找到回家的路。碣石山自古为北方有名的观海胜地,曾引得不少帝王前来观海览胜,魏武帝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留下了千古名唱《碣石篇》。1954年夏天,毛泽东主席在距碣石山不远的北戴河海滨,抚今追昔,写下“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的壮丽诗句,使这座历史名山更加声名显赫,愈来愈被海内外游人所瞩目。

  虽然也有人并不认同碣石山就在此处,但昌黎人对此却坚信不疑。登碣石山时,已近黄昏,夕阳洒在山顶上,洒上了一抹金色。登上半山,山风劲吹,松涛阵阵,向南遥望,一潭碧水,波光粼粼。山给水以伟岸,水给山以灵气,山水相依,令人心旷神怡。遥望县城,只见一座古塔,“巍然屹立,雄表一邑”。

  行至塔前,才知塔就在县文管所的院子里。塔建于金代,高36米,8面13层,历来为昌黎古城的标志。塔名源影寺塔。据说,这里曾为一座寺院所在地,寺院的水井就开凿在塔的西侧,与塔近在咫尺。到明代,寺名已年久失考。1620年,昌黎知县杨于陛在主持重修寺院时,以塔下有井,而“水自有源,塔自有影”,定寺名为源影寺,塔遂称为“源影寺塔”。

  向北望去,碣石群峰连绵起伏,古塔与青山相映成趣。

  昌黎人是有福的,名山与古塔成为昌黎人的骄傲,而山清水秀,物产丰饶,更不愧先人所取“黎民昌庶”之意。

  据《战国策·燕策》记载,公元前334年苏秦在鼓吹“合纵”论时,向燕文侯说:“燕国南有碣石、雁门之饶,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由田作,枣栗之实足食于民矣,此所谓天府也。”当时,这里有山有水,山上可以栽培果树,海里可以捕捞鱼虾,海边可以煮制食盐,燕国的物产“鱼、盐、枣、栗”应有尽有。

  昌黎人也是命运多舛的。这里地近边塞,战争年代,多少慷慨悲歌之士奋起保卫自己的家园。明朝崇祯三年(1630年)春天,清王朝的前身———后金的兵马冲入长城,接连攻占永平府的卢龙和滦州、迁安等城,而在进攻昌黎县城时却受到了意想不到的强烈抵抗。当时,昌黎城池久攻不下,皇太极亲由抚宁移师昌黎,指挥士兵竖起云梯强行登城。眼看清兵就要爬上东门城墙,藏身城外的一昌黎壮士跑过去把云梯一下拽倒;清兵摔了下来,这位壮士也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就这样,昌黎军民用顽强不屈的精神坚守城池7个昼夜,终于等来明朝派出的援军。为此,著名学者顾炎武在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到昌黎考察时,特意写下《咏昌黎》诗,感叹道:“弹丸余小邑,固守作东藩。列郡谁能比,雄关赖此存!”

  岁月悠悠,硝烟炮火已如风远去,昌黎地秧歌在镇上街头扭得欢快而自然。而这里的

葡萄酒更是美名远扬,华夏长城、地王、朗格斯等一大批国内知名的干红酿造企业比肩而立。以“品酌葡萄美酒、观赏万亩葡园、游历欧式酒堡”为主要内容的葡萄酒文化游也应运而生,每年接待游客十几万人。

  扭着地秧歌,品着葡萄美酒,昌黎人的好日子也越“酿”越醉人。

  本报记者 高志顺 发自昌黎镇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