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正文

五位稻农办“原生态”摄影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8日09:10 新京报

  首触傻瓜相机记录身边事,作品亲切感令荷赛奖得主叹服

  

五位稻农办“原生态”摄影展

  马美艳拍摄的《老人与牛》无论是构图还是对神态的捕捉都很有专业范儿。

  

五位稻农办“原生态”摄影展

  展览现场,稻农李自康成了荷赛奖得主丹尼尔镜头里的明星。本报记者王嘉宁摄

  

五位稻农办“原生态”摄影展

  黎明富最为得意的作品就是这张《拔河》,在他看来反映了农村妇女翻身。

  本报讯(记者张璐诗)昨日上午,“五个稻农的镜头”巡回摄影展在首都图书馆开幕。四位云南稻农与“荷赛”奖得主、西班牙摄影师丹尼尔·贝尔特拉参加了这个“原生态”影展的开幕式。丹尼尔表示,稻农们拍摄身边事的视角和画面力量甚至超过专业摄影师。

  每人20筒胶卷拍一年见闻

  本次展出的101幅图片,分别是出自以前从未碰过相机的四位云南稻农,以及摆弄过一两下相机的黎明富。他们五人来自不同的地区,受过从小学到高中不等的学校教育,其中三位是女性,包括两名已为人母。

  据主办方介绍,该摄影展源于2004年“稻米之路云南生态巡游”活动中,主办方把一批“拍立得”相机分发到当地农民手里,让他们随意拍照。后来专业摄影师约翰·诺维斯(JohnNovis)等人看到了这批图片的独特魅力,便给当时活动的五位优胜者分发“高级傻瓜机”,让他们进行了从水稻下田到收割时间跨度为一整年的创作。五人每人使用了20筒胶卷,记录下身边发生的生活琐事。

  稻农拍老乡也得“打埋伏”

  在发布会上,稻农摄影师、41岁的熊贵芝说,自己领到相机时很激动,“想让这部相机把我们的生活告诉很多很多的人。”有一儿一女、而且是家里主要劳动力的熊贵芝说,因为村里的人们不习惯被拍照,经常拒绝她的要求,所以她通常要“埋伏”在某个人们必经的地点,然后突然跳出来拍照。另一位稻农马美艳谈起一年的拍摄经历很欣慰,“一年种两季水稻很苦很苦,但这是我们的生活。土地让我们永远都有吃的。我愿意把这些拍下来。最喜欢拍漂亮的傣族姑娘”。

  作品魅力在于“发自内心”

  作为活动发起人之一,约翰·诺维斯认为,农民的创作之所以有魅力,因为拍者在按快门时没有想要叙说什么。他们的作品中完全是发自内心的东西,所以不仅对中国人、对很多西方人都很有感染力。

  约翰说,此次展览的主题为“我的土地,我的稻米,我的生命”,与今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生态安全与环境友好型社会”不谋而合,希望展览能引发更多人对农业的关注。

  稻农的摄影技术如何?以《亚马逊的干旱》获荷赛奖的西班牙摄影师丹尼尔认为“很不错”。“他们拍的图片中呈现出叙述者和被拍摄对象的亲密感。任何外来的专业摄影师,如果只呆那么一周半月,是无论如何都拍不出来这种效果的。”丹尼尔说。

  据悉,本次摄影展从6月7日到11日展出,随后还将巡展到广州和香港,最后将回到各位稻农的村子里展出。

  ■稻农感言

  “照片可以代表我们的嘴巴”

  我喜欢拍照片,照片可以代表我们的嘴巴,告诉外面的人我们的眼睛看到的。这次活动是第一次真正尝试拍照。刚开始拍照时,我们村里的人不愿意让我拍,不过后来我把拍得好看的送给他们,他们觉得喜欢,就愿意了。

  因为在我们那边,找人拍照都是要付钱的。他们有人免费拍照,都很欢喜。

  我最喜欢我拍的那张《拔河》。那天是村里的妇女过妇女节,很多妇女把经过自己辛勤劳动赚来的钱,买猪、买酒、买肉,请我们男同胞观看她们的拔河比赛。以前妇女在我们那里很受歧视,有客人来吃饭,她们不允许上桌。现在妇女都翻身了,我妇女节去拍了一天片子,很高兴。

  这次活动以后,相机是留给我们了,我也想继续拍照,但很难。这次是有人给我们提供胶卷,而且每两个月就来帮我们冲洗照片。如果是我自己,买不起胶卷,也没有钱去冲洗胶卷。

  ———黎明富(生于1949年,在5个稻农中拥有最高学历(高中文化程度),一直是农村基层的农业科技骨干。)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