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正文

评论:媒体和社会,别哄炒高考好不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9日09:30 南方网
  人民网 建 达

  前两天是中国的高考日,成千上万的高三学生去挤“独木桥”,成为中国社会的一个独特风景。既然是国家规定的考试,就让它考好了。让考生安安静静地考,让社会生活平平静静地进行。考试总会有喜怒哀乐,失利者也不会在少数。别让一场并不完美的入学考试变成生死搏斗,这不符合公平和谐的原则。

  有些媒体总喜欢炒作起哄。考试前制造紧张气氛,什么指南、辅导、预测、猜想,

让社会不得安宁。考试后,又爆炒什么高考状元、满分作文,看似抬举精英,无形中从精神上对那些落榜的孩子落井下石。有意义吗?其实很无聊!

  过去的中国,由于观念陈旧和条件欠缺,高中生只有走高考一条路,考上大学、跃过龙门,才能改变自己毕生的命运。这是历史的无奈。如今,国家已经进行了多年的改革开放,各种新观念早已深入人心,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成材的道路千条万条。严进宽出的大学模式虽然依旧大行其道,宽进严出的教育方式也悄然崛起。高考,实在没有必要大炒特炒。考进了大学能够成为人才,没有通过考试但坚持系统学习也可以成为人才。严进宽出的普通高校培养人才,宽进严出的民办、自考、成考等院校也一样培养人才。发达国家的教育经验早已证明了这一点,我们国家无数智者的探索也证明了这一点。中国需要大量的人才,光靠几所名牌大学是解决不了人才需求的。一个决策者,如果只把眼光放在局部而忽视了广泛的需要,其实并非聪明。只有关注所有渴望接受教育的人,才能够把中国的教育办得更富人情、更符合实际、更体现公平、更有成效。

  教育资源的欠缺,是造成人们热衷于高考、狂热于门第的主要原因。如果踏进大学门槛是一件寻常的事,受高等教育不需要经过生死搏斗,那么,高考就不会成为每年六月举国紧张的大事。但是,就目前的经济状况、教育状况和人们受局限的理念,要想让所有希望上大学的人都能实现梦想,还不可能。那么,政府和教育部门、其他有关部门就应该想办法,出政策,缓解高考的紧张气氛,拓宽人才成长的出路,搬掉扼杀人才的障碍,鼓励有志青年通过多种途径学习,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学习的需要和人才成长的条件。比如教育部门要在经费使用上体现平等,不仅要照顾尖端院校,也要关心普通院校、推行宽进严出的自考和成考院校。共青团、学联等团体的工作范围,也要涵盖除普通高校外的其他类型学校。用人单位一定不能对毕业生有任何歧视,要“英雄不问出处”,只看能力不问背景。法律要对任何歧视予以禁止,因为歧视对我们的民族有百害而无一利。

  人们的观念转变了,社会的心态平和了,政策更科学、更趋向于公平,教育更着眼于培养广泛的人才,年轻人受教育的途径更多、更有选择性,那么,那些无聊的媒体可能就不会再去炒作高考了。因为,那时的高考(如果还有高考的话)就会像我们如今去考一个驾照一样,轻轻松松。(编辑:付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