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正文

戏剧、音乐人打造“跨界”诗歌朗诵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4日11:12 光明网

  

戏剧、音乐人打造“跨界”诗歌朗诵会
戏剧、音乐人打造“跨界”诗歌朗诵会

  西川(左)和于坚(右)在上届“大场诗歌朗诵会”上朗诵自己的作品。

  本报讯(记者姜妍)本周日晚八时,一场特别的诗歌“秀”将在建外SOHO广场举行:4个小时内,包括舒婷、西川、欧阳江河在内的20余位诗人,将不间断地登台朗诵诗歌,而

由专业戏剧人、音乐人组成的制作团队,将使这场朗诵会具有“跨界”的色彩。

  有朦胧诗,有“80后”

  这一名为“大场诗歌朗诵会”的活动主题是“我们在一起”,始于2004年,两年一届。本届活动邀请了包括舒婷、食指、多多、芒克、黑大春、西川、欧阳江河、沈浩波、尹丽川、胡续冬、颜峻、春树等在内的20余位诗人,其中既有朦胧诗老诗人,也有“80后”新生力量,可以说是当代中国诗人五代同堂。

  活动策划人胡赳赳介绍说,以前只有写诗的人才读诗,他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诗歌可以走向街头、走进社区、走向广场,诗人把对公共领域、公共空间的想法都表达了出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包括话剧导演张广天,国家话剧院制作人李东,音乐人卢中强、龙隆等人将负责当晚活动的制作,力图使这个活动不仅仅只是一个朗诵会。

  “让诗歌向大众敞开一下”

  胡赳赳认为,四小时不间断朗诵是很耗费体力和精力的事情,实际上也是检阅观众对诗歌热切程度和耐心程度,这次朗诵会本身就是构成了行为艺术。他说:“四小时的朗诵中观众在哪里,观众能坚持多久,现场观众有多少热情,到尾声的时候会不会人去场空,因为到时会有一场世界杯比赛,这些都是我们期待的答案。”

  胡赳赳同样期待五代诗人同堂的场面,他认为“这是诗歌界立场分野的融合,诗歌正在回到它应有的轨道中:作为媒介的诗歌使我们在一起并彼此发觉”。

  活动的策划者和朗诵参与者沈浩波认为,这样的朗诵会不能算是一种娱乐,而是一种更开放的姿态。他说:“这里不会有专业的交流,但是会传达一种情绪,对诗歌的一种很朦胧、很亢奋的感觉。当晚,当地有一个啤酒节活动,大家喝着啤酒,爱听几耳朵听几耳朵。这是一种很原始的方式。诗歌不可能真正走向大众,但是可以向大众敞开一下。”

  ■访谈

  制作:难度在于诗歌本身

  李东(国家话剧院制作人)

  新京报:第一次担任诗歌朗诵活动的制作人,有何不同的感觉?

  李东:我觉得这个活动的创意很有意思,诗歌离我们已经是一个很遥远的东西了,人们不再像上世纪80年代那样追逐诗歌,而且正好还有世界杯,我们也不知道到时候观众会有什么反应,这个是未知的难度。

  新京报:那作为一个制作人,你将如何来克服这种未知的难度呢?

  李东:这种未知是我们想要的,我们不避讳。以前做舞台上的东西,我可以知道大概会给什么人看,然后去准备。但是这回的活动我完全无法预测,究竟能聚集什么样的人我们也不知道。这个难度不在于技术,而在于诗歌本身。

  新京报:也就是说,在技术上难度不大?

  李东:对,技术上不难,我要做的就是不要出任何技术问题,虽然诗歌本身是自由的,但是其过程应该是严谨的。比如诗人的上台顺序,不能把同类的诗人集中,否则会造成观众的疲乏,还有乐队的配合,尽量不要让气氛单调。我们期待那天可以看到人们自然流露的反应。如果大家都沉浸在诗歌中,至少社会治安会好很多。

  音乐:让活动更好玩

  卢中强(音乐厂牌十三月负责人)

  新京报:这是你首次尝试音乐和诗歌的融合实验吗?

  卢中强:我已经有过一定的经验,比如张晓波的《熊猫》,子曰乐队主唱秋野来演绎,还有李亚伟的《我在双鱼座给你写信》,由万晓利演绎,获得了大家的好评。但是做这样一个连续4小时的大型活动,我还是第一次。

  新京报:连续4小时的诗朗诵,可能会让听众有疲乏感,你会采取哪些办法避免?

  卢中强:我们会采取一些形式让活动做得好玩些,在舞台后面会有一支电声乐队,我们会挑选三四首诗歌做即兴的演奏,音乐作为一种背景会先起,根据每首诗歌的内容和需要的氛围演进。我们事先会为每一首诗歌做好MIDI,现场乐队由两个键盘、一把吉他和一把贝司组成,其中吉他手由前鲍家街47号乐队的主音吉他手龙隆担任,龙隆还会在现场与诗人对话。还有其他一些形式,比如万晓利与李亚伟以及尹丽川的合作、苏阳与黑大春的合作,颜峻会边打碟边飙诗等等,应该很有意思。

  8月份的时候,我们还会出一张唱片,诗人和音乐人的合作,可能会在黄山搞一个更大的活动。

  新京报:你觉得音乐介入这样的活动,对诗歌界会有什么影响?

  卢中强:可以让诗歌的复兴有新的通道,这样的活动终归比看选秀有意思吧。而且也能改变大家目前对文字的审美认识,并不是林夕的歌词都比诗歌好。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姜妍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