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正文

爱国诗人丘逢甲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5日08:47 东方网-文汇报

  春愁难遣强看山,

  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湾。

  ——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温家宝总理就两岸问题答记者问时,曾引用台湾近代爱国诗人丘逢甲的这首诗作。

  丘逢甲,祖籍广东蕉岭,1864年出生于台湾苗栗铜锣湾,著名抗日保台爱国英雄、教育家、诗界革命巨子,1889年中进士,殿试补工部主事。辞官后回到台湾,先后在台中、台南、嘉义等地的一些书院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清政府被迫与日本侵略者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割让给日本。消息传出,全岛一片恐慌。丘逢甲亲练大军,力主抗日保台,充分体现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忧国忧民心态。其诗作也充分反映了丘逢甲忧时济世的民族英雄本色,对严峻的抗战局势、英勇的抗争、无尽的思念均有所体现。

  济世忧民保台抗争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清朝海、陆军接连战败,丘逢甲对负有重大责任的权臣李鸿章表示了极大的不满。他在诗中写道:

  大东沟中炮声死,旅顺口外逃舟驶。刘公岛上降幡起,中人痛哭东人喜。旁有西人竟嗷訾,中国海军竟如此!衙门主者伊何人?万死何辞对天子!……

  从急剧而下的战局中,丘逢甲敏锐地感到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于是,丘逢甲召集乡民日夜训练,以备时局恶化。并号召群众一旦发生变故,须揭竿而起,奋起抗争。不久,割让辽东半岛和台湾全岛的消息传出,举国震惊。丘逢甲义愤填膺,联合台绅上书清廷,表明“万民誓不服倭”,先后上疏四次,血书五次,呼吁拒倭守土。但清廷回电“台抗京危”,并急召守军早日撤回,派员专程南下交割台湾。丘逢甲忧世济民,悲愤之极。他有这样的诗句:

  忽行割地议,

  志士气为塞。

  刺血三上书,

  呼天不得直。

  在“呼天不得直”的情况下,丘逢甲大声疾呼:“清廷虽弃我,我岂可复自弃耶?”他倾尽家资,决心联合台湾各界人士自力保台,组织抗日救国组织,亲任义军“统领”。并向国内外发表讨日檄文,宣言:“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丘逢甲后来作诗回顾当时的场景时写到:

  拜将坛高卓义旗,

  五洲睽目属雄师。

  当时力保危台意,

  只有军前壮士知。

  5月29日,侵台日军在台湾的三貂角澳底登陆。6月3日,基隆沦陷。第二天,台北兵变,顿时一片混乱。台湾巡抚唐景崧见势不妙,当天逃往沪尾(今淡水),电令丘逢甲等带兵赴援。6月6日,唐景崧又匆忙携带巡抚大印,乘德国船逃至厦门。此后台北秩序更为混乱,游兵抢掠无状,居民迁避一空。丘逢甲率义军力图恢复秩序,终因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再加上孤立无援,抗日军民弹尽粮绝、死伤严重,气壮山河的保台抗争终告失败。经部将劝说,丘逢甲不得不挥泪内渡,孤身遁避乡间。临行时,百感交集,写《辞台诗》六首以表达忧愤之情(这里仅录其二):

  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扁舟去作鸱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卷土重来未可知,江山亦要伟人持。成名竖子却多少,海上谁来建义旗?

  临阵变节是丘逢甲最为痛恨的,这在诗作中也得到了体现。就在武峦山失守前后,义军内部一些部将不顾民族大义,投降敌人,这给了丘逢甲不小的刺激。他在诗中写道:

  北垣遽中乱,满地淆兵贼。……乾坤已中变,万怪竞荒惑。人情易翻复,交旧成鬼蜮。

  怒斥降日的“交旧”为“鬼蜮”,表达了对汉奸的切齿痛恨。

  内渡后,日人鉴于丘逢甲在台湾军民中的崇高威望,探得丘逢甲回大陆后的行踪,派来说客游说,企图以利禄进行引诱,遭到丘的严正拒绝。日人恼羞成怒,纵火烧毁了丘逢甲在台湾的旧居柏庄以泄忿。丘逢甲的正义之举赢得了日人中有识之士的赞扬,将丘比作郑成功。对此,丘逢甲表示愧不敢当,于是写诗明志:

  英雄愧说郑廷平,

  目断残山一角青。

  何日天戈竟东指?

  誓师海上更留名。

  国愁乡情一线牵

  面对国破家亡,故土沦丧,爱国志士丘逢甲虽避居乡间,仍难以抚平悲愤之情,念念不忘台湾的光复。他自称为台湾遗民,家里门楣上挂有“念台”匾额,改居室为“念台精舍”,把长子丘琮改名为丘念台。诗作中忧国思乡之情跃然纸上,并且他没有因为岁月的流逝而冲淡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相反这种思乡之情越来越浓。

  一年以后: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当时台湾人口约四百万)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三年以后:

  满城灯市荡春烟,

  宝月沉沉隔海天。

  看到六鳌仙有泪,

  神山沦没已三年。

  三年此夕月无光,

  明月多应在故乡。

  欲向海天寻月去,

  五更飞梦渡鲲洋。

  五年以后:

  宰相有权能割地,

  孤臣无力可回天。

  啼鹃唤起东都梦,

  沉郁风云已五年。

  谁能赤手斩长鲸?

  不愧英雄传里名。

  撑起东南天半壁,

  人间还有郑廷平。

  从此诗可见,丘逢甲虽然自谦不如郑成功,但内心深处一直仰慕、崇敬这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以郑成功第二自居,渴望干一番从异族手中夺回台湾的伟业。

  十四年后:

  儿女英雄海上缘,

  东风吹散化春烟。

  相逢欲洒青衫泪,

  已割蓬莱十四年。

  同时他又追究了在朝权臣的战败责任,对他们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衣冠文武眼中新,晏坐空山笑此身。割地奇功酬铁券,周天残焰转金轮。后庭玉树仍歌舞,前席苍生付鬼神。细柳新蒲非复昔,更无人哭曲江滨。

  思念宝岛台湾的诗作写的更是情真意切、悲壮、苍凉、雄健、酣畅,展示了一代诗界革命巨子的爱国情怀和思乡柔情。

  天涯雁断少书还,梦入虚无缥缈间。

  兵火余生心易碎,愁人未老鬓先斑。

  没蕃亲故沦沧海,归权郎官遁故山。

  已分生离同死别,不堪挥涕说台湾。

  往事何堪说,征衫血泪斑。

  龙归天外雨,鳌没海中山。

  银烛鏖诗罢,牙脐校猎还。

  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

  壮志未酬梦难圆

  大九州当大一统,书生原有觉民权。待将宣圣麟书笔,遍布王春海外天。

  丘逢甲期盼着台湾回归、祖国统一,并对此充满了信心。

  亲友如相问,吾庐榜念台。

  全输非定局,已溺有燃灰。

  弃地原非策,呼天傥见哀。

  十年如未死,卷土定重来。

  王气中原在,英雄识所归。

  为言乡父老,须记汉官仪。

  故国空禾黍,残山少蕨薇。

  渡江论俊物,终属旧乌衣。

  四万八千户,将完玉斧功。

  看成地球椭,摄起暮潮雄。

  势已群星避,光先四海同。

  山河终一统,留影大瀛东。

  对于如何收复台湾,丘逢甲有他自己的见解,就是要发扬民权,振兴中华。他对列强虎视眈眈的态势十分警觉,1895年在离台内渡时写的《辞台诗》中就有一首反映了这一主题:

  从此中原恐陆沉,

  东周积弱又于今。

  入山冷眼观时局,

  荆棘铜驼感慨深。

  丘逢甲期盼祖国早日统一,发誓要“平生整顿乾坤手,要见神州日再中。”1900年丘逢甲参加了康有为领导的勤王运动。他曾亲赴南洋与康有为、丘菽园、容闳等洽商,还发表演说,呼吁海外华人自立,承担拯救祖国的重任。丘逢甲还一度承诺在保皇会攻下广州后拟发的保护外人布告檄文上具名。不料丘逢甲回到汕头时,其三弟及长子、次子均染鼠疫而殁,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使他从此与勤王运动绝缘,不再参与其事。

  1901年在丘逢甲的思想中,革命的成分逐渐占了上风,他作诗写道:

  空存扶汉分章手,

  无计能开日月昏。

  独立苍茫发遐想,

  自由钟起国民魂。

  他又在《有客自美洲归作仗剑东归图为题卷端》诗中说:

  西半球归东半球,

  偃然有国卧亚洲。

  逢人莫说华盛顿,

  厉禁方悬民自由。

  明确表示对清朝专制统治的不满。正是有了这样的思想基础,丘逢甲于1908年秘密加入同盟会,积极参加辛亥革命运动,为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作出了贡献。辛亥革命后,他被推举为广东军政府教育部长。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他又以广东代表的身份参加政府,当选为临时参议院参议员。

  1912年2月,丘逢甲卒于南京。弥留之际,嘱咐家人“葬须南向,吾不忘台湾也!”情真意切,悲壮感人。

  摘自《世纪》2006年第3期作者邵雍

  

爱国诗人丘逢甲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