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正文

评论:收藏都说40年 40年前怎么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5日10:36 新华网

  真正是无巧不成书,最近一段,笔者遇到了一连串与40年前有关的事。

  先是出差武汉,一位藏友拿出一只景泰蓝大盘,说起如何珍贵口若悬河。我一问,知道这东西他已经收藏了40年。40年啊,那是什么感情。

  前不久禁不住一位朋友的死拉硬拽,去看一位老板收藏的一大堆“元青花”。问问

来历。老板说这些东西是他40年前收藏的。我跟他开玩笑,说40年前你就是个有钱人呀。他一怔,说不是不是,40年前这东西非常便宜。老板是宁夏人,我说40年前宁夏怎么会出来这么多元青花呢?他说光靠宁夏不行,那是他走南闯北,走了十多个省收来的。出了门我就琢磨了一下:怎么又碰上一个痴迷收藏40年的?

  这两天上网,竟然一连串看见好几个40年。一位吉林老汉向媒体展示了他收藏了40年的铜碗,一位广西藏友展出他收藏了40年的古玉等等。

  40年前是什么年头,孕育了这么多收藏家?笔者生也晚矣,未能赶上那收藏的大好时光。我知道上世纪70年代,齐白石、李可染的作品挂在荣宝斋不过百八十元一张,如今百八十万也未必买得下。而且最关键的,那时候这些东西没假的。再往前10年,肯定价格更便宜,藏品更保真吧。

  不过算一算,40年前,1966年呀,那不是“文革”爆发、大破四旧的年代吗?想一想这些有着40年藏龄的人,年龄似乎刚到60岁,40年前也就20岁。在那样一个举国疯狂的年代里,在全民痛恨封建残余的环境下,这么多20岁的小青年在默默无闻,甚至走南闯北收藏着祖国的文化遗产?有点离奇。还有,他们怎么收藏?走街串巷不太可能,那年头收废品的都是国营公司,哪有小商小贩?到国营文物商店买?这些东西40年前如果有卖的,一定便宜得很,可当时人们的收入能有多少?我相信一定会有一些具有远见卓识的人在当时做出过收藏方面的义举,但应该是凤毛麟角,不会一下冒出这么多。

  至少有这样一种可能——有人在编故事。几年前有些人喜欢编一些复杂而离奇的故事,比如我祖上做过清朝的道台、这东西是我姥姥的姥姥的嫁妆、我曾祖父的邻居是个太监一类。这样的故事现在人们听腻了,所以返璞归真——就是我本人收藏的,情节简单,但言之凿凿,不容置疑;收藏了40年,那年头怎么会有假呢?其实,这些编故事的人未必是想坑蒙拐骗,他们很可能相信自己的藏品绝非赝品,所编出的40年的故事,无非是想增加藏品的可信度而已。

  收藏需要斗智,需要技巧,但也需要诚信,需要磊落。其中的分寸把握不好,有时候会弄巧成拙,自己把真的变成了假的。当然,如果有意弄假成真,就是另外的问题了,不知道上述列举的几位会不会有,不说也罢。 (收藏拍卖导报 林 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