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正文

蒋兆和的《流民图》在上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0日11:11 新华网

  蒋兆和的《流民图》早已是家喻户晓的名作。而这件经典之作曾刊发于20世纪40年代 初的《杂志》,却是鲜为人知的事。

  1942年9月的《杂志》刊出了一篇吴诚之采写的《蒋兆和在上海》的报道,并随文刊出了二张图片。这两幅图片背后的意义皆非一般,蒋兆和的油画处女作《黄包车夫的家庭》在1929年上海举办的“全国美术展览会“上,引起了美术界的注意,徐悲鸿 给予蒋兆和很

大的赞许,鼓励他“在艺术上要走写实的路。”正是这幅画,奠定了蒋兆和成名的道路,也坚定了他一生致力水墨人物画创作的艺术原则。《杂志》上的这幅《车夫》也是黄包车夫题材,但已不是油画,不变的是一以贯之的“底层人物”代言画家蒋兆和。

  另一张不是画而是照片,是蒋兆和1941年9月在日本次展览使得“长27米、高2米”的巨作《流民图》遭遇到了比禁展更可怕的万劫不复的千古遗恨。展了一星期,《流民图》被一强权者“借”走,这一“借”就没再还回来(1953年,《流民图》神奇地出现并回到蒋兆和手里,不幸的是,27米的长卷只剩下一半约14米的残卷了,另一半至今下落不明)。幸而蒋兆和在画卷完成后印制了50套照片,并留下10张玻璃底版,才为以后的补画和复制留下可能。在当年,《杂志》连续两期刊出全卷本《流民图》,成为最早刊登这幅名画的刊物,其珍贵的资料性不言而喻。

  《杂志》在图片上标示的是“后流民图”,我对这个“后”字一直不解,为什么要加这个“后”字,为什么别的资料上说到《流民图》没有这个字?其实答案就藏在《杂志》的“杂志信箱”里,这个版面用的是最小号字体,读起来非常费劲没有耐心一字一字读完。当年也有一位读者(苏州的李竹先生)和我有一样的疑问,“杂志信箱”作答:“宋朝的郑侠曾作流民图,本刊前载蒋兆和先生的后流民图就是指继郑侠流民图而作的,故称后流民图,所以只有郑侠的流民图,并没有什么‘前流民图’。”

  ( 谢其章 )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