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正文

现在的书画鉴定谁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4日09:23 南京报业网

  【今日商报报道】从去年11月下旬开始,南京的书画市场进入一个“低迷”时期,交易总量明显下滑。分析市场“低迷”的原因时,南京某专家认为,这与整个经济形势有关,但更加不可忽视的问题是假画、赝品太多,影响了真正收藏的人,看着亚明、卢星堂的大量拍品,很多人不敢买,时间久了就影响了整个市场。

  据记者了解,南京乃至国内书画市场时下赝品泛滥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

书画鉴定”这一环节上出了问题,当今社会艺术品欺诈性经营和借伪作坑人行径愈演愈烈。为了减少藏家的投资风险,现分析名家作品真伪鉴别方面的几个问题。

  “鉴定家”泛滥成灾

  “书画鉴定”原本是指掌握相应专业技能的人,对署名家之名的书画作品进行真伪判别、优劣审定的专项工作。基于书画鉴定是门强调“实践出真知”的且极具特殊性意义的专门学问,只有“实践”者才知道。然而由于市场的突然火爆,艺术品买家的急迫需求,书画鉴定业一夜间便“俏”了起来,以致成为某些人眼中的“高产出”行当。于是乎,社会上便高频率地出现了“书画鉴定”角色的“大反串”现象,不少书画家、美术理论家等,只要与书画扯上点关系的,都“理所当然”地充当起了鉴定家的角色。

  事实上,即使是有资质的鉴定家,是不是都用良心去鉴定书画?这也是个问题。像轰动全国的长安画派大师石鲁作品造假案,国内鉴定大师纷纷“看走眼了”,就很能说明问题。

  图章已“失信”

  古今书画作品都会盖上各种类型的图章,为日后他人辨别署名作品(题款)的真伪以至判断整件作品是否可靠提供依据。一直到现在,许多人对沿袭已久的以图章作为重点鉴定项目,从而确定名家书画作品真伪属性的工作方法仍然是乐此不疲,且大多数圈里或圈外人对此种工作方法最终带来的判断结果的可靠性始终没有产生过任何怀疑。

  好多书画造假者利用电脑制版这一科技手段仿制名家作品中的图章,在制作效果上完全能达到真伪莫辨的程度,仿得好的即使借助放大仪器帮助鉴别也是无济于事。现实还不仅如此,如今的造假者在图章印面色泽(印泥色)的作旧处理上,也能达到“随心所欲”境地。由此可知,现在的鉴定工作者如果还是一意孤行以图章定真伪,那就完全有可能在工作中陷入被动,产生谬误,导致整个鉴定工作结论上的颠倒黑白局面。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高科技已使图章彻底“失信”了。

  “书”的误导

  据了解,现在我国每年由正规出版机构公开发行的各类型名家书画作品专集其数量之多已无法精确统计,同时如今刚入市的书画收藏者们特别钟爱购藏那些被大型画册出版的,即所谓有“出处”的名家作品。许多人形成一种思维定势:被名家专集出版过的名家作品必定件件都经过了鉴定专家的严格把关和认真筛选,对这类作品原作已不用担心其真伪问题,可以放心买进收藏。其实真相并非如此。

  面对着书画造假水平越来越高、名家书画赝品满天飞的现实状况,无形中就形成了一种可能性,那就是画册出得越多,书画赝品被当作真迹入编于名家作品集册中的概率也就越高。所以,最近几年,一些出版社出版的已故名家作品集册,其中的入编作品受到专业人士质疑的不在少数。再有,如今的个别书画经销商纯粹就是利用现在出版画册的便利条件,试图以画册的特种“包装”作为兜售赝品的“促销手段”。现在的书画市场上,将旧版书籍做“偷梁换柱”,重新装订的作伪名家画册的事例比比皆是。面对这等性质的书,若书画买家掉以轻心;以“书”论作品的话,其结局将如何就不用多说了!处郭舒波朱霏霏

  (编辑小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