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正文

古币收藏稀为贵 目前市场两大热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8日11:20 新华网

  多数收藏者选择古钱币作为入门的品种,因为古钱币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每一个政权出现,与之相伴随的往往都是钱币的发行,可以说,古币是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历史脚印,清晰地注释着历史进程,显示着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这就是被当今人们笼统称之的钱币文化。

  记者从南京最大的古玩市场——朝天宫古玩市场了解到,在南京收藏古钱币的人数

仅次于集邮者,每次举办全国泉友交流会时,朝天宫都是人头攒动,交投活跃。古钱币销售市场不断扩大,交易日渐频繁,收藏古钱币已成为一些人投资理财的新选择。不过,收藏古币可是一门大学问,需要掌握的技巧也不少。

  ■汉五铢只卖一元

  在朝天宫经营古币整整10年的王老板告诉记者,古钱币的收藏主要以稀为贵。某些古币虽年代久远,由于其铸量极大,出土的数量也很多,故其价格并不一定比后期钱币的价格高,如西汉从武帝至平帝共铸五铢钱280亿枚,使用300多年之久。其普通品目前定价仅1至3元;而比汉代晚1000多年的明朝钱币定价普遍高于汉五铢,如明代“宣德通宝”、“弘治通宝”定价均在20元以上。

  宋、明、清的古币价值较低,先秦、汉、隋、唐、元各代的古币价值较高;黄铜、红铜、铁质古币价值较低,金、银币价值较高;正式流通的钱币价值较低,非正用钱,如供养钱、春钱、秘戏钱、宫钱、打马钱等价值较高;方孔圆钱价值较低,圆孔圆钱、刀币、布币价值较高;正统王朝的古币价值较低,偏安王朝、区域政权的古币价值较高;光背古币价值较低,双面均有钱文、双面均为钱背、背星、月纹、背文字等古币价值较高。

  ■农民政权钱币价高

  南京著名文物鉴赏家徐纯原先生告诉记者,现在市民手中的古钱大部分都不值什么钱,像光绪元宝、康熙通宝之类的铜钱现在市面上有很多,有的甚至只值一两块钱。但是像李自成、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时发行的货币,因为时间短、有地域性局限、发行量小,所以值钱一些。

  据介绍,明末张献忠农民政权所铸“西玉赏功”铜钱,现价格达3万多元。我国历史上几个少数民族所建立的辽、金、西夏、元等朝代铸造的钱币,其价值也远远高于同期汉族政权铸币,“雕母”、“母钱”、“钱范”、“开炉钱”,“库镇钱”等更是古钱中的珍品,其价格往往在数千元到数万元之间。

  不同比值,不同宝文的钱币有时价格悬殊。如宋代“皇宋通宝”,一般铜钱价格在一元以下,而折二篆书铜钱如今定价在2万元以内;南宋的“建炎通宝”的价格却在3000元以内。

  ■主题收藏容易成规模

  古币浩如烟海,一般收藏者很难将各个朝代的钱币收藏齐全,并研究透彻。所以以年代或形式或内容为主题进行收藏,可能比较容易形成规模。

  一位收藏家魏先生以唐朝为主题的钱币就颇具规模。唐朝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朝代之一,这一时期的中外经济交往非常频繁。他收集有500多枚唐时一些周边国家与中国通商用的古币。这些古币均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铸开元通宝,钱文隶书由欧阳询执笔,端庄凝重,我国量制中的一两十钱制就起源于此。开元钱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的飞跃,以后的方孔钱多以通宝、元宝相称,而流通了八百多年的铢两货币自此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真正退出了流通领域。

  ■目前市场两大热点

  朝天宫的王老板介绍,在目前的古币收藏市场上,元末明初洪武年间的“大中通宝”和“洪武通宝”成为两大热点。

  据介绍,朱元璋在建立明朝的前后,根据经济、军事和政治的需要,先后铸行了“大中通宝”和“洪武通宝”两种钱币。“大中通宝”分为小平、折二、折三、折五和折十5个等级,其背文分别为“一”、“二”、“三”、“五”、“十”。“洪武通宝”的制钱格局沿用了“大中通宝”的制式,也分为小平、折二、折三、折五、当十等。

  “洪武通宝”可以按系列收藏,它的特点是在背面都铸有一个“福”字,按照面值大小比例不同,从最小的“一福”到最大的“十福”,具有很高的收藏与观赏研究价值。“洪武通宝”增值很快,他2002年购买的二福“洪武通宝”,一枚大约200元,如今已经涨至600-700元了。

  便捷检索

  新华收藏艺术品拍卖老照片瓷器紫砂壶字画 油画 画家 书法火花 烟标油画 画家海报博物馆 文物古籍书籍美术书签 书标文房四宝像章 徽章家书台北故宫雕塑玉器珠宝翡翠 报刊刺绣织绣附加费 粮票酒标白酒 啤酒钱币 金银币 流通币 纪念币古玩 古董鉴宝蜡像陨石奇石 观赏石集邮 邮票 邮市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