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正文

科学探索呼唤“隐士”精神(新语)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6日02:26 人民网-人民日报

  

科学探索呼唤“隐士”精神(新语)
佩雷尔曼来到桃花源

  前不久,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的第二十五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俄罗斯数学家格里戈里·佩雷尔曼由于对证明20世纪七大数学难题之一——庞加莱猜想做出的重大贡献,被授予“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茨奖。然而,佩雷尔曼竟然对到马德里出席颁奖仪式表示“没兴趣”,甚至拒绝了受奖。这位数学奇才的奇怪行为,立即成了世界关注的新闻。

  佩雷尔曼为什么拒领菲尔茨奖?据说,他一贯处事低调,藐视荣誉和金钱。1996年他就曾拒绝接受欧洲数学学会颁发的杰出青年数学家奖,还拒绝过一笔100万美元的数学奖金。对他来说,平静的生活和数学世界才是最大的乐趣。潜心研究、淡泊名利、来去无踪,是人们对他最深刻的印象。为此,有媒体将佩雷尔曼称为数学“隐士”。

  尽管佩雷尔曼的行为让人多少有点难以理解,但无论数学界的同行或更多的人们,对他所做出的贡献及其“隐士”精神,都表示了深深的敬佩。

  科学上的“隐士”精神,实质是专注、执著的全身心投入与对名利的淡泊,以及心态上的平和、恬静,胸怀的宽广、大度。这既需要科学工作者本身的修养,更需要社会环境的宽容和支持。反观国内科学界,一股浮躁、追名逐利之风却令人担忧。现在,一些科研人员没有多少时间和精力,能真正投入研究工作,他们的精力大量地被“耗散”了。首先,为了获得研究经费,就必须申请课题;而课题能否立项,除了研究能力,“公关”能力有时更显重要。这就苦煞了许多不善于此道的研究人员。此外,考评、鉴定、验收、报奖,也都是耗费科研人员时间和精力的重要因素。

  中国要建设成创新型国家,必须从体制、机制和政策上改变这些违背科研规律的做法,让科学家们真正回到实验室、书桌旁,有充分的时间和宽松的环境,从事研究和探索,自主创新才不至流于口号。同时,我们也需要在科技界提倡淡泊名利、潜心事业的“隐士”精神。

姚诗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