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正文

影视剧是“巧借”还是“抄袭”?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6日09:56 河北日报

  《夜宴》披《哈姆雷特》之衣《满城尽带黄金甲》取《雷雨》之体

  本报上海电(李君娜)近日,冯小刚的古装新作《夜宴》分别在水城威尼斯和内地杭州进行放映。与此同时,张艺谋的古装新作《满城尽带黄金甲》也已进入后期制作阶段,即将出炉。

  两位中国名导好像在“共同执导”一部名为“票房大战”的影片。一个问题浮出水面:频频借“他山之石”为内容的中国影视剧,还能攻下多少观众的心?

  都向经典“借石”

  张艺谋和冯小刚的2006年新作,仿佛是一次巧合:两位导演都放弃了“原创”,一致向“经典”看齐。

  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取材自曹禺的经典话剧《雷雨》,只不过是将故事背景改在了唐朝宫廷,原剧中的“周朴园”成为皇帝,后母“繁漪”化身皇后,也因此有了《满城尽带黄金甲》即“古典版”《雷雨》一说。

  《夜宴》也将故事背景放在了盛唐的宫廷,故有“中国版《哈姆雷特》”之说。影片中的每个主角都能在《哈姆雷特》中找到对应人物,是许多看过片花的观众的共识。导演冯小刚也曾坦言,《夜宴》是一部女性版的《哈姆雷特》。

  “巧借”还是“抄袭”

  两名实力大导,两部相似大片,堪称一次“巧合”,却并非“意外”。近年来,国内外影视作品,向经典“借”灵感的并不少见。

  业内人士指出,“借”的动作本身无可厚非。迪斯尼的动画大片《狮子王》,可称动物版《哈姆雷特》,一样获得了成功。今年在北美热播的电视剧《越狱》,可以说是电视版的《肖申克的救赎》,也相当成功。所以关键在于“借”来后的二次创作。

  由此,不得不正视目前国内影视剧创作的现实:题材的“巧借”,正慢慢成为市场操作的惯例;内容的“巧合”,慢慢演变成完全的“契合”。也因此,只换演员不换故事的“抄袭”事件,也越来越多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曾有观众疑惑:“打开电视,一部《怀玉格格》,一部《刁蛮公主》,同期在播,剧情和人物关系几乎一模一样,唯一不同的是扮演的演员面孔和虚构的角色名字。”类似的“抄袭”,在“学习”境外剧中,更是常见。喜欢看日韩剧的观众,随口就能报出:“《将爱情进行到底》复制的是日剧《爱情白皮书》,《少年包青天》的剧情照搬了日本侦探漫画《金田一少年事件簿》系列,韩剧《天国的阶梯》也已有中国内地版在拍摄中了……”

  原创力缺失是关键

  “巧借”不成反而助长了“抄袭”盛行,国内一些专家对此甚为担忧。

  浙江大学新闻研究所沈爱国教授认为,“借”外力进行二度创作的本身,也可以视作另一种类型的原创,这种方式应该鼓励和肯定。但是如果“借”过了头,变成了纯粹的“拿来就用”,那么就是恶性“抄袭”了。

  专家指出,不久前,国内首例电视剧剽窃案(电视剧《滴血文身》抄袭《梅花档案》)正式立案,也给业界人士敲响了警钟。北京电影学院陈晓云博士认为:“影视创作方面的司法制度健全是必须的,但再成熟的司法判定,对创作来说,也只是治标不治本。就‘抄袭’风而言,关键问题还是我们原创力的缺失。”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