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正文

美国朋友又来耿村“听故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6日09:56 河北日报

  本报9月5日讯(通讯员朱翠广记者刘成群)今天,40名美国朋友专程来到藁城市耿村,与这里的民间故事家进行交流,他们准备花5天时间在这里听原汁原味的中国民间故事。

  有着1200多人的耿村以“中国故事第一村”享誉海内外。该村自古处于山西阳泉到山东德州的交通要道上,集市十分繁华,四面八方的客商带来了很多故事、歌谣,外出经商、游历、当兵的耿村人也带回很多故事和传说,久而久之,这里形成了一个商品和民间文学

的聚散地。该村的男女老少都会讲故事,年龄最大的80多岁,最小的仅有10岁。按照国际上对民间故事家的划分标准,有关部门确定该村有大型故事家54位,其中,靳正新老人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中国十大民间故事家”。十几年来,记录、整理耿村的文字资料约6300余万字。1991年,中外专家学者60多人考察了耿村,1997年、1999年、2002年,美国的民间故事家先后有100多人来耿村进行文化交流活动。今年6月,耿村故事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影响和地位更加突出。

  美国客人一到耿村,立即被街道两旁的巾帼战鼓、秧歌队吸引,并高兴地加入到其中,与当地百姓一起载歌载舞,得到了观众热烈的掌声。据介绍,这些美国客人大多数来自美国民间故事协会,遍布美国的各个州。他们怀着对中国故事的神往专程来此进行为期5天的考察交流活动,既是为了亲身领略中国故事第一村的神秘面貌,也想通过交流,助推以故事为载体的文化学术的进步。

  伊莲女士是第三次来耿村,她说,第一次是以故事家的身份来的,当时还为耿村捐了些钱。第二次是来分享新的故事,享受耿村故事独特的魅力。这次来,是因为已经把耿村当成了自己的家乡,觉得这里就是自己的家,这里的故事家们就是自己的亲人。“耿村太吸引我了,每次来都能听到新的故事,每次来都能给我留下美好的回忆,我觉得这里就是一个民间故事的聚宝盆!”欧凯莱先生是第一次来中国,“我在美国的职业就是给人讲故事,我以前读过一些中国的民间故事,觉得非常好,我的一些同行给我介绍过耿村,我听后对这里非常感兴趣,所以我这次就亲自来了,我要在这里多听些故事,把它们带到美国去”。

  在耿村学校,两国的故事家们在随队翻译的帮助下进行了亲切交流。曾经在2002年来过耿村的几位美国客人在人群中寻找着自己的老朋友,老友相见,相拥而泣,手握在一起久久不愿松开。尽管语言不通,但他们从肢体语言中找到了昔日的情谊。第二次来耿村的美国故事家代表团团长罗伯特在耿村的街上边走边同身边的耿村朋友交流,并向街道两旁的村民们挥手致意。在耿村故事厅,耿村向来访的客人赠送了今年2月刚刚出版的《耿村故事一千零一夜》。琼斯女士说,虽然语言不同,但通过肢体语言,通过表情,我们可以共同体会到内心的沟通,因为我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将故事传播出去。

  据了解,美国客人在耿村考察交流期间,将分组深入到耿村故事家家中,同他们进行深入细致的文化交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