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正文

国产大片何时叫座又叫好(文化观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8日03:32 人民网-人民日报

  

国产大片何时叫座又叫好(文化观察)
图为《夜宴》海报。近日,筹拍了两年、宣传了近一年的国产大片《夜宴》终于在全国各大院线上映,9月23日,另一部国产大片、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也将在沈阳进行点映。2006年国产大片激烈竞争的帷幕就此拉开。业内人士认为,两部影片注定将在2006年留下浓厚的痕迹,但也带来了关于国产大片的更多思考。

  虽然有进步 原创仍不足

  《夜宴》体现国产大片整体缺陷

  9月16日,虽是周六的早场电影,北京搜秀影城的大厅却坐满了八成,观众期待的当然是冯小刚精心打造的华丽盛宴。也许是早先媒体放映场的集体笑场事件,也许是之前的国产大片早已耗尽了观众的期待,在电影散场后,观众对《夜宴》的评价相对都比较宽容。有观众表示,很多舞台化的台词写得深刻精致;也有的表示,影片阴沉清冷的基调能够传递出悲剧气息;对于几位主演,观众也多给了正面肯定。

  记者联系到国内知名影评人周黎明,请他谈谈对《夜宴》的观感时,他很痛快地说了两个字:“还行。”对导演冯小刚在古装片的初次尝试,他打了75—80分。他认为,相比之前的几部国产大片,这部片子有了很大进步,但影片中原创的东西还是少了些。

  也有影评人指出,《夜宴》的缺陷很明显。如人物性格塑造上尚显苍白,某些情节发展也缺乏铺垫。台词方面的半文半白,也在影片放映中造成笑场。可以说,在艺术创作上,《夜宴》重蹈了之前几部国产古装大片的覆辙。

  《夜宴》的进步,反映出国产大片创作者的反思和调整;但另一方面,《夜宴》的瑕疵和不足,恰恰也是中国大片整体的缺陷。

  国内名导演为何扎堆大片

  内有需求 外有压力

  近些年来,在中国电影产业出现了一些新现象,其中,“国产大片”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词汇。2002年,由张艺谋打造的首部国产大片《英雄》横空出世,尽管上映后诟病不断,但2.4亿元的票房足以构成一个传奇;此后的《十面埋伏》、《无极》无疑成为《英雄》开创的国产大片时代的极好传承,《无极》上映两周票房1.3亿的纪录至今无人打破。此后,影片一贯以风趣幽默见长的平民导演冯小刚也聚拢了1.2亿元巨资,开始打造中国版的“哈姆雷特”——《夜宴》。

  对于国产大片的产生原因,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马相武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文化产业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国产大片是文化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此外,进口电影冲击的影响也是不能忽视的。上世纪90年代中期,大量好莱坞大片涌入国内,对国产电影构成了强烈的冲击,打造“中国式大片”开始成为电影创作者和普通观众的共同期待,国内一些导演也开始探索新途径使国产电影进入国际市场。

  大片为何武侠满天飞

  西方受欢迎 投资有保证

  回顾近年来影响较大的国产大片,除了大制作、大导演、大明星,再躲不开的就是古装和武侠。对于“中国功夫打天下”的问题,马相武指出,拍大片的导演的关注点一般有两个,一个是国内的高票房,一个是在国外拿奖。《卧虎藏龙》的成功对华人导演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同时,华人文化圈对古装片、武打片有传统的欣赏模式和消费心理,在同等条件下会更欢迎此类影片。而西方世界仍然存在着对中国文化的误读,在很多西方观众眼里,“功夫”已经成了中国的标志。出于这两方面的考虑,中国电影人对武侠的创作偏重也是可以理解的。

  周黎明也提出,与这些大片、大投资相伴而生的大风险,使得片方都不敢做新的尝试,从确保回报的角度看,武侠片无疑是最安全的选择。所以,从第一部《英雄》到现在的《夜宴》,无一例外地站在已经在西方打出一片天地的中国明星肩上,锲而不舍地将功夫进行到底。这就形成了中国的“大片”等于“功夫片”或者“武侠片”的尴尬境地。

  “票房灵药”为何也是“口碑毒药”

  形式趋极致 忘了讲故事

  从市场效益上看,几部“中国式大片”的成绩无疑是值得肯定的,这次的《夜宴》也没有让人失望。据发行方透露,这个周末档结束时,《夜宴》的票房预计在5500万至6000万左右。北京某影城负责人介绍说,《夜宴》上映后的第一个周五,票房比平时高了一倍,白天场次的上座率达到了90%,晚上基本都是满场……但在辉煌的票房背后,却是不绝于耳的批评。“叫座不叫好”似乎成为国产大片难以摆脱的宿命。

  周黎明认为,目前中国的观影人群尚未完全建立,中国观众去影院看电影的支出,还不及美国观众的零头。而电影的高票价,又使得看电影越来越成为一种奢侈消费。普通的观众去电影院往往会挑选大导演、大制作,觉得可能会值回票价,即使影片故事不好,至少也可以看个热闹。这使得普通观众对大片趋之若鹜。而马相武则解释说,影片的宣传往往存在着主动宣传和被动宣传。主动宣传者大多是影片的制作方,给出的多是正面评价,而被动宣传者,如媒体,给出的则不乏负面评价。这两种评价的反差,引起了观众的观影欲望。

  两位专家坦言,票房与口碑相背离的根本问题,还在于影片的质量。马相武认为,国产大片本身存在着矛盾:在形式、效果、画面等方面,很多大片可以说做到了极致,但在剧本和讲故事方面却有明显的欠缺。周黎明也认为,由于国内现在能拍大制作的导演,很少有从编剧、话剧等文学方面工作转行的,因而对于编剧可能会有所忽视。

  大片虽重要 小片不能少

  国产大片不应一味仿照好莱坞

  周黎明认为,在一国的电影市场上,单靠大片的发展是不健康的。电影产业的发展,会经历一个从做小、到做中、再到做大的过程。即使是在盛产大片的好莱坞,主要撑起票房的还是相当数量的中等规模的影片。但在国内,小制作和中等规模的影片都没有得到很好地发展,使国产大片在创作方面缺乏必要支持,也会引起单靠大片撑票房、小片得不到关注的恶性循环。对于中小规模的电影的发展,周黎明强调了媒体的责任。他说,媒体有义务比一般观众站得高一些,对那些小制作影片给予更多关注,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盲目跟风报道。前不久引起不小轰动的国产影片《疯狂的石头》就很好地体现了小成本制作的巨大能量,它在故事质量和艺术创作方面的孜孜以求,也给国产大片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而这部影片出其不意的走红,媒体在其中的正面推介作用不容忽视。

  马相武认为,大导演扎堆大片,虽然是文化产业资本运作的趋势,但也需要建立平衡模型和机制,更多地关注影片质量本身。中国不应一味仿照好莱坞,而应注重本身的文化特色和艺术质量,这两点会给中国的大片带来很大的附加值。

本报记者 苗 苗 刘 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