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正文

整合资源助力“两岸阅读零时差”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7日12:45 光明网

  “两岸阅读零时差”的合作与发展,显然也并不能仅仅局限于两岸图书及时进入各自的市场,更主要的则是,在华文出版市场的大框架下,如何整合各自的资源,从而创造出更加高效顺畅的出版机制。

  第二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9月24日在台北闭幕。据有关媒体报道,在为期5天的活动中,内地图书深受岛内读者欢迎,现场图书交易量达400万元人民币码洋。而此次交易会有

近500家出版社参展,展览及销售的最新图书达十万种,百余万册。正如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副秘书长黄国荣在开幕致词中的评价,“这是自两岸开放交流以来,书目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华文书展”。

  如果假以时日,海峡两岸的开放与交流更加拓展,可以预见,此次交易会所创下的两个之“最”,完全能够被不断刷新。因为即便是目前两岸的交流与合作持续深入,但不可否认,现阶段尚有诸多政策上的难点,限制了两岸的无障碍合作。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两岸各自对对方的了解与需求,处于饥渴状态。

  根据两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的成交情况,我们完全可以揣测,两岸图书贸易蕴含的巨大前景。

  在内地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两岸图书贸易存在巨大商机,是一个无需争论的事实。但问题也许正在这里,看到商机是一回事,而真正地实实在在地抓住商机,则是另一回事。

  在此次两岸图书交易会的开幕式上,有关方面打出了“两岸阅读零时差”合作发展全世界”的口号。从随后的相关报道也得知,两岸出版界也更加明确了未来共同发展的方向,提出两岸业者要抓住内地迅速发展和全球掀起华文热潮的机遇,携手打造全球亮丽的华文出版市场。

  应该说,这种判断是准确的,在某种意义上,甚至也昭示了两岸的合作方式。显然,仅仅依靠一年一度在两岸轮流举办图书交易会,距离实现“两岸阅读零时差合作发展”的目标,还有些遥远。而市场的开拓,则需要日复一日的细致工作。好在,目前中文图书的贸易与合作,已经在观念上突破了原有的藩篱,而进入到“华文”这个大市场之中。内地出版界在体制上的改革,也为把出版按照市场化操作,提供了现实的可能。在探索外向型版权贸易的过程中,内地出版界已经主动突破了内容为主的观念局限,而转向对作者、渠道、管理、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资源整合。尤其是,内地出版机构近来与境外出版机构合作成立立足于当地的出版集团,为中文出版物进入当地市场,创造了相对顺畅的渠道和机制。例如,有媒体报道,中国出版外贸公司与新加坡大众控股集团联合在新、马等东南亚国家开辟了中国大陆出版品的连锁营销渠道,大陆出版物在当地的市场占有率从10%,一举上升到30%。

  这些成功的案例,很明显预示了两岸出版界合作的发展方向。而“两岸阅读零时差”的合作与发展,显然也并不能仅仅局限于两岸图书及时进入各自的市场,更主要的则是,在华文出版市场的大框架下,如何整合各自的资源,从而创造出更加高效顺畅的出版机制。

  □徐冰(北京记者)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