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正文

少林武功的渊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07日09:37 东方网-文汇报

  本书不谈侠,专讲武,借史学研究中的追述视角,由金庸小说的“武功”现象追溯其武学观念渊源,并进而探究观念在中国历史上的源流衍变。

  少林武功出何处?

  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武功出何处?

  聚贤庄乔峰大战群雄是《天龙八部》中最激动人心的一个片断。乔峰与中原群雄的矛盾,究其原因,乃是由于群雄认为乔峰是胡人——契丹人,乔峰无以辩白,乃与群雄以喝酒断交,然后动手,以性命相搏。少林高手玄寂使出了少林派的点穴绝技“天竺佛指”夹击乔峰,不料乔峰侧身避过,说道:“久仰‘天竺佛指’的名头,果然甚是了很。你以天竺胡人的武功,来攻我本朝太祖的拳法。倘若你打胜了我,岂不是通番卖国,有辱堂堂中华上国?”

  “玄寂一听,不禁一怔。他少林派的武功得自达摩老祖,而达摩老祖是天竺胡人。今日群雄为了乔峰是契丹胡人而群相围攻,可是少林武功传入中土已久,中国各家各派的功夫,多多少少都和少林派沾得上一些牵连,大家都已忘了少林派与胡人的干系。这时听乔峰一说,谁都心中一动”。

  乔峰在聚贤庄与群雄的大战对于了解金庸等武侠小说作家的少林武功观念非常重要。玄寂的心理活动可分两个层次:第一,“少林派的武功得自达摩老祖,而达摩老祖是天竺胡人”,所以少林武功是一种外来的武学,是“传入中土”的而非中土原创的;第二,因为“少林武功传入中土已久”,所以“中国各家各派的功夫,多多少少都和少林派沾得上一些牵连”。玄寂的上述心理活动,一个解决了少林武功的来源问题,一个交待了中国“各家各派的功夫”与少林武功的渊源关系,前者回答了“少林武功出何处”的疑问,后者描述了“天下功夫出少林”的现实。

  作为少林高僧,玄寂对少林武功的渊源和流衍自然非常清楚,所以上述心理活动应该可以说是专家的见解,代表的是专业意见。当然,与其说这是玄寂的观念,不如说是金庸的理解。金庸这种观念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如果我们可以暂时不考虑玄寂心理活动的时间问题,即《天龙八部》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北宋哲宗元祐绍圣年间(即公元1094年前后)的话,那么玄寂所传达的“天下功夫出少林”观念并无太大的不妥之处(因为今日流传的许多武术流派的拳法其来源皆与少林有一定的关联),但对于少林武功的起源——少林武功出达摩的观念却有很大的问题。金庸在这里所传达的不过是一个至今百年左右时间才形成的观念,却提前到了比之早八百年的玄寂身上。

  “少林宗派”的由来

  少林寺是武侠小说中的武学正宗和武林第一门派。但是武侠小说中的门派观念出现得相当晚。小说中出现少林僧人、少林武功的描写是在清代,清代以前还不大看得到。

  作为一个重要的标志,少林派作为一个武林门派的成形主要是在清光绪十九年(1893)开始出现石印本的《圣朝鼎盛万年青》(又名《绘图乾隆游江南》等)里面,该小说第一次描写了少林派与武当派、峨眉派的争斗,以少林派全军覆没为终。不过,这部小说中的少林派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指的嵩山少林寺,而是地处福建的一个少林寺。福建的这个少林寺现在称为“南少林”,而嵩山少林寺则被称为“北少林”。“南少林”是否存在,地点是在莆田,泉州,还是福清,现下还不能轻易下结论,因为从已经发现的资料看,其实并没有多少令人十分信服的证据。不过自从《圣朝鼎盛万年青》出现之后,武侠小说影视中的“南少林”故事便多如牛毛,主角则大多不出《圣朝鼎盛万年青》里面的方世玉、洪熙官、至善禅师、五枚师太等人。

  由于历史和小说的纠结,“北少林”和“南少林”的混杂,少林武功现象成为一个非常复杂而有趣的现象,许多观念陈陈相因,梳理历史资料,解开这团纠结不清的乱麻的扣子,还其本真面目,须从“造‘祖’运动”开始。

  “金大侠”心中的武学宗师

  “自华佗设五禽之戏起,少林派达摩老祖,岳武穆神拳散手,全给他骂得一文不值”,“逐步骂到了武当派开山祖师张三丰”。《倚天屠龙记》第七回写谢逊咒骂武林人物,从时代的由远及近,历数的“武学宗师”级人物有华佗、达摩、岳飞、张三丰等人。这几个被谢逊所骂的人,说穿了就是“金大侠”自己心目中中国历史上的武学宗师。

  众所周知,金庸小说中的武学宗师很多,如《射雕英雄传》中《九阴真经》的创始人黄裳和南帝、北丐、西毒、东邪、中神通,以及《神雕侠侣》中没有露面却给人深刻印象的独孤求败等,但谢逊咒骂时所历数的武林宗师只有华佗、达摩、岳飞、张三丰这些历史中存在过的中华武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却未提及南帝、北丐或独孤求败之类,也没有提到黄裳和全真教主王重阳这两个历史上也确实存在的人物,这说明金庸不仅对中华武学史上的重要人物比较熟悉,而且在小说和历史之间是有明确区分的。

  不过,华佗、达摩、岳飞、张三丰这些人物与中华武术的关系,除了华佗创五禽戏有比较可信的史料之外,其他多属传说附会,金庸所采用的只是流传已广却未可尽信的民间说法而已。

  武学宗师,应该是对武学有深刻的领悟、对武学规律有深入的把握、对武学发展有很大贡献和长远影响的一些人。中国武术流派很多,少林、武当、峨眉,太极、形意、八卦等等,流派纷呈,各臻其妙,但到底谁是创始人大都无法确定,这说明无论是哪一流派的武术都有一个时间长久的发展过程,并不是哪一个人随心所欲的创造,不过有一些人对某类拳术的成型和发展贡献很大,如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之于太极拳,称之为武学宗师并不过分,但达摩、张三丰这些人物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武学宗师。

  在武侠小说中,武学宗师往往是一个符号,是高深武功的象征。比如达摩,是武林第一大门派的创始人,那么一切与达摩有瓜葛的武功都应当是最玄奥、最厉害的,《易筋经》如此,《九阳神功》也是如此。又如张三丰,既然是武当派的创始人,那么他所创的太极拳、太极剑自然不可小觑。独孤求败则是一种武学境界的象征,一个人专心、痴迷于某一事物,摆脱了“技”而进入了一种“道”的境界,自然也就成为宗师型的人物了。

  石头中的达摩身影

  明天启三年(1623),我们所熟知的伟大的旅行家徐霞客决定到嵩山一游,于是二月二十四日这一天的游记里记下了这样一段话:“庵中供达摩影石。石高不及三尺,白质黑章,俨然胡僧立像。”这段话中的“庵”,指的是“初祖庵”。“初祖”,自然就是佛教禅宗初祖达摩了,也就是上述日记中所说的“胡僧”。初祖庵有达摩洞,在少林寺西北两公里的山腰上,与寺院相距甚远。

  日记中提到的“达摩影石”,要告诉世人的是这样一件事,来自印度的僧人达摩在嵩山的这个山洞里面壁九年,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达摩面壁九年的结果是精诚所通,影透入石,身影刻入山洞石壁而不磨灭,可见其修习佛法态度之诚、意志之坚了。

  这块达摩影石不仅仅是徐霞客看到过,在他之前的明代万历年间的其他文人骚客的游记里也已提到,学者李诩(1505——1593)则在其所著的《戒庵老人漫笔》中讲叙他的一个姓魏的朋友不仅观察到那块石头与山洞石头质地的不同,而且让当时的登封(嵩山在河南登封境内)知县召来石工,凿开石头以检验其真伪,此举虽然未免有点亵渎神灵,但结果自然是更加证明了影石说法的“怪诞”。

  世传达摩因僧众坐禅过久常常导致精神萎靡,并因此而难以领悟佛法,于是教导僧众活动筋骨,以至开创了少林一派武功。

  达摩在武侠小说中是一尊神,一个高明武功的象征物。不过,武侠小说中的这种观念,其实是民间武术界观念的投影。可以肯定,在晚清之前的小说中,我们是看不到这种描写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在此之前民间武术界还没有形成达摩是少林武术的创始者的观念。

  到清末民初的时候,少林武术创自达摩开始成为一种流行的说法。这个说法的正式来源,是清宣统三年,亦即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革命党人在上海所办的《天铎报》,副刊上刊登了一个传抄本《少林宗法》,里面说达摩曾把一种名为“十八罗汉手”(或名“罗汉十八手”)的拳术传给少林僧人,这才有达摩创少林武术之说。民国时候的许多武术史著作,如许禹生的《国术史》、吴图南的《国术概论》等,直到1988年出版的《新编少林寺志》,都沿用其说法。

  武侠小说中提到“达摩老祖”,在民国时候的旧派武侠小说中才开始多起来,到了金庸写武侠小说的时候,大概已经成为一种习焉不察的潜在观念了。

  摘自《讲武论剑——金庸小说武功的历史真相》洪振快著新星出版社2006年7月版

  

少林武功的渊源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