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正文

古玩艺术的靓丽名片 因包容而热闹的潘家园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08日08:21 新华网

  

古玩艺术的靓丽名片因包容而热闹的潘家园

   编者按:

  在北京东三环的潘家园桥附近,有两处古玩艺术品爱好者必去的地方——北京古玩城和潘家园旧货市场。北京古玩城是国内目前最大的古玩艺术品交易中心,而潘家园旧货市

场,则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的民间工艺品集散地。

  一个尊贵,一个大众,各有千秋。“潘家园”不仅是北京古玩艺术品交易最密集的地区,也是北京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本期“潘家园”专版,我们采访到北京古玩城和潘家园旧货市场两位“当家的”,通过他们的讲述,为您展现“潘家园”的超级魅力。

  潘家园因“包容”而热闹

  提起潘家园旧货市场,可谓鼎鼎大名。今日的潘家园已不再是简单的地名,而是与长城、烤鸭一起成为北京的一大城市名片和特色景点。“登长城、吃烤鸭、逛潘家园”已成为海内外游人北京之行必不可少的三件事。潘家园为何有这么大的魅力?它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副总经理李桂芳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传统的古玩交易方式、独特的趣味性民俗性、千奇百怪的藏品、一流的市场设施、巨大的客流人气,是潘家园能够成为国内最大的民间工艺品集散地的几大因素。”李经理说,潘家园14年来的发展也经历了风风雨雨。1992年不过是一个自发形成的“跳蚤市场”,1995年潘家园街道办事处投入300万元,实现了“退街进场”,并正式定名为“旧货市场”,从此有了合法的身份。1999年,历经两期工程的改造,一个小城池终于成型了。“城垣”是252间青砖碧瓦、雕梁画栋的店铺式仿古建筑,古色古香;“城内”有四个钢球形高大宽敞的露天大棚,保留了传统的地摊古玩交易方式,原汁原味。事实证明,当初退街进场的“正名”与后来政府的多次投资使潘家园走上了正轨,获得了新生。目前,共有地摊3000多个,店铺600余家,经商人员近万人,年交易额数亿元。可以说,现在的潘家园已实现了良性循环。

  “潘家园”最迷人的是它超强的人气,坐店商铺全年365天开市。周末地摊开市时,每天客流量高达六七万人,旺季超过10万人以上,多时外宾近万人。“非典”时期,这里依旧人山人海,被戏称为“非典”挡不住的诱惑。巨大的磁力吸引了不同肤色、语言、阶层的人到这里购物淘宝,大量的富有中国特色的工艺品由这里销往全国和世界各地。2004年在“首届中国收藏界年度排行榜颁奖大会”上,通过社会公众投票,“潘家园”进入“全国十大古玩市场”行列。如今,“潘家园”已成为首都地域文化的载体,中国大众收藏文化的象征,是难以估价的一笔无形资产。

  “潘家园”之所以受到大家的好评,除了市场品种丰富外,诚信也不可或缺。他们多年来一直向商户灌输“经营讲诚信,商品讲品质”的理念,要求每一个商户都要把诚信摆在第一位,严禁欺诈行为,市场管理部门严格监督,现在收藏爱好者、游人投诉的事情极少发生。“诚信第一”使“潘家园”的牌子越来越响亮。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特别是北京市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把北京建成“全国古玩艺术品交易中心”方案的提出,“潘家园”无疑将获得空前的发展良机。

  逛潘家园的乐趣数不清

  ■捡漏

  “潘家园”之所以人山人海,最迷人的魅力就在于“捡漏”。许多人都怀揣着这个目的希望有朝一日能撞上大运,捡到价值千金的“宝贝”,这样的故事在市场的确真实地发生着。1997年4月,著名摄影家李振盛从“潘家园”以称斤论两的价格捡到了万幅名家摄影原作的大漏,这批包括吴印咸、陈复礼、石少华等大师巨幅精装精裱原作,竟出人意料地被当做垃圾处理,李先生只花了630元,就淘走了价值几十万元的“宝贝”,一时引起轰动,传为佳话。藏书家刘建业仅花了2000元便在旧书堆里慧眼识得19册65卷清代礼部珍藏过的明万历版《十三经注疏》。据说,有人花了不足百元就淘到了一件元景德镇釉上彩高足杯,这类瓷器存世极少,价值不菲。类似的故事在“潘家园”时有发生。

  ■串货

  

  “潘家园”不仅是普通收藏爱好者、游客淘宝购物的天堂,更是古玩业内串货的一大阵地。许多专业的古玩商每到周末,不等天亮就到这里来搜宝,为自己充实货源。“鬼市”中经常能看到专业串货者东游西逛的身影,不到七八点钟,成箱满车的看上眼的东西保不齐就被拉走了。一个古玩商称:“虽然现在好东西比不得从前了,但周末来一趟多少还能发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买回放到店里增值一倍应该不成问题。我们在这里拿货的比例至少在三分之一。现在跟这里的摊主都成了熟人,平常联系好后,周末来这里提走,这种方式省心省力。”不少海外的古玩市场如韩国、日本的商人也大批的到“潘家园”进货。据说韩国古玩市场70%的货物来自“潘家园”。行内串货批发已成为“潘家园”重要的交易方式。

  ■练眼

  

  对初入市场搞收藏的人来说,“潘家园”往往是他们提高眼力的必到之处。由于“潘家园”真伪混杂,不经过这里的洗礼成为行家里手绝非易事。不少现在知名的藏家都曾是这里的常客,如以玩瓷器闻名的著名演员王刚曾幽默地表示:“潘家园是我的初恋。第一件藏品是在潘家园淘到的清康熙晚期的青花盘子。”由于做伪手段日新月异,不经常来“潘家园”转转,买假上当是平常事儿。前几年,“潘家园”出现了一批仿制的“古陶俑”,某博物馆信以为真,大肆收购,结果这批沾了墓土的“国宝”事后被证明是刚出炉的新仿,潘家园里的高仿品让专家走眼的笑话已成为平常事。从此,有些专家为了了解最新的造假手段,也常来这里取经,“潘家园”的神奇可见一斑。

  ■怀旧

  

  时尚的东西总是在轮回,如今,社会上又刮起了一股“怀旧风”。明清的老家具、精美的窗花隔板、“文革”时期的宣传画等,凡是能勾起人们怀旧情怀的老物件都成了抢手货。在“潘家园”经营“皮影坊”的张淑霞介绍道:“现在越是具有传统民俗民风的藏品,人们越爱不释手。我们加工的陕西皮影价格只有100多元,不仅外国游客非常喜爱,很多内地人也买去作为朋友结婚的馈赠礼品。”充满历史记忆的老照片在潘家园卖得十分火爆,在这里开店的“大康摄影”主人康学松原来是北京一家报社的摄影记者,三年前下海办店,他说:“我收藏了10多万张老照片,老照片不仅具有人文价值、历史价值,还非常适于家庭、公共场所的装饰,显得很有品位,160元一幅,物美价廉,所以现在老照片特受欢迎,外国人尤其钟情,走批发是常事。”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